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没有缺点的人生评价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人生不可能没有缺点。
     有缺点的人受他人的议论在所难免。假如他人的议论不符合实际情况,被议论的人就会感到委屈;要是其中夹有造谣和侮辱的内容,被议论的人当然会生气,要反抗,到了无能为力时,甚至会体会到“人言可畏”。
     假如一个人死了,死于“因病医治无效”,或者死于“事故”,即使这人活着时受过他人的非议种种,大家都会来参加追悼会,向灵骨致悼词——陈述这人的简历,总结这人的优点,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向这人“学习”,“化悲痛为力量它”,“完成未竟的事业”等等。没有不满意的意思要流露,没有不愉快的事情要回忆,没有继续轻蔑的声色……人们肃穆地给了死者一份最佳鉴定——没有缺点的人生评价。
     死者当然不会在听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否则,死者会无比幸福。死者也许因此而抹去生前的种种憾事:因为有“这样的不足”,“那样的缺点”,“此种的毛病”,“彼方面应注意的地方”,自己创过本单位最高年生产记录,一切遵守组织纪律,却评不上先进生产者;自学完大专教材,曾经在报刊、杂志发表过十几篇关于本行业的论文,为国家和单位创利润以百万元计,却没有被承认“成才”; 同志们有困难,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都尽力帮助,却没有能在“学雷锋日日评”榜上插面小红纸旗;七、八年来写了二十来份入党申请书,……也许,现在的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追认……
     死者当然不会在听,但参加追悼会的人们在听。他们之中,有人也许会想:假如这些悼词的内容可以在死者生前庄严地说出,而且当着面说,那该多好啊!没有人会想到:把追悼会开在人活着的时候——太令人遗憾了、令现在的死者遗憾,更令将来的死者大为遗憾……
     有一则趣闻可以令人满足:现在,有给活人开追悼会了!
     四川省甘洛县有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点象彝族,又有点象藏族,当地人叫他们“西番人”,他们自称“尔苏”意思是白人。这个少数民族有个风俗,人活满七十岁,就要给这人做“摸捉孜”,汉语的意思是“开追悼会”。追悼会上,亲朋好友牵羊牵牛,举祭樟舞彩龙,亲属面对被“摸捉孜”的老人嚎啕痛哭,众人陪泣不已。“摸捉孜”正式开始,“拉摸”(主祭巫师)一手拿松枝,松枝上粘着一张白纸条,一手端酒杯,嘴里念念有词。他边摇松枝边颂扬被祭的活着的老人:先是颂扬老人抚养儿女、创立家业的辛劳,接着便祝愿儿孙们家业昌盛,生活幸福。拉摸念一阵喝一口酒,周围的人也向老人家敬酒。拉摸念完,继之是儿孙们哭诉老人家的恩德,并说即使献上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也报答不了它。哭声可以震动房屋。凡是持枪的男人们,此时都朝天鸣放,山村气氛更令人悲怆。一个多钟头后,众人开始吃饭,吃饱为止。然后,吹口弦,唱山歌,摔跤,交谈,那气氛,象过节,又象赶庙会。日后,这位老人家真的去世了,火化了就完了,再也不用举行什么葬礼。
     “尔苏”人的“摸捉孜”也许是古老的习俗,它传衍到了今天,它给我们的现实带来怎样的感想?
     有人也许认为:该给人以公正的评价,包括优点和缺点,无论是这人生前还是死后。没有他人的非议了,努力奋斗吧,生者,会给予一分为二的人生评价的,安息吧,死者!

          (1986年10月新世纪出版社《爱,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