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送了盒一万元人民币的礼饼
|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这两天,一听是邮局快递电话,便知又是有亲友赶寄月饼来的了。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一回事,知人间陋屋今月是何月又是一回事。
月还没到最亮时,送礼的人和收礼的我,却都得患愁。
人家为了送我什么过节,累得满街满店地跑着找,找金贵的,找美观的,找大小合适的,找配套的。可我呢,收了人家的用什么回礼,想着也辛苦。把东家的转给西家,说不定兜着兜着又圈回来到我这儿了;拿钱另买吧,这十来二十户的,总得有个千把二千块钱才露得个脸面,现在我是掐紧指头缝过日子,哪有这等的闲钱。前几天给九弟回的肉松和野生的红菇、香菇,是早先人家送的,我留着,知道会派得上用场。现在可好,有回就都得回,免得保不准哪天人家聚到一块,有知道我给张三回了没给李四回,多出事情来。
那就干脆都不回吧。又欠情的不是?
问题是,这些收下来的月饼怎么办?我是不吃的,即使家里的孩子有人吃,也不喜欢吃,顶多是谁拿起一块,掰开来几个人各尝一点,常常是吃一半剩一半,糟蹋的多。
再说了,我约莫估计了一下,这铁盒纸箱的,少说一盒也得二百来元钱,贵的应该要大好几百,甚至近千呢。
即使我真转送给了别家,将心比心,哪岂不也为难了他们。
说真格的,每逢佳节我是必有两大烦的。一是这礼品。到现在,冰箱里还有九芳斋的肉粽,端午节前阿辉最要好的同学特意从杭州寄来的。扔不敢,人家是因为辉儿不在人世了,才给送的。留无用,因为家人都不吃粽子。那就继续保存着,所幸保质期是半年,还有三个月。二是手机短信祝贺节日。一天收到几十上百条。不复,怕失礼——电信就利用人们的这心理,真不知收刮了多少不得已的钱财,又推开了多少人间的真情——复的话,我是不抄别人的句子,必自己的要说,所以麻烦到太生气。
于是,除过年回个吉利给人家,我还肯复手机短信外,其他的节日,就一概不理了。
真情在,真心在,是断然不在乎这抄东抄西味同嚼蜡的句子的。
究竟这些年谁在节日里给发来手机短信,谁给送来礼品,我是真正不放在心的。
有块月饼却一直保存着。
说是月饼,实际是礼饼。福州人自家吃、送礼、乡下男家向女家提亲时和告示邻里两家已订婚用的一种饼。
它是圆的,小如碗口,大至盈尺。以梗糯米的米浆和着面粉经过揉搓成皮,入馅的主要有白膘肥猪肉、桂圆、冬瓜糖、炸花生仁、核桃仁、芝、红枣、果脯,面上撒有芝麻,打捏成圆形,进炉烘烤而成。
可惜,现今的中秋节,城里人已看不上这种礼饼,也就没人要以它送礼的了。
所以,表哥陈乐生送的一盒一万元钱的礼饼不得不在这里提一提。
礼饼就一块,大小如小盘,装在一个六边形的盒子里。盒底是硬纸的,盒面嵌了块薄玻璃。玻璃内面
彩色油漆手绘的是嫦娥奔月。因为上色的鲜艳和精巧很是难得,所以我在完全忘了礼饼的味道之后,还清晰地记着盒子的美丽,包括玻璃盒面的边,用的是手织锦云包沿。
也难怪这么一盒礼饼花去了表哥月薪的三十分之一。
这是1952年的事情。
当时的一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说的一元钱。
陈乐生表哥当年在南平县邮电局电报房工作。叫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为表叔盒表婶。到我的这代,亲戚的关系应该是一表后的再表了。
那年中秋,过节的那天中午,他来我们胜利街的房子,送了这盒礼,吃过午饭。
我最后一次和乐生表哥联系是在1964年,我在武昌准备高考前,他写了鼓励的信。内容忘记了,字还依稀有印象,写的极好的。
倘若还能找见到现今八九十岁的乐生表哥,换现在,估计我也只能给他送二三百元一盒华而不实的东西了。
2009-09-25 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