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更声更迭听
|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1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更残漏尽
孤燕两三声
更残漏尽
孤燕两三声
更残漏尽
孤燕两三声
更残漏尽
孤燕两三声
(节选《秋水伊人》名艺歌唱集汇改编)
大自然沧海桑田古今越千年,能亲见过程者非人。
将自然沧海变桑田数年现今即可,能亲见过程者人。
身居其时间和空间里,六十年之变,有啼今不如昔,有笑今胜于昔,有啼笑皆非的今昔。
今晨,隔窗听游荡的小扩音喇叭喊话:“居民同志们注意:防火防盗,关门锁窗,……”
催醒了我六十年所听同道的声响。
记忆幼年时,夜夜在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的被窝里,听到“咄—咄咄—咄—咄”的声响, 从远处到近处,再由近处往远处,我的父亲说这是更夫打更。长大了去求知,尤其是歌唱
“更残漏尽”后,才知了“更”是什么,见过更夫托抱处已黝黑发亮和敲击处发白的那一长长的大竹筒,才晓得更夫的风雨辛苦。
那年代,我听过的更声,只有竹节的敲响和节奏,更夫是不喊话的。一个小小的南平县有几位打更人,那时的我不可能知道,现在的我已无必要知道,其间能知的是那声响、那些人物,在不知不觉的什么年代销声匿迹了。
沧去桑来声去尽,不在更残处,不是漏尽时,而今忆念之,更声是去到历史的永远了。
类似更声的再听见,是在我的青年时代,国之文化大革命时代。有一段时间,传说老区的农民“保皇派”要攻进“造反派”占领的城区,无论居民是“保皇派”还是“造反派”、“逍遥派”,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烧杀,桥头垒沙袋、拉铁丝网、堆空汽油桶,高楼顶层设枪眼,准备一决死战。这些是我白天亲见的场景。在台江解放大桥的桥北头。
全国的情况大同小异,这就是著名的“文攻武卫”和后来的“要文斗,不要武斗”的时风。
那日子,入夜便有居民自发的“巡逻队”,巡逻队巡逻时打“更”。敲的不是空竹而是铜锣。锣声里夹着巡逻队员通过洋铁皮话筒的喊话:“哐—哐哐——革命同志们,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教导我们—哐—哐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哐—哐哐—我们要提高警惕……”
现在想起各家各户准备好脸盆,随便待命,一齐击盆呐喊,以吓退“敌人”之计策,计策本身反而反映出那时的“敌人”的善和世风的良。地方名称“三保”。
竹锣更换声不同,沧不在海在人海,桑不因蚕因春生,于今不堪笑当年,原来当年人心声。
再听隔窗游荡的小扩音喇叭喊话:“居民同志们注意:防火防盗,关门锁窗,共建和谐社会。”此城名曰“福州”。
四十年过来过去,六十年不在不再,原来社会和谐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永远相去永远。
更声之沧桑,听过,来想,直觉得竹节的乐感永远在天籁。
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