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物】斗笠
|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从识字始,我即有阅人戴帽的亲历:“历史反革命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国民党特务”、“地主”、“资本家”、“坏分子”、“反党分子”、“右派分子”、“左倾机会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动乱分子”……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最初,到九十年代开页,捆了游街的,扣住字纸篓糊的,跪着挨批遭斗的,公审大会的,反手五花大绑连同背项插了签牌押上卡车开去枪毙的。
1969年,我也被挂牌“隐瞒社会关系的坏分子”示众,罪名出于“雨农”——生父在我找到本家之日,依我在养父家的姓、名,给安的字,成全了“人勤田丰”的俗语和《诗经·伐檀》的“不稼不穑”。而此正是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字,何况我生父曾公职盐务,又举家在过台湾。
我没被戴帽,只挂牌,应该是对立派考虑到我“长在红旗下”和“本人没有问题”两个方面,属于“可以改造好的”吧!但自挂牌的那一刻起,就算解下那勒脖绳索很多年之后,我所感受到“帽子”的重量,已不可能越来越轻于实际,而是愈来愈清晰的精神负担。
唉,不说这些了!
说斗笠。
笠不是帽。
帽之功能在于多种,起御头护脸的作用,材质从棉布到毛呢,席草或麦秸,玻璃钢乃至钢铁,款式无奇不有,遮阳为主,挡雨不是它的大项。
遮雨的主打项在于笠。
笠以简易为倒扣的漏斗形尖顶式为最普遍。
大约1954年以后,南平县的街面上出现了圆顶式的,一改老土,上了档次。
今百度所言:“做斗笠用的竹叶,不管哪种式样,都得先用桐油浸泡过”,大概是现今的工序吧!
我年少时,尖顶式、圆顶式斗笠的不同,有别就在于:尖顶式两层竹编网所夹的,是原样晒干的竹叶相互叠加,而圆顶式所夹的则非竹叶,而是一种用桐油浸泡过的纸。
所以,直径相等的的斗笠,圆顶的价钱2角2分的话,尖顶的不过7分。而且,圆顶的还因为所用纸的厚薄分别价格,而尖顶的无非以大小分成:7分、9分、1角2,最高的也就1角8。
我对当时斗笠价钱的记忆迄今能准确到这地步,跟我N多次挨我的母亲之骂,甚至最严重的一次被戳脑袋瓜有关。上小学时,下雨天戴了斗笠去,一没雨就晴头回家。即使找得到,拿得回,也都是被骂过之后的事。我的父亲为此使出一招:“买圆顶的吧!贵就贵些!斗笠里面写细囝的名字!他就会看重啦!”实际上的结果照旧是“又丢啦!”“汝前世什么变来的哦!”“还故不舍快快去找!”问题是:我不一定是忘在学堂了,更多的时候是一路跟小伙伴们到处去,玩完才回家的。那就“给我站好!”“想不出在哪里丢的,这一顿莫给饭吃!汝吃麻笋干吧!”
“麻笋干”——山区大人必备的,二三尺长,细细的,软软的,打在小屁股上,痛得可以发麻,留得下条印,但不至于伤到筋骨的竹条也。
我这年纪的小时候,不光家家户户有这物件,就连学堂的先生也有在讲台上横放一条的,时而拿起,吓唬吓唬学生:“安静!谁人还在说话!”
呀!讲斗笠,讲着讲着,竟然讲到这个了!
不好意思。
实际上,斗笠除上面说到的两种之外,还有一种用材不过两圈细篾跟十来张干竹叶,做工简单到只需用线订,价格更低廉的,具体叫什么斗笠,我不知道,式样好像六七十年代援越抗美时期宣传画上越南人戴的。在我的旧照片里,还留了影子,字记可识:“1973年8月31日,闽侯白沙孔源,福建省五七干部学校”。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