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抑扬和褒贬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2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除夕,我与阿吾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的专业是我提出的,所以现在我想知道,你对这个专业感觉怎么样,合适不合适你?”
      “是这样的:因为刚上了第一个学期,所以真正的专业课程还没有上。”
      “确实是。第一学年全都是大学基础,公共课。像你们这样的学校,有《大学生思想修养》什么的政治课吗?”
      “那倒没有,我们开的是《中西文化对比》和《自我管理》课。《自我管理》就是什么时间管理啊,目标管理啊……”
      “很好。那我问你另一个问题,你感觉外教和国内老师在教学方面有什么不同?”
      “这样说吧——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有一天,老师给出一道题,说,一个很大的新的区域里,有开发好的一大片空地,叫我们自己去想,去做建筑的布局规划,然后,其中一块最好的空地,要我们在那里建造一个什么建筑物……”
      “我听你妈说过,你要搞一个广场的露天咖啡。”
      “是的……”
      “好的,具体的你就可以不讲了,你就回答我的问题,外教老师怎么说的,就可以了。”
      “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外教的老师不管我们说的是什么,都是先表扬我们,说我们的想法怎么怎么的好,然后再让我们自己去想不好的,或者有哪些问题。”
      “很好。”
      我没去问遇到类似的情况,国内老师们会怎么样。因为,我做过学生,当过老师,有过六十五年中国式学校教育的角色转换。
      同样的问题,随后我也问过阿广和阿叶,所说可想而知。
      这些天,我着力在写《刘贯道人物五幅批语自注》,应该说,能以现在这样的式样来写,是受到这三个人答话的影响。因为,他们说的,让我思考:
      一、能不能把写出来的“注”既是“教”,又是“学”?
      二、对人、事、物的评论,能不能突破老态度,比方说不再那么二极择一的非褒即贬;能不能不照老程式,比方说先扬后抑。
      三、给猴子吃玉米棒,改朝四暮三成朝三暮四,算不算从褒后贬换成抑了再扬?
      思考是思考了,有心没肺地,结果没个长相。东西却是接二连三的出来。
      可见,有时候,还真没必要有个什么结果,能成就行。
      然而,头脑里还会想到杨朔《荔枝蜜》那先抑后扬的格局,还会想集体开个什么会,对某个人事做鉴定评议时,或者对某个人的提案发表看法的时候,那发言中途的“但是”。
      “但是”是个分界线。“但是”之前的不一定是真心话,“但是”之后的不一定安的是好心。我有十来年没参加会议了,不晓得现在有没有改变,记得我在学和在职的那几十年,还没遇到过不是这样的。
      从感受方面来说,大多数人比较好受抑过之后的扬,觉得“还有希望”,心理多少会得到平衡。
      从真实的层面来看,我个人更喜欢遭遇他人对我的先褒后贬。我能够直接甄别出所褒的真实性和所贬的客观性。“直接”的好处在于不必去猜想说话人的真意。
      我自己在以往的开会发言时,对别人更直接,连“但是”都没有,一二三,完了。应该是非主流吧,在大多的情况下,不知结了多少怨。
      外教们的方式容易让人接受,好就好在他把能好得起来的都好了起来,问题的,不好的,你们自己找去,自己说出来。
      于是我想,如果把七根玉米棒一次性都给了猴子,猴子会高兴吗?
      人是猴子进化来的吗?
                        
                                                      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