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拾果(学问)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菩提拾果(学问)
 

意会《楞严咒》和《楞严经》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2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目前,我案头存在有一本《佛教念诵集》,收录有《楞严咒》;一本与之有关的《楞严咒句偈疏解》;一本对《楞严经》原文进行逐句注、译、解析的《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还有一本不载原经文,只有对经文进行全篇翻译而成白话文的《白话佛教十三经》,其中有《楞严经》的白话文。

    《楞严咒句偈疏解》和《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同是宣化上人在世时的讲述,“疏解”在1979年,“浅释”则无资料说明何年。但无论如何,咒经全解,珠联璧合,声气一贯,长虹天地。妙哉!

    因为在寺僧每晨必要念诵《楞严咒》,我想应该是此咒有它殊胜的功德利益吧?查资料,果然佛教所宣,言之所曰多多,归纳为:

    1、楞严咒,是从释迦牟尼佛宣说《楞严经》的四百二十七句原话。楞严咒乃《楞严经》之主体,没有楞严咒的因缘就没有《楞严经》。内含诸佛、菩萨成道之秘密心要,上尽诸天,下迄幽冥,是万咒之王的无上神咒。是佛教诸多咒中最长的一个咒,每一句各有用途,每一字都有奥密,所以积一切法藏不可思议之妙。佛曾经用此神咒派文殊菩萨解救阿难。

   
    2、《楞严咒》分为五会,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因为有魔军降世,故诸佛亦在五方现身,如中央便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镇压群魔。此咒,以咒调动天、阿修罗、鬼道一切兵力,不使佛教毁在天魔手中,从而保护佛教。这个咒关系着整个佛教的兴衰,是支持着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是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

    3、“佛顶光明”正是咒的力量,作用于超度、放生、除障、求愿、消业、往生。

    4、诵《楞严咒》获无量金刚、天王、鬼王、日月天子诸星眷属等保护,不仅破除一切黑暗,还能降伏一切天魔,纵然遇到恶鬼,只要念念阿弥陀佛就可以自保。自诵或教人诵楞严咒,修持楞严法门者,能得无量数“金刚藏王菩萨”的保护,能免除水、火、风三灾,灭除众罪、病苦灾难及远离三恶道,火不能烧,水不能溺;远离一切毒害恶咒,消除一切苦难 所求皆能如意。十方如来所有功德,都会回向给诵楞严咒的众生,命终之后随愿往生;于末劫中,自诵或开示楞严咒给未学,得福无量无边。

    5、楞严咒是无比殊胜的,所以平常人不但口念《楞严咒》,书写楞严咒并带身上或挂家中,以免一切毒物加害;还要学着阿难的样子,在念咒前先以赞佛的偈来发愿:“……将此身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最为重要恭敬心,要以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守诸戒律的清净无染之心,发慈悲救度众生之愿,持咒、持戒、禅定、修福德、修善,功效犹如猛风吹沙,速灭五逆无间重罪,消除淫欲心及轻重诸多业障,以至于获得出世功德,直至得成无上正等正觉。凡所求如愿,修行成就,有不可思议感应力。当初阿难遇到摩登伽女色诱,受其邪咒所迷,戒体就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难才得以救醒脱困归佛,可证此咒之强盛威严。

    由于我只是佛门求学问疑者,所以,在离开净居寺时,仅口头能跟僧众念诵《楞严咒》而已,并不用心的。而又同一因由,对《楞严经》的兴趣,却大大超过《楞严咒》。

    我是先读《白话佛教十三经》中《楞严经》的白话文。
    一开始,我就被第一句“这部经是我亲自听佛陀宣讲的。”所感动,觉得其来历的非凡。
    接下去:“那时,世尊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与大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名僧人在一起。这当中,有些是成就了无漏智的大阿罗汉,有些是具备了佛智而住在世间以宏扬佛法的菩萨。他们都以佛智慧超越了种种有为事物的束缚,从而能够在俗世界施行佛的威德仪律,绍继佛法以摧破世人烦恼,将如来遗训发扬光大。他们净化精严佛化人生,将佛的威德律仪推广于凡人生死来往的世界。他们在世间,以无数量的化身显现佛的智慧,引导世间生灵脱离生死轮回,将现在与未来的众生从轮回苦海的压迫之中拯救出来,从而超越世间有为事物的种种压迫累赘。他们的名字是: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人,他们全都是如来佛的上首弟子。另外,还有无数的辟支、无学等,初入圣道的修行者,以及一些初发心愿的修行者,一同来到如来这里,与各位比丘一道坐禅修学,一齐参与修行后的考察和检省。来自十方世界的菩萨们,为了绝断心中最后的疑惑,也同来恭请如来为众生宣示佛法的奥义。这时候,如来上座已毕,就为法会中大众宣讲了佛法的深奥密义。一时间法会大众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和美法音响起,传遍十方诸天各界。数不清的菩萨都聚会到了如来这里,文殊师利菩萨则是他们当中为上首的一位。”
    这简直就让我身入其境,与一千二百五十名僧人,与十方世界的菩萨们一齐坐禅修学,此是何等难得的机遇啊!岂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吗?

    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得意何静谧,连续三夜通宵达旦读完《楞严经》白话文一百二十七个页的。仿佛阅读过一中篇小说,又好象在看一部黑白故事影片。那时,我还不曾拜在悟智老和尚的门下,否则,一定会更觉得师父就在我的身旁。

    倘若一开始我就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那就非得一下看原文,一下看注解而不尽得其意,甚至干涩的厉害

    真的,我有那么二三十年没好好看过或者说看完一篇稍微长点的小说了。这回,不期然间竟从始至终,如随行,如入座,如听课,如修行,如见佛祖,如见菩萨!乐哉!

    到广州休养,这期间,看了几篇关于《楞严经》介绍的文章。现将整理的笔记于下:
    一、 关于《楞严经》的传入与流通。
    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538—897),听人闻其所立三观,与天竺国之《楞严经》意旨极相符合。于是他天天在天台山华顶峰上向西遥拜,祈求此经能早日传来中土,连续拜了十八年,始终无缘得遇。
    《楞严经》本藏于龙宫。有一回。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经,披阅之下,叹为稀有,特默诵而出,以利阎浮众生。而且录呈《楞严经》的国家,亦视为稀有之法宝,藏诸国库,珍视异常,禁止传出国外。
    有一位名“般剌密谛”的印度法师,将《楞严经》缩写在丝绸上面,用蜡封好,然后割开臂膀藏在里面,等伤口平复后,携带出关,《楞严经》因此有“血渍经”之称。他航海来到大唐广州时,为唐中宗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
    般剌密谛法师抵达后,适房融任广州太守。房融原是丞相,被武则天贬到此地。他请般剌密谛法师在广州制止寺,与释迦弥伽法师、怀迪法师,一同翻译这部尊贵无上的宝典。
    经译成后,般剌密谛急急回国,原因是他潜藏出国后,国王罪责守边官吏,以至边吏之乱,他速回,以自身承担罪责。
    房融把译成汉文的《楞严经》,作了汉语润色,使一部佛法巨著得到渲染上了文采,最后呈献武则天。
    因为在当时有《大云经》伪造的风波,又时年武则天已病入膏肓,所以此经存在宫中,没有流通于民间。
    唐中宗即位后,受礼重供养在宫中的神秀禅师,一日发现此经,认为此经对禅宗意义非凡,遂报请将其流通,《楞严经》至此传到世间。
    唐开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著名的佛经目录学家智升将《楞严经》列入《开元释教录》。
    北宋时期,弘传律宗和净土教高僧元照,撰写《贞元新定释教每目录》,也收录了《楞严经》。
    自北宋初年,雕刊的第一部汉文大藏经《开宝藏》起,一直至清朝乾隆年间刊印的《龙藏》,《楞严经》,无一例外地将其列入“正藏”加以流通。

    二、《楞严经》的经名和结构。
    《楞严经》是佛在“首楞严会”中以阿难受摩登伽女幻术诱惑为由头,宣说而成的。
    全部经文共十卷,约七万余言。
    《楞严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的单译经。由于内容博大、充实、丰富,素有“佛教全书“之誉。
    《楞严经》的全名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
    依照古德所判,佛经之立题,有七种方式:以人、法、喻三字,单方面的全名立题可有三种,双字两方面立题可有三种,三字三方面立题则有一种。
    《楞严经》的全名是以人、法而略兼于喻立题。
    “如来”是果地之人,“菩萨”是因地之人。
    “了义”是教法,“万行”是行法,“首楞严”是果法。
    以“佛顶”二字直称法体,以表征此经所说之法的胜妙。
    因为其并非以同类事物相喻,故只说其略兼于喻。
    由于古经本经题下的小注:“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大概时人为方便,以《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为经名。在汉文流行的经本已不再以此题写经名了。
    《楞严经》是有一个严密而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其内容以理、行、果为框架,几乎将大乘佛学的重要力量都囊括其中。
    依照古来注疏家的观点,全经十卷可以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称为“经序分”,即是全经的序言。
    第二部分称为“经宗分”,是宣讲经义的正文部分,内容复杂,是全经的主干。
    第三部分称为“经益分”,也称“流通分”,是全经的结束语。至此,佛于此会欲讲说的内容已经全部宣说完毕,所有与会大众皆满心欢喜,礼佛而去。

    三、《楞严经》在中国佛教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楞严经》自译本流通,尤其在宋以后,盛行于僧俗、禅教之间,受到僧、俗两界的普遍欢迎。由于此经内容的广博和包容性,更多的信众将其当作大乘佛教的概论式的经典去阅读,而经文译语的优美流畅,更博得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因为《楞严经》是一部晚出的经典,所以它在内容方面就显得十分庞杂和丰富,具有明显的兼容并蓄的性质。纵观全经,理、行结合而显现的理论的严密性,显、密结合而呈现的综合性和包容性,是《楞严经》的最大特色。而以如来藏思想为核心而形成的佛性论、心性论、修行论合一的严密的理论休系,正是其之所以在中国佛教享有特殊地位的深层原因。
    汉传佛教唐代以后诸宗,如禅宗、天台、华严、净土等,都十分重视《楞严经》,纷纷从中吸取营养,强化了其理论基础。很大影响到各派的佛事仪轨。
佛教学者则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佛教的教、观之总纲来看待。又有数家注疏问世。
    《楞严经》从宗派思想到文人士大夫,再到民间信仰及其民风民俗,《楞严经》都发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最直观影响当时佛教信众,乃至后来更为深远及中国佛教文化的,乃有关观世音菩萨的说法。
    能像《楞严经》这样,既有深邃的理论,又可具体指导僧众信徒修行实践,并且还影响到俗民心理层面的佛教经典,确实少见。

    四、《楞严经》受到的质疑与争论。
    《楞严经》从汉文卷流通之初,就有对其质疑的。围绕着《楞严经》的真伪之争,繁多的头绪,纷纭的说法,归结起来有两方面:一,传译;二,义理传译。
    在传译方面,我只在《白话佛教十三经》之《楞严经》白话文的“前言”里查到一句:“有智升记述的原因,也有后人理解的不同。”但无具体。倒是我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总觉得印度法师“般剌密谛”的来到、译成、房融的润色、呈献武则天,同在一年之内,所用时间之短,颇让我不信。
    在义理方面,“或者是择取经文中的片言只语以己意解析”,例如,我就隐约感觉全部经文的第一句“如是我闻。”(这部经是我亲自听佛陀宣讲的。)颇有伪造者“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不是?“或者对此经不同于他经之处加以拒斥。无论从论证方法,还是分析结论,都难于尽信。”
    “一般而言,印度大乘佛学有四系经典,即般若中观学、瑜伽唯识学、如来藏系以及密教经典。”但《楞严经》所包含的思想既不完全属于上述一系,也末脱离上述任何一系。我想。这会不会又是质疑问题的其中之一?
 
                       2011-07-29
    
    【备注】
    本篇所提到“我案头存在有”的四本书,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到全部,分别为: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上)
    http://wenku.baidu.com/view/10d908d084254b35eefd34dd.html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下)
    http://wenku.baidu.com/view/1be81a1ec5da50e2524d7fbb.html
 
    《楞严咒句偈疏解》
    http://www.bskk.com/thread-314075-1-1.html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
    http://www.xuanhuafb.com/html/html/xhlyj/index-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