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拾果(学问)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菩提拾果(学问)
 

《楞严咒经》是“经”还是“咒”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2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楞严咒》笔记之一】
 


    在寺院,每天早课必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我查到,它的名称多种多样,好象最长的叫“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最短的叫“楞严咒”、“楞严经”,居中者有叫“大佛顶首楞严经”的。
    据说它是“一切咒之首”,“功德在于一切咒经之上。”
    我不清楚它究竟是“经”还是“咒”,因为它又有名称为“楞严咒经”的。
    这样,不得不来了解什么是“经”,什么是“咒”,这样才能比较二者的异同。
    经,指有三类:一、是记载有作为思想、道德、行为之标准的书,例如:三字经、书经、礼经;二、作为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例如:诗经、易经、春秋经、黄帝内经;三、宗教中讲教义的书,例如:圣经、佛经。
    佛经是佛陀的语言记录,是佛法的依据,又是佛教用于传授佛法的教法。
    佛经,分了义经和不了义经。
    经义出发于佛的自证境界,是大圆满的见地,讲佛的不二法门,发于自性,无有妄想,无有对立,无有分别,无有法我二执,常乐我净的涅槃之义。
    禅宗初祖达摩曰:“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
    佛经分“三藏十二部”。“三藏”指的是经、律、论。“十二部”指的是佛陀所说的法。依佛陀说法的内容和叙述的形式,分成的十二种类,也称十二分教: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咒,汉字原是从“口”从“兄”的会意字“呪”。“兄”是“祝”的本字。
    “祝”、“呪”本同一词,意思为“祝愿”、“告白”。
    当“祝”、“咒”分别成为同一本义的两面之后,它们就成了后来完全不同的意思。
    作为名词,它是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佛教密宗的密语。
    作为动词,表示口语。
    见过网上有人写“佛教从不言咒”,我手捧唱诵集,分明经咒其中,当初甚是不解,明明的有,如何说“从不”?呀!到后来,知道其人狭隘地将“咒”专用于恶语的“诅咒”方面理解了,而没有照顾到另外、一面的“呪”了。
佛教的“咒”语,或者“咒”文,是梵文“陀罗尼”的意译,意为“总持”。所谓的总持,相当于汉语成语的“纲举目张”的“纲”。也可以理解为把握要领的窍诀。 
    梵语“陀罗尼”,还可以译为“真言”,是佛陀的原话。这样的“真言”,或者一个词,或者一组词,被认为具有魔力,念诵它,能起到特殊效果,需要有清净法流,才可传承,属密教。

    从以上看,我们应该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经不是咒。



    这里借《西游记》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节选其中来来看:
    这刘伯钦虽是一个杀虎卤夫,却有孝顺之心,闻得母言,就要安排香纸,留住三藏。伯钦请三藏权用,再另办饭。三藏下来谢了,方才上坐。那伯钦另设一处,铺排些没盐没酱的老虎肉、香湾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点剁鹿肉干巴,满盘满碗的,陪着三藏吃斋。方坐下,心欲举著,只见三藏合掌诵经,唬得伯钦不敢动箸,急起身立在旁边。三藏念不数句,却教请斋。伯钦道:“你是个念短头经的和尚?”三藏道“此非是经,乃是一卷揭斋之咒。”
    伯钦道;“你们出家人,偏有许多计较,吃饭便也念诵念诵。”
    次早,那合家老小都起来,就整素带,管待长老,请开启念经。这长老净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芯刍洗业的故事。
    早又天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却说那伯钦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鬼魂儿早来到东家宅内,托一梦与合宅长幼道:“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你们可好生谢送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
  
    这其中所及有经,有咒,有真言,用途、对象不同。尤其那句“此非是经,乃是一卷揭斋之咒。”点的再见分明不过,二者非一。
    佛法八万四千种法门,各种经与咒皆在其中,皆为有缘人而设。人皆有佛性,只要得一法门,坚持修练即可遇到机缘,不论经还是咒,都可以依之得度。道种生长,即可证道。修成正果,得生佛国。
    如何依之得度呢?重要的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唱诵佛经和咒语,因为口头功虽有一定的德,但非常微弱。佛法的修行关键是修心,必须将经、咒融入到心,互继相续,才能真正清除烦恼,最终净除业障,圆满一切功德,多少番轮回后,方能成佛。
参照以上所说,再翻阅不同书籍,我看到的是:
    《楞严咒》是咒,全称应该是《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二字,分为五会,前有偈。
    《楞严经》是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全书分为十卷,七万多字,是佛在“首楞严会”上,以阿难受摩登伽女幻术诱惑作为话题,宣说的记录。
    两者完全是不同的。 寺院每天早课所诵的是 《楞严咒》,而不是《楞严经》。 
    所谓的“楞严咒经”,其实只是《楞严咒》。

               2011-07-28    此笔记仅将他人的说法做了综合、整理,其中观点并非本人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