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自在(修持)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门自在(修持)
 

误会僧人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24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跟随喇嘛走向西藏的每天,无论阳光还是雪霾,不管精神还是疲惫,鲁茸次顶和鲁茸吉巴永远都是快乐的,笑着的,即使我偶尔发觉鲁次久不吭声,问鲁吉:“他是不是生气啦?”得到的回答也是:“他为什么要生气?”二位古修拉就是这样的成天乐着,成天三步磕一长头五体投地用身体丈量着通往圣地拉萨的天路。
      在这之前,凭借所知的传闻,印象中的僧人,一定而且只能是愁眉苦脸的,至少是不苟言笑的,即使说话,也无非“阿弥陀佛”、“施主”如何如何的。岂料四十二天里,从不曾听过他们有过这样的一句一词,有的也就“扎西德勒”那样普世皆言的用语。相比之下,倒是我向他们说“唵嘛呢叭咪吽”的多。
      后来,我将之归结为:因为他们是藏传佛教的出家人,他们认为自己现世的遭遇都是前世业缘的成果,承认这一点,无所谓抱怨,所以快乐,而今的修行,则为了来世,来世因为今世的修行,会比今世更好,所以快乐。这样,他们不但无烦恼,而且一直快乐着。
      即使有过那么一回,我笑说青年古修拉鲁茸吉巴:“你哪来的那么一大堆‘姐姐’‘妹妹’,还有‘阿巴’‘大哥’的,看你的心,一点也静不下来,还想当个和尚,我看你啊,不如还俗谈情说爱,人际关系好可以做生意去的好!”他有所沉默,却也没应答,那眉宇依然开朗。直到我“嗯?”了,他才说:“我这人最不喜欢被人冤枉的了。那些是我的表姐和表妹,还有因为礼貌,我们藏人也这样称呼你们汉人的嘛。”
      过了好些天,我问鲁吉:“那天我那么说你,是不是冤枉了你啊?”他回答说:“那是你误解了。”
      我很吃惊,常常说“我只知道我们藏语怎么说的,不懂得你们汉话怎么讲”的鲁吉,竟然能够把“误解”跟“冤枉”区分开来!
      回家来,更多读书,读关于西藏、藏传佛教的书,尽可能从中能获得汉藏、俗僧之间差异的知识。

 
      那以后,我去了江西吉安,在净居寺,与僧人接触、照会、偶然交谈,机缘让我再次感觉汉传佛教禅宗的僧人虽然没有藏传佛教僧人那样的开朗、爽快,但在二十三天里,也从不曾见过他们中如何一人的烦恼相。在我欲望从所见所闻中,打探他们出家何以因为之后,结论则与自己原本想象的相反,他们不但不空虚,反而以简朴的起居实在;不但没有割舍一切缘分,实际都还保有与家人相当密切的关系;有的青年僧人即使行囊无几,但内容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手机都有,有的还有数码照相机,甚至单反照相机。

     
      再回家来,反思自己为什么以前会那样想象,以为僧人只会整天愁眉苦脸,一定彻底看破红尘,必定彻底四大皆空,于是,再从佛教书本中求知,逐渐从两方面有所晓得:
      一方面,过去从几本权威词典所得“四大皆空”的知识,不是佛教的本义。
      佛教本义的“四大皆空”是:
      “四大”,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
      故称之为“四大”。也叫“四界”。它源于古代印度对万物形成最要素的哲思,犹如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提出的“‘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同为人类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认为,看起来“四大”和合而成的身生,最终都无一不是要分离消散而身灭,因为成坏无常,所以生命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的存在。这虚幻不实的因缘,既是“四大”的空性的使然,又是“四大”的空性的证明。

      我们之所以误解“四大皆空”,原因之一是不知佛教“四大”的所指,有的甚至将之说成是“忠、孝、仁、义”;原因之二是唐•玄奘法师将梵文“Sungata”音译成“舜若多”的同时,将本义“性空”,以古汉语一字多义的经验,译作“空”。岂知这一译,将语根Sunya的ta这个接尾词含有的“性质”、“实在”、“形态”意义给隐去了,以至望文生义乃至“色”作为“四大”表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白话文。倘若“四大皆空性”、“色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正信者应该就多了。
      简而言之,统而言之,“四大皆空”就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地、水、火、风四种大元素不是永远固定的,而是变化无常的。
      但是,几本工具词书对“四大皆空”的解释却是:
      1、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汉语成语大词典》:“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
      2、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汉语成语分类词典》:“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
      3、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成语俗语词典》:“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
      4、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二一方面是有史以来,任何宗教都随着时代、地域的变迁而变化,佛教也不例外,今人即使不以古代高僧为标准,也多拿近现代弘一法师来参照,岂不刻舟求剑?
      当误解消除,我也因快乐而笑在心里。
 
                                2011-08-24   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