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甚
|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出家人整天除了念经还在干些啥事,常常是一般游客想了解的,而有些人耳闻目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感动得不得了,更有不少研究的文墨著作,洋洋乎万字到十万字长论的。我既是游客,也设想通过入得禅宗寺院,贴近地去知晓,真实地来学问,或也能写篇千言万语关于的,题目是早先拟好的——“作甚”,包括作什么和为什么。
以下全文:
出家人男、女,比丘、比丘尼。概称为比丘。
比丘,梵文音译,即:乞讨者,上乞佛法,下乞吃食。
乞的途径和方法,既有建立道场引导信众和过客随喜的,也有为俗家做法事换取的,还有托钵行乞于市井获得布施的。
当途径、方法还不足以维持寺院、比丘的生存所必要的情况下,比丘就必须、也必然、更自然而然要自食其力。
在农耕时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在深山丛林的寺庙,居室不过一平方丈见方的头领“方丈”,岂有坐以待毙,不率群僧开垦田亩、躬耕稼穑的?
然而,这样的必然、必要,又在数百年田产累积、日益恢弘的佛事对外界的好印象、大影响之状态下,以农耕为主的佛教好传统,又渐渐的怠惰了下来。
在佛教不同派别里,最先恢复,并坚持作为本宗派比丘重要修行方式的,是禅宗派。这就要追溯到 禅师他为百丈寺定下的清规。当这一清规传扬开后,几乎成了各地禅宗寺院经久不息的优秀自觉行动。尽管当今像沙尘暴似的红尘滚滚,越是名胜,越免不了避不开。我们往往会因为这些相当普遍的现世状况,看不到,也忘记了原本的世界一切的人,都有遵循“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规律之必要,所以才偶尔听说念经的和尚还有种地干农活的,而惊讶地生出那些文章研究的是非理论来。这便是我们不该有的作甚啊!
我现在所住的净居寺,却是近在市井,却还干干净净,以禅宗著名,格外坚持继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寺院。
201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