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电视新闻播出张书岩退休后,全身心投入搜集民俗旧物,办成“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我没头有尾地看到,饶有兴趣。
百度查,见“博物馆设在至今已有 1140 年历史的漈头村明清古民居内,展区面积超过 3000 平方米。馆内现藏历代古(文)物三万余件”。
甚受激励。
此行决计 6 月 20 日离开浙江乐清的黄檀硐古村之后,接着当天即往。
上午坐动车,先到福建境的宁德站,然后公交车 45 分钟,进宁德地区行政所在地的福安市,再转长途大巴去屏南县,到达后才晓得:我要去的村,每天仅早、晚各一班公交。
好在从城关到那里仅 5 公里。随怎么杀我的猪,也不会超过20 元打的吧!
恰好有三轮摩托,愿意载我去。车费 10 元。
好叻!
黄檀硐舍不得我去别处,下雨天留我不留,雨滴一直让我藏着掖着地带到现在这块目的地。
这地方的地名,正宗应当是“漈头”。
“漈”,是福建方言独生的字,指源自瀑布的水,此水边流有岸。
相对应“漈头”,还有两个地方分别叫“漈中”、“漈尾”的。
以此三“漈”,可知距离瀑布的远近和水流的上、中、下。
因为图方便,因为普通话同音字,因为误传,因为将错就错,因为习惯成当然,于是自古的“漈”,以后来者居上地写成了“际”。
我到漈头的唯一的一家宾馆住下。
主人收了我两天的房费,120 元,从此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打电话:“老板!我电子房卡打不开门哦,你快来!”
他的回答亲切的让人舒舒服服到五体躺地:“所有的房间,电子卡都在一楼总台的桌面上……里面有一张是总卡。你都可以拿去试。哪一间打得开,二十四个房间你随便都可以住。……反正就你一个老人家……没事的。绝对信得过你!……你晚上不出去的时候,帮我把卷帘门放下来,就可以了。……电动开关就在大门旁边,垂下来的那根很粗的电线那里!……嘿!我呀!现在在老家乡下!……没事的!有你在!”
照他的意思,这地方还不是乡下哦!
22 日早晨我电话主人,报告“一切正常,我要回福州了”,然后“谢谢”他。
他很客气:“是我应该谢谢你啊!”
我也觉得,这谢谢的确该我收的。
得!这社会如果都这样,还需要维稳吗!
当然,这是隔了两夜以后的后知后觉。
当时,我支着伞,往村里去。一为果腹;二要了解去博物馆的路径,以便次日一天的时间泡在里面;三顺便看看民生。
这里只有小吃店,只有拌面、扁肉、烧饼。所有的小吃店,我都拍了上在这里了。
一中碗的拌面 1 元 5 角,一碗 20 个的扁肉, 2 元。
这社会,要都这正常价,哪有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抱怨嘛!
我属于那种常言道“能填饱肚子就行,不计较吃什么”的人,结果第二次食言了。第一次在西藏,一连吃了 42 天的方便面。从2011 年的那以后,只要看到方便面,我就义无反顾地反胃。再就是这次,在这个漈头,午、晚、早、午四餐之后,我就只喝瓶装果汁充饥。
这是我为什么一完事就立马回家,再也无心别处的原因。
漈头村的主路形如一把U型的大车锁。村牌坊前一杠,衔接着一道的两端。
那“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就在转弯处。
路径沿漈,旁为住屋。久无人居的,挂个锁头。有人住的,大多数大门大敞,偶有虚掩。
有一户民宅,像是大局已定:新的古琴、老的兰花草、时尚的炭笔素描、细麻的垂帘、煮茶的铜壶、木桩的座凳,是要开成茶艺居文化沙龙。它要真能做得起来,或许漈头的风水景象,会是安徽宏村那样的功效啊!
朦朦胧胧的雨。
漈尾的锦鲤,一直逆水而上,时而回旋游在漈中,漈头的尤其活泼。
雨中,伞下,我又陷入:“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
2017-07-2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