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西归堂纪念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1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世界上,任何宗教都有自己的仪轨,要求众人共同遵循的。
   在汉传佛教,譬如进寺院,参观走路,求师问道,看似最简单不过的,却不能不知其中的规矩。
   走路时,身体要自然端正,步子应不急不拖,脚力应不重不蹭,不要三二并肩以免没方便别人。
   轻声细语,问话时,必须先有称呼,然后再“请问”或“请教”。
   对吗?对。
   然而,还不能说全对。
   为什么?
   现在,我们出了韦驮殿了,是不是直向正前方的大雄宝殿去呢?
   一般游客都这样走,方便快捷,直奔主体。但是,按汉传佛教寺院礼仪行轨来讲究,就不合适了。
   游客进佛教的任何寺庙,都应该顺自己的左边,往右绕着行进,而且一般不可走回头路。
   进所有的殿堂,都应该尽量走边门。
   走右边门的,先迈右脚。走左边门的,先迈左脚。
   如果庙很小,只要一道门,那靠边一侧进就对了。
   中间的道路、中间的门、中间的位置,甚至中间的拜垫,都只留着寺院方丈主法时用的。方丈不在时,当家师代理主法,也才能用。
   不要踩踏门槛,更不可站在或坐在门槛上。有一种告诫,说“门槛是佛的肩膀”。


   遵循这一仪轨,我们出了韦驮殿,往左走。
   第一间斗室是“西归堂”。顾名思义,里面供奉的神牌,是净居寺从开山祖师起历代住持、大德、法师圆寂后,回归西方乐土,后人敬仰他们生平,怀念他们成就的所在。
   在这里,不说“灵位”,而说“莲位”。因为佛教没有“灵魂”一词,意思接近的是“神识”。所以,佛教也没有“亡灵”说,更不会有“灵魂升天”的话语,而是说“神识脱离了肉身躯壳”。
   佛教认为,从肉体里分娩出来的人,是肮脏的,带着前世未净的恶业,所以必须在现世继续修行,积善消恶。如果坚持这样,一定能在无数次轮回后,最终成就为佛。
   这些高僧、大德,因为他们弘法的卓越成就的积累,所以归去西方后,他们坐的是莲花座,后世再来人间,他们就会从莲花里生出。
   净居寺始于公元705年,谁是开祖,尚缺历史资料记载。公元713年,行思禅师从曹溪来此,之后佛法弘扬,形成千年不枯的曹溪宗派。清代笑峰大然禅师公元1659圆寂,按他在世所著《青原志略 卷一山水道场》之《安稳净居寺》里面所记“思、齐、信、立后,祖道无闻。元以及明,皆福田僧。……迄乙卯,……延寂公修之。……然无弘法者。崇祯庚辰,……云居顓愚衡公登坛说戒,法席始张。……丁酉,……笑峰公主持,三载示寂。首座不空树师守之。适药地智师自禀山来,为笑师视地,众请留此,青原宗风于是大盛。”
   这里所以讲的这座寺院历代住持大德,有记载的,从行思禅师开始,接下去依序是宋代的齐禅师、惟信禅师、立禅师,后来的元代空白,公元1615年即使明代本寂真元禅师重建起了梵宫,仍无弘法之人,直到公元1640年观衡禅师来此说戒,法席才由他坐。公元1657、1658、1659,这三年的住持是笑峰大然禅师,他圆寂后,由他的大弟子不空树禅师以首座的职位坚守。再后药地智禅师兴盛。
   根据2006年12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黎明中主编的《江西禅宗文化》中《一脉二支》列出的“青原行思的法脉传承主干图”所示:
   青原行思先将法传给了石头希迁;
   石头希迁将法分别传给了药山惟严、天皇悟道。
   这之后,药山惟严、云岩昙晟、洞山良价、曹山本寂的传承形成了曹洞宗派;
   而天皇悟道、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序,之后的云门文堰形成云门宗派;又雪峰义序之后玄学沙师备、罗汉桂琛、法眼文益形成法眼宗派
   为什么要提到这么些禅师的名字呢?
   一方面,我们发现:七祖行思禅师之后,其法脉是从青原净居寺流向外地的。
   另一方面,净居寺能够有今天这样壮观的规模,何其艰难!


   我们看到,中间大写的“历代”莲位的下方,有:早兰法师、妙启法师、妙法法师;高光老和尚、体光老和尚。目前没有文字资料,甚至连口头传说也没有,只能凭体光老和尚是2005年圆寂的,是净居寺前任方丈,2008年升座的方丈法名妙安,亦“妙”字辈,今年才44岁,推而测之,他们可能是1949年之后,甚至始于文化大革命1976年结束之后,有史可述的西归者。


   文化大革命期间,最是艰难的岁月,坚持着一身百纳衣僧服的,敢于站立在革命领导的面前,能够坚持佛教信仰的,全中国有几人?
   上体下光禅师,一直如是!
   这座寺院又正是在这样一位“体解大道,光照十方”高僧大德的率领下,开始复兴的。
   为了缅怀这位老和尚,秉承他的弘愿,学习他的高尚,在“西归堂”的再往左,有一“体光明老和尚纪念堂”,如果我们将都有待充实展品和内容的这堂,与后山最高处已经修复一新的七祖塔,与“水碧山苍”相邻的“体光老和尚全身舍利塔”纪念园,一并在思想上联系起来,我们就更加感佩后人的悟道之妙,和信境之安。


   话又回到我们一开始讲到的汉传佛教仪轨话题。知道走路应怎么走了,那向僧人讨教又该任何开口呢?
   通常,我们在俗,也讲斯文的:“请问,先生贵姓?”回答者:“啊,免‘贵’姓李。”
   遇见出家人,问“师傅贵姓?”显然不知所有的出家人受过戒的,全体共用一个姓,就是“释迦牟尼”的“释”。表示同一法脉。所以,不用问的。
   那怎么知道其法号呢?得这么着:行合十礼,头稍低,语气平稳:“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正如我们看到的西归堂五面莲位牌上那么写的“上早下兰”、“上体下光”,等等。“上”、“下”分别插在法号的两个字之上。出家后皆依释迦的,
   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
   内号只限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其他人也那么称呼,是不许可的。
   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只称呼法号,一般都得在法号后面加“师”,如某某当家师、某某法师,某某禅师、某某律师。
   倘若无从问起,担心称呼的不对会失礼,最简单的方法就称“师傅”。


   有心人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这“西归堂”,是在寺院的东面,那么,相对于它的西面一室,又会是什么堂呢?是不是代表西方世界的呢?
   且待接下去,看得见了,大家也就知道了。

                                         2011-07-10

   2011-07-09  今天多云,气温下降到28度,感觉舒服多了。早课完是5点半,还赶紧躺到6点10分,去吃早斋,回来又躺下,沉睡到8点。接下去,喝水,写,喝咖啡,写,午斋,躺下睡到下午1点半,起来,喝水、喝咖啡,继续写,3点半到5点10分上晚课。晚课有香客来做什么法事,所以,比平日多念了经,多了些起伏跪拜,多了些时间。然后,洗澡、洗衣服、打开水,回房间,从傍晚6点40,喝水、写、喝咖啡、写、喝水,写,到现在夜里10点47。
   接下来,找拍摄的照片,处理好,做配图。但愿不要又是8日那样,实际睡个黑觉的,已经是凌晨2点10分。
   文字先搁着,明天上午改了后再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