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闽北南平】真君殿戏班遗墨小记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山区旧地建新后,要再找到原本的古民居,已是极难得的。即使偶遇一处半新半旧的,也不过空余了些建筑的物体。也难怪所能查见的介绍都不过是始建的年代、修复的次数、占地的面积、楼层的结构、户室的间数、屋檐的装饰、斗拱的雕花。就怕再往将来,连这些存残的也翻新了,那就无古可堪了。
      初见真君殿,亦复如是。
      先过旁殿,再才正殿。皆临着看似半湖实为一塘湾的碧水,对过则也是看似一山实为双隆的野丘。
      旁殿平顶,一方门,二圆窗,再简单不过的对称式贫道修身所在。
      正殿外墙涂抹着现代水泥,石库门上方的“敕封真君殿”牌匾,我看象是现今的石刻之物。所谓的“敕封”,必是皇帝颁诏书封赐者,而史无一笔于此,何来之有?
      石库门右下方,有南平市文管办立的双面刻的不大的大理石碑。朝路的一面的文字着“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文号的“南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君殿”, 朝门的一面介绍曰:“真君殿建于宋。明正德丙子年(1516年)、清雍正六年、道光八年、同治元年皆有修整。正殿上方藻井结构奇巧,雕刻精美,为明代古建遗存。该殿祀许真君,实名许逊,字敬业,西晋时人,曾带十位高徒到此诛灭巨蛟猛兽。蛟坑因此得名。1991年省市拨款,村委资助,进行维修。”
      石库门左下方沿墙根躺着一条半弃半存的长方石。若不是有文字说明,哪晓得这件正是此道观供奉的许姓“真人”得道之证物。原来,许真人欲斩蛟蟒,出门时忽觉足底踏着了一只龟,不禁跪地,遂留一凹于此石上。
      对于这些,乃今人见怪不怪之古人见怪斩怪之说,我心崇敬古代劳动人民的英勇之事的同时,又多不以后人迷道为然,所以,踏进门来,眼扫过处,两殿的前后左右上下合计约莫四五百平方米,道佛同供,空有二位老人下棋,也就悠悠转一圈便要离开。

      殊不知,回转身来,不看则离,一看则舍不得离,我竟然在此中一方连八十平方米也不到的殿前木构单楼间,足足仔细了将近两个小时。
      缘起回眸处,一付楹联左右两株台柱分挂,上联“方寸地纵横万里”,下联“瞬息间上下千年”,这显然是为戏台而设的。难道这大门入来,中间为道,两侧高出将近半个人头的平台会是戏台?再看围台左右的边厢,与台后大门上一道走廊的连成,果然不错——就是!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一分为二的戏台啊!
      再看其上,是四角各一的福寿如意呈祥图案,烘托起以莲花为中心,神像、龙凤、瑞兽、花卉一齐围拢的八角形雕刻,浑然天成。啊,这才是藻井!它并不象碑记上所说的在“正殿上方”,而是在正殿前单楼戏台的中央之上。

      如果说,戏台之奇在于形为一分为二,实是歇山式的台子,此也不过戏台而已,乃是我的少见多怪;如果说,藻井之美在于局势二合为一,也不过是工匠精巧,这非别无他处,着实我大惊小怪了,那么,我倒是真真切切的要说一事:在戏台廊壁上,戏班当时笔墨所书记留下的班名、日期、演出剧目,甚至班主的姓名,以及即兴的画涂、诗句,实实在在是我在文化研究、社会调查实践数十年来第一次在乡村看到如此之多、之集中、之清晰、有年代的珍宝!

      据我拍到的照片,作不完整的登记,最早的是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5年),晚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最多是在清咸丰到同年间。共有宝福、合和、合顺、三合顺、金顺、金兴、金福、金优福、庆福、惠福、三花、三花三、森福、顺吉升、三庆升、长升、连升、祥春、萃玉祥、新祥兴、新兰亭、义和,22个戏班有墨在壁,上演的剧本超过七十本,其中仅一个合顺班就有过十天演过40出戏的记录。
      这是何等稀罕之文物,这对于南平地方的戏剧史、文化史、社会发展史是多么宝贵的实物凿证啊!

      就我有限的所知推测,以及因推测而尚无答案的如下:
      一、既然此殿始建在宋,明正德重修,那么此戏台的建设是宋,还是明?或者是清?
      二、既然南平地方志记载,宋代以后,南平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方面多有发展。戏剧传入南平是在清代。形成地方戏后,出现象静逸轩、以成社等那样带有专门性质的演出组织。民国期间,南剑戏盛行,戏剧班社演出足迹遍及闽北诸县,那么,在此所见到最早的书记是道光二十四年,可是一佐证?
      既然有静逸轩、以成社等,那么,为什么他们没在此地书记?是他们没来过?还是别有原因,例如宗教信仰的不同、地理的距离、方言的不通?
      三、所能见到书记的戏班,唱的是什么戏?
      如果是南剑戏,那么,此地当时人们说的当是南平方言。南剑戏原名乱弹,由江西入闽者带来,始自清末,后来吸收了民间音乐并受到方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剧种,其中出自列国、汉史、三国演义、唐宋史演义的史戏居多,也有明清传奇的剧目,如《渭水河》、《姚期绑子》、《龙凤配》、《望儿楼》、《东四门》、《奇才配》等剧本100多个。
      可是,所见遗墨中何以一个也无此戏名?
      闽江流经全太平镇,水流长达60华里,莫非到此演出的不是南剑戏,而是离尤溪、 古田、闽清、闽侯、福州的福州戏?
      多个戏班名字前冠有“福省”二字,其意与省府所在地福州方言的“闽剧”有否关系?所书的“尤邑”、“古邑”、“洋里”、“尚干”,是否就是今日的尤溪县、古田县、闽侯县的洋里乡、闽侯县的尚干镇?
      如果确实是,那么,此地当时人说的会是福州语系的方言,而不是闽北语系的南平方言?
      唐末宋初,蔡氏、肖氏在太平开基,始建头寨、中寨,后有刘家寨。明中郑氏、明末杨氏迁入太平。他们从何地移民?关系到语言的使用和融和,关系了戏班的邀请,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地方志没有关于真君许逊的后代许氏记载?蔡氏、肖氏是许逊十位高徒中者?
      那么,书记的戏剧可有关于许逊真君的?
      四、当时一个戏班有多少演职人员组成?他们演出的收入怎么样?其中谷粮类实物多少,现银多少,一般怎样比例?角色的、前后台的收入如何分配?他们的生活,包括家庭组合的状况如何?
      五、谁是此地当年的看戏人?社会角色与看戏人的身份有怎么样的关系?
      六、书记所演出的剧目,对于当地的时人和后人有过影响吗?是什么影响?流传下来的故事还有吗?是什么故事?为什么这些故事会被长期流传?

      研究真君殿戏班遗墨,并非不见“殿坐东朝西,由戏台、天井、大殿、回廊组成四合院,四周土墙,门楼为木构单楼,有飞檐、如意斗拱,门墙上嵌有石匾,阴刻敕封真君殿字样,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戏台为歇山顶,大殿系风火墙两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13.4米、进深33.4米,金柱直径0.30米、高4.60米。大殿上方有精美藻井,雕有等,整体,由驼墩、如意斗拱等构件组成”的丈量后的之通常介绍的文化外在,而是深入的文化内涵。
      此番行旅,在南平到福州的316国道刘家道班对面的路旁,无意中看到真君殿的。
      如果我还从事文化研究,也许我会沉下心来,在刘家村住上一段日子,专此写篇论文,或许能在国外获得戏剧史博士的头衔。这当然开的是国际玩笑。但有一点肯定是严肃的、认真的,很福建的,这就是:真君殿戏班遗墨值得多学科的学者来研究。
      可叹,我不过又是浮云过客。

                                                  2009-12-02

      【附录】真君殿墙壁上戏班遗墨的剧目,仅是能看清和辨别的有62出:
      招亲、拜寿、桑妻、游街、讨帕、杀奸、投唐、太平春、全家福、金作福、双凤配、三进士、摄魂记、下凡间、对珠环、挂玉叶、赠白扇、赠玉尺、赠宝珠、三官登、三官堂、踏水情、金蝴蝶、玉蝴蝶、衫褛记、阴阳合、双天堂、双状元、南天门、回龙阁、八宝带、玉连环、风月楼、白露寺、征洛阳、征朱旗、征西峡、初国度、白玉树、双龙衫、双罗衫、五龙套、五状元、五龙会、三结谊、烛花洞、英全拾、下何东、拍花台、七封书、龙凤合、大登期、小登期、双朱球、白玉户、玉宝带、虎?岭、悟?岭、迈??、替夫报仇、子仪拜寿、破棺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