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静
|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1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象现在连续这几天这样,在旅途中是读不成象样的书的,顶多也就随翻随合一本不伦不类不三不四的东西。至于是谁的写的什么,以后另找时间记事。
旅途候车室很嘈杂。列车上的嘈杂虽然少了些,但晃荡,大声聊天的,若无旁人的打手机叫话,不堪入目的男女颠三倒四,也都不是事。我憋住心,勉勉强强着那书的东西。
闭目时,将连日来和以前参观过的伟人、名人、名家之所在串起来,在脑子里归纳,居然发现了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特别好的读书处境。
说特别好,好就好在:一独有,二幽深,三静谧,四宽阔。
宁波的天一阁,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私人藏书院,占地面积之大,楼、阁、院、亭、屋、榭、池之多,林木之茂,惟长沙的岳麓书院媲美。是此。
奉化溪口蒋介石的文昌阁,为其长子蒋经国就近安排的“小洋房”,父中子西,顺山势上下直到临水,香樟、金桂、老藤、翠柏森森,又篁竹百千青青。是此。
绍兴鲁迅祖父挂有钦点“翰林”牌匾的居屋,鲁迅的故居,他塾师先生寿镜吾家的“三味书屋”,各个庭院之气势,绝不是当今富人可以同比的,尤其书房的气场,直教人自觉好好读书。是此。
杭州的西泠印社,吴昌硕的印章治所、西湖半水在下,孤山一丘在旁,连一条白堤,自拥高塔,又抱池塘,喜鹊昏鸦翠鸟时有闻过。是此。
泉州开元寺和永春普济寺,俗名李叔同的弘一法师的精舍。亦是此。
我看啦,这几处未必比中南海里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差,尤其没了皇家气的在于自然,在于与大自然的融洽,正是读书美妙的处境,真是使人心安适的处静。
毛泽东童年和少年时期先后就读在韶山南岸私塾、关公桥私、塾桥头湾、钟家湾私塾,环境也好,而他所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那是未名湖的所在呢。是此。
因为这些,让我还想到古代儒学、道观、佛寺的所在,同有这样处静的处境。
处境的远离尘嚣,生活的清寡单调,便渐渐地净化起俗欲,磨平出淡泊的心境。所谓的十年寒窗、十年面壁,我此次行旅参观后的感悟则认为,不一定就是吃的少和吃的粗,穿的差和穿的薄,而是心境从浮躁,变化成为淡泊的过程,所必须的环境、氛围、时间。
名人、大家、学士在其名身前,因而有过所谓淡泊明志的历程,心向是从懵懂走到清晰的。功成名就之后,更有条件拥有好的处静。这时的淡泊,明志“志”,当是守节之志。决不似今书法常写给官僚成员其媚俗的表彰。
当然,古代的、先辈的十年寒窗、十年面壁也都为了成就。成就仕途,得道,成菩萨。但更多的是修养了自己,教养了后代。与当今在学校为应试而填充的是有根本不同的。
现今没钱的人家,读书一张桌子而已,庭院当然是没有的。一般过得起日子的人家,读书的桌子与睡觉的床铺总是一个地方的,难怪常常会犯困的。有钱的即使住有别墅,也有专设的书房,但书房多为陈设,那别墅无非是群居的单屋,在所不野,领土有限。所以,都不是能处静的处境。
再也出不了名人、大家、学士,想必没有可以处静的处境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一面感叹自己是这样的身不逢在啊,一面又庆幸可以乘列车飞机使用电脑的身的逢时。
2009-12-09 泰山火车站边网吧上传
今早08:44乘T3376离开杭州往无锡,因一路大雨,提前一站11:40在苏州下,转K516次12:24前来泰山。此篇写于徐州到兖州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