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闽北南平】再行三千八不过一千九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七月中旬,退役的校长率着一队“老驴”,上了一回三千八百坎,回来写了游记《坎坎黄金——南平名景之旅(三)》,发表在他的博客《青橄榄》上。引诱得我也想旧地重走。
      大概是1955或者1956年,我约莫十岁,跟几个同学徒步从县城边悬着崖的明翠阁下过路,走到安丰桥,也就到了“三千八百坎”的坎下。
挺近的。
      那时的南平,城之大小不过一板豆腐,树依树绿绕屋,山叠山青四围,山泉清水清到家家户户,“三千八百坎”只是石阶坎层数,也是个地名,顶多是个“好玩的地方”,没听谁说过 “景点”这词儿。


      然而,就我所知事起,在南平,这“三千八百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因原来自一句“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黄金”。话说,古时,某巨富告之后人,其有黄金埋藏之地乃三千八百坎中,而且“坎坎出黄金”。人们猜想黄金一定是埋在道之隐密处,于是一路挖尽,皆无所获。岂知所谓“坎坎”即第二坎是也。
      校长所写,也有这个传说。


      我嫌巨富埋金目的不至于就为了出个谜语似的把戏,将这故事简陋得不合逻辑,于是加油添醋成我的“新编”——
      古一善士,名慧。苦于闽赣老道三千八百坎道窄路破,欲重修而款不足。遂出告示,曰:“余今经济,将黄金埋藏在此地,故此地坎坎出黄金。万方之力可聚可集,各位找寻掀原石后,务必平整还复位置。找到黄金归其所有。此限时三个月。”这一来,人群如织,皆往高处、险处、难处去。九十日终,仅有最底下的些许阶层为人们所不屑。而此时善士掀开第二坎,黄金在内,人们方知谜底的“坎坎出黄金”之意,大笑之余,见善士将黄金用来补修未修之路,更佩服和赞扬其善、智、慧三全。
      翌日,《青橄榄》的《坎坎黄金》便多了这段我的古荒野草之谈。


      实际有史载文的,仅三则,未言起始年代,都是重修事记:一是“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六月吉日廖地叶凤翔改砌”;一是“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六月洪水崩流重砌”;一是“中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十二月福建省长萨镇冰”树碑“王善士堂选捐金修路不辞劳费颂德者遍道左爰为勒石以志不朽!”。
      至于古有宋代名将杨业之女杨八妹领兵到此修建,以及茂地乡筠竹村老农王堂选多年募捐筹资,68岁时率工匠历时十年再修,于1920年整修成五千余坎等等,是以民间传说成文的不乏不断。
      所以,我将故事重修不过其一而已,以一人之智和万民之力,连接天堑,商贸交通,脚夫所挑,汗珠所遗,皆是我所曰之黄金。

      半个世纪过去,六十四岁的我再到三千八百坎,拾级不知其数,一个小时后折回。下山又四十分钟。尚不知究竟是否即将到顶,心颇不甘。在怡心亭遇一老者,说明我等一行的折点所在“是去梅岩村的道口”,只见老者哈哈一笑:“那里,还不到一半哦!”
      我也大笑。


      峡谷深深,青翠欲滴,因不可测其深,而多少有点恐惧。古道长长,云遮雾罩,似天再高也不过盈尺,而飘飘然颇得仙风。泉瀑垂垂,虽飞流直下不及三千尺,却凉热世界已觉。坎层叠叠,总以为前行即是尽头,真回头才知道结束又在开始处!
      可见,这道继续上,也可;不上,便罢,下得来,就好,全在人心。
      这次去,车去车回,怎么就不是少年时走的近,走的轻松,走到顶呢?

                          2009-09-02  双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