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最是醉泥螺
|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1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计划中要去莆田的。目的有四。一是带孙儿辈的去看海,二是看看南少林寺,三是去看湄洲岛上那座号称“海峡女神”妈祖像的石雕的,四是顺便拍一张那天后宫里的文殊菩萨雕像的照片。
1988年6月,应该课题调查我去过莆田,在那里两天,到过湄洲岛。二十一年过去,莆田变化之大,一言以概括之就是“变化之大的大”。
前天,星期五,临时决定去,两天两晚。
下午四点上的高速公路,在车上电话问阿吾的爹,南少林怎么走,他居然不知道。也难怪,变化一大,丈二和尚都摸不着头脑了,问他这与此不相干的,更难。又电话问阿吾的娘,她说清楚了的是湄洲岛怎么玩:“你们可以把车开上渡轮,过到岛上。但是,为了保持环境,岛上不能开汽车。有电动的游览车载客。所以,你们还是把车停在码头这边,人过去。你们可以住一夜,晚上听潮水拍岸,早晨看海上日出哦!住的楼下就有非常多的海鲜吃啊!”虽然所云也不关南少林寺路径的,但有说总比不知道的好。
一个多小时车程后我们下了高速公路,路见近山脚下有一座辉煌得很有规模的寺院楼宇,拐了进去,见是“囊山寺”。天色已黄昏,山门虽已关,但颇让我感叹,这莆田仅这小小的囊山村就能造成如此的群体景观,那千古之南少林寺必定香火鼎盛得无以伦比。问下山的登山者,知南少林寺还远。于是,按导航器的所引进到市中心的城芗区,在一条不长的街的二三十家酒店宾馆里找了一家可以上网的黄金海岸,标准房110元。得,住下。
晚餐,就近在一家门面不错,只有电风扇的小吃店,三人喝粥,点的四小碟家常小菜,23元,不便宜。
吃罢直接回了宾馆,一夜也就在空调房里睡过。
昨早一路顺利,沿南少林寺路蜿蜒盘山而上,林多谷翠,龙眼树果实累累,咫尺欣赏,煞是的好。九点到顶,停车场无车,路边一辆开着门等的公共汽车里面无人。
这样,我们就成了这个星期天此刻到场的的第一辆自驾车。存车费便宜得让我稀奇——2元。

见到南少林寺牌坊式的山门,没有门票的!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终于在中国第一回见到和尚主持的旅游景点不要钱的!
长驱直入,只见一大院落全新的寺院建筑群,还有连我们在内总共才六个人的游客,以及正在嬉戏的自由的小削发,还有客堂里三个茫然的出家人,再就是走廊下随地而坐的无聊着的几个样似沙弥的。整个寺院,殿堂全新,场面甚大,柱有对联,房屋简单,缺乏了文化积淀的韵律已是事实,更因为钟鼓楼上下栏干乃至绿色灌木丛上覆盖着许多床被褥和枕头,护寺河上漂泊的垃圾,我得出此地空余空山空气与寂寞太阳面面相觑的答案。
十点二十回到山下后,直往湄洲岛。到码头时已十一时半。被招呼到路边前后通敞的一家挂“酒楼”牌的店里。
与几十辆车一样,我们把车停在对面的马路边,收费10元。
电风扇下,等饭菜时,见前景海水,平波无浪,心头忽然记起若干年前曾经看过的关于南少林遗址考古的报道,哎呀呀——这下子才恍然大觉悟:前面所见本不过一块废弃之地,因偶然发现什么,经考证而得出与武僧有关、与北少林相对的那寺!真个晕哦——本来已沧海桑田无苦海了,是我心之不静,而欲望其物有在,追寻而见的恰是满足我等相同心理者。如是,当然回头处,仍见的是山,而无岸了。
此地现在才有海岸呢。
菜上来。吃饭吧!
一盘海牡煎蛋20元,一盘有九小片薄得透明红烧肉和酸菜的25元,一中碗二十个小花蛤和十小片薄得透明的冬瓜汤20元,两小碗普通米饭6元,三副清洁碗筷3元,合计三人此餐74元,所剩饭菜过半。

1988年我去岛上,仅过渡费0.20元。此去,每人上岛门票50元,过渡费每15分钟一班带空调的“游艇”14元,每一小时一班的有空调没开空调的渡轮7元。虽然上了岛,有环岛游览车每车次100元,但我们没去环,因为我记得站在山顶,环顾即是,一览无余。有兜生意的车主,说从码头到妈祖广场每人只要5元,好生高兴。上车开车停车下车,总共不到2分半钟。也逗乐得我们乐了一回。
关于妈祖,古已神话,今之胜昔,不可一世,与其说是将一落海而死之渔家女林默娘神化,不如说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借口,至极到今,无非人造。此篇仅记录看那座石头的神像,每人费用15元。略去其它的关于。
下午二点半离岛返回,这下是真正的回头是岸了。
此行四个目的实现有三,孙儿阿广看了海,包括阿聿我们三人皆已知南少林寺的遗址所在地的现状,看了妈祖石雕像。只可惜,那尊造型是我见过最优美的佛教雕像的文殊菩萨,栖身何处,已不知矣。

上岸来,码头口有一老伯老远地向游客叫卖他手中之物。我路过时,他似乎更是迫切地向我兜售手中的一个玻璃罐头的海产。本已走过十来步的我,禁不住又被那渔民特有的肤色黝黑,渔民特有的健壮厚实,渔民特有的淳朴力量召唤了回来。这时,我才看清,那瓶装的是醉泥螺!
我吃过醉泥螺,在酒家饭店海鲜楼,却不曾问过产地。邂逅于此,大喜过望,即问老伯卖价。
“五块钱!”
我没有还价。因为我羞与在这样的事情上与这样的让我敬重的莆田人还价。立即要了四瓶。
就在我要离开他的那个小簸箕时,我察觉隔个“摊”位的一位年青渔女也卖同样的瓶装醉泥螺。她应该是一直在看着我和老伯的。但她默默不语。我赶紧也买了她的两瓶。
一天一夜就这样的过去。回到福州是昨天傍晚,不到五点半的时候。
此行带回家来的纪念品,惟有醉泥螺。
我打开那瓶盖,啊,酒味好香,土气好香,带着海风的盐咸,还有渔民加进的的辛酸甜美的红辣椒、白米醋、细砂糖和黄生姜。
这时,再来想想,如果说,我们之所见的那位老伯,大有当年南少林师父的超然古风民韵,那么,那位不语的渔女之默默,不正是“默娘”的真人吗!
莆田龙眼遍地,城号“荔城”,但此行我觉得最是的是
醉泥螺。
看来,这往后,莆田可以不去,醉泥螺不能断有。相信阿吾的爹和阿吾的娘有回去必给我带的。因为他们会知道,醉泥螺里积淀着自然的文化。
2009-08-16 夜至17 日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