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杜甫草堂
|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0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外地人到成都,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必是要去看的。
三十二年前我是到过的,也去看过的。今次又到,又去看了。
前天的武侯祠,我看不到一刻钟,便出了来。祠益发地新鲜了起来,在游客的游步中,绝无了祠的功能。
昨天去的杜甫草堂,三个钟头里有二个半的时间,留连在杜诗书法木刻廊。
几十年前来,刻板在一个陈列室里,顺墙挂壁,风韵蔚然。那时拍不起照,用笔记了哪块板上刻的是谁谁钞录的哪一首,算是给一个“文学青年”过了回诗瘾,附庸了“雅兴”。
其实,那一回,既不懂诗,又不懂书法,更无视刻板术,却生生地大胆地以懂诗懂字自豪。倘若不计“被文化大革命耽误了的十年”,我也才二十一岁。
今回来,自带拍照的,几乎人手一机。大凡有木、有竹、有亭、有门、有水、有桥、有道、有径、有堂、有匾、有碑的地方,必有类同“到此一游”的示意性留影。从二十出头的到花白了少年头的,惟一我非。
浏览历代杜诗版本展时,厅室里惟一我。
留连杜诗书法木刻的二个半小时里,数十米长廊,穿越者寥寥,细细参观,慢慢揣摩,常常拍摄作品的,惟一我。
这惟一的我,当然是孤僻的。
想象中,759年冬的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一寓四年,本来是孤僻的。何况四年后,随着他的离开成都,那秋风破过的茅屋已不复存在。
既然连无力的秋风都能卷去三重茅,可想其四周的荒野。
既然人去屋无,当然也就不存在床、榻、几、桌、椅,架、柜、厨、磨、笔、笠,甚至线装书籍、画轴、等等的家什。
然而,以“杜甫故居”为名后,迄今一应俱有了。
人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茅屋,因此以为自己即使没见过工部大人,却是亲眼见到诗圣用过的物件的,于是得意着,自豪着,满足着。
其实,我们究竟看到的是谁的茅屋,都很成问题呢。
说不定那茅屋的格局根本就不是杜甫的,而是五代诗人韦庄故居的样式。
墙上有方《杜甫草堂旧址陈列馆简介》写有:“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重现的。”
这便是我出口较真的依据。
韦庄,本是京兆杜陵籍,也就是现今之西安所在地的人,天复元年 (公元901年),六十五岁的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应该就是在那期间,韦庄有了寻得和重结之举的。
要知道杜甫离开成都是764年。也就是说,从764年到901年的二百三十七年间,并没有人重视杜甫的存遗。人们喜欢传抄杜甫的诗歌,却还不至于崇拜到其人的物件。
韦庄凭什么说一方空地就是当年杜甫的所在;依据的是他自己居住的要求,还是二百年后建筑风俗而结屋,还是想象着杜甫的可能,慕其名而亦作为?这些,都不是没有可能的。
韦庄之所以这样做,当然,首先是自己居住,其次机遇诗歌的前辈。应该没有想到因为他那么一住十年不到,客死成都,这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物归原主“而成了杜甫的草堂遗址,而不同时也是韦庄的草堂遗址。
就诗的成就言,韦庄与杜甫比固然小巫见大巫,但其人四十八岁时作的《秦妇吟》则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后人将《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
从杜甫的草堂遗址不同时也是韦庄的草堂遗址可见,尽管小巫虽小,终究是巫;虽然你诗我诗,同是诗人,到底圣人不是人。
这样说,绝对不是亵渎杜甫。自韦庄后,历朝、包括当今,搞出这样伪造的来,沿袭着多少有点欺世盗名的物件来,是很能满足中国式偶像崇拜的。
在我们这个国土上,这样的典型还有不少,封建时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战争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历史的存在,即使不完全真实,甚至完全失真,都是为了现实而故意。
2009-05-02 写在5月1日14时31分成都开往南昌的K788次列车05硬卧车厢22下铺。
K788次列车到达终点站是23时39分,比正点的16时42分实际晚点七个小时。于是,我接下去,转5月3日合肥西过路南昌的K321次01时58分的02硬卧车厢17下铺,终于在12时28正点到达福州。本文文字5 月2日15时42分完稿时车刚过湖南娄底。发图片是23:57南昌火车站旁边的新天地网城,,文字上传是5月3日16:04福州自己家里。一文三地,颇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