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南平】安常履顺
|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0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庄子 • 养生主》曰:“适来, 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
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十年前,有三五万的闲钱,催促着平儿在山区找个离城不近不远,可在山看水的僻静处,按农家的格式造座带小院落的小平房。
现今电视有线、电信有网,电磁有灶,电热有水,应有的装备尽可的有。俗在于土,雅就了野,作为退休的常往,该当是真正意义的别墅。
也就因为这样,我才有了每日午前和夜间的习文写字,午后的山行。
时值初冬,闽北山区的大山深处,早起见到青瓦上的白霜,水田边甚至结起薄冰,空气寒得像非得让人贴脸的冻铁,冷得人骨头都在零度以下。好在太阳赏脸,日日光辉灿烂,照得个个容光焕发,到了中午,人骨子已经软酥酥的。这时候,钻进晒了一上午的棉被,这才知道人啦,大小终究得有个暖烘烘的窝。
“适来,夫子时也”,我即是。
三点到五点,出了窝,离了屋,关了门,上了山,走了路,看了层林尽染,挨了橘子洲头,虽一舸不舸,也还见了漫溪碧透,鹭飞短空,鱼溯深底。不感叹风华茂过,知道剩书生底气,所以独立江山,非迟方遒,指点了又叫谁看?激扬文字,自知如同晒过的牛粪……罢!罢!罢了!直将些无名之辈拍照。
再将些拍照的无名之辈展开看看,山光水色,花鸟鱼虫,树木森林,飞禽走兽,农夫村妇,稻根莲蓬,寺院道观,等等等等,一幅一幅,我这回真正是携来百侣曾游,当了这别墅的万户侯。
“适去,夫子顺也”,即是我。
其中传于亲友,算我应运一回所谓的时髦的资本家式的“分享”。
那不带引号的分享,我在履山的行途中真实遇过三笑。 |
 |
摩托车旁两大竹筐新采的橘,小伙子站在一旁,见我拍他的摩托车和橘,说:“这有什么好拍的!拍了也吃不到!来……”他用头盔盛起大十几个的橘,一定让我吃不了兜着走。
这是一笑。他先笑,我后笑。他把笑分给了我。 |
 |
第二笑是位清楚的洁净的瘦得有形的老尼给的。说自己今年六十八了,受戒整五十年,独在一寺,与我道:“你人善,点柱香,佛主保佑。”我如是行过礼,欲随缘香火的小钱。老师太执意不用,因是自种有菜蔬瓜果,可换得柴米油盐,又有当地众生护持,贫而不贫的。我敬佩地告辞,她微微笑道:“你看菩萨在笑。”
老尼与我的是她老人家的心意,还是菩萨的笑?总是有笑给的。 |
 |
再一笑是位年轻的看木头的男人。在丁字路口,一边是路,一头是桥。路边是成千的一堆一堆的新伐的杉木,正在等待集中装车运走。为了预防夜晚有人盗,他在路口搭了个塑料棚,里面架个铺,有床被,一张破椅。我问他:“夜晚你不冷吗?”他说:“没车过的时候冷,有车过,有人偷偷说话时,就不冷了。”我一时不明白,再听他说了一次,突然觉得这人的幽默。见我大笑,他才大笑。
是我先笑,但是,是他挠了我胳肢窝。 |
 |
农村人给我如此真实的分享,让我觉得他们淳朴而丰厚的资本如山的厚重,如溪的清澈,如林的多彩。
我那祖宗后头怎么说来的?“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我由衷地思想,哀乐之所以不能入,当是安常履顺的在山看水,与农村人的共存,日头暖不过被窝暖,被窝暖和如心窝暖,此景此情此人此文,岂三五万钱而能为乎?
2007-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