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举要
|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2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春节半月,座席散聊,其中关于拙文,关于日志,关于春秋。 以下有记,是写答题。
2014-02-22 整理
【阿广】爷爷读书的时候偏文科,作文当然很好,所以现在才很会写。
【拾穗】不全是这样。
上到高二,我才开始偏科,因为高一下,同时数、理、化三科都不及格,虽然后来补考及格,可以升级了,但是自信全无了,所以一开始就偏得厉害,反正不行了,干脆数理化破罐子破摔。即使这样,文科成绩顶多居中,最好是俄语,语文的古文比较可以,作文嘛时好时差。
没有学上了,参加工作了,没别的爱好了——总不可能跟谁去说俄语吧,那时候才开始七写八写。
我的文笔怎么样,好不好,你们看《春秋农事》开初时期的我写的那些,像《我见过毛主席》、《胜利街记忆》、《我种了一棵树》,那一连串写的,也就高中生的课堂作文。因为是日志,所以即使现在不满意,也只能保留着。保留的意义在于事件真实的可看性,而不是文笔。
这些年来,天天写,天天思考,写的勤了,也天天看,天天读书,进口出口都有,上下通畅,所以,有进步,进步也大。我像是小器晚成的一类。聪明有,觉醒迟,终究凑合。
【木白】怎么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拾穗】有个集句,书法家和篆刻家都很常借用,“五车书,万里路,三尺剑,一张琴”。
其中的“三尺剑”和“五车书”,有人认为跟《笠翁对韵》有关。
《笠翁对韵》是清初的一本仿《声律启蒙》的编著,作者李渔生在明末,死于清初。
《笠翁对韵》讲到上平声第六“鱼”这个韵部时,是这么写的——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周有若,汉相如。玉屋对匡庐。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为什么我要讲的这么详细呢?
因为举这个例子,可以表达这么几点——
第一,要知道有。有什么?有那么一个句子:“五车书,万里路,三尺剑,一张琴”。
第二,找得其源。出自哪里,什么年代,作者哪位。《笠翁对韵》、明清、李渔。
第三,阅读有关。主干根系,旁枝末节,全体作用。仿《声律启蒙》,韵部,上平声,排在第六。
第四,辨识属性。是个集句,原创不止一个人。
第五,触类旁通。联想。联想类似这样没有谓语、没有宾语,属于不完整句,但是足以由着读者自己联想成趣的写法,名篇还有么?哦,有,元曲里常有。其中最有名的莫过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那么,概括一下,这些年,我写东西有大的进步,写法有几番改变,应该归究于退休以后,真正沉下心来,这么个像模像样地读书,天天都读,读了很一些书。
以前几十年里读的书,要比这些年读的多的多,可惜不是,或者不全是能达到这五点读法。
现在这样读了,事五功倍。
过去读的,不是没用,是基础,打了基础的,起码都是现在要联想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的材料。
不读书,不懂读书,少读书,读书少,是不可能会作好文的。我就有那么一段几十年的经历。
年青时,我喜欢看些名家写作经验谈之类的书,如今回光返照一下,就好比听某人说他之所以活到九十九一百岁,是因为他每天喝一种什么什么什么配合的养生药膳。仔细琢磨琢磨,倘若,不管体质的人,有无痼疾的人,也这么煎熬来食,也能活到同等寿眉须发吗?
好了,问题出来了,你们会抓住这点,反问我,“那你不也告诉我们读书要怎么样怎么样的五点吗?”
喂喂喂!听清楚咯,弄明白哦——我说的点子是“授人渔”,而不是授大家都来吃同样配料烹饪的同样的一种鱼。
你提的问题,无数的书店有无数的著作在行销。
问题很大,问题的意义千古。
我这个人是:读,写;再读,再写;还读,还写;继续读,继续写……,就当着“欲穷千里目”的上楼——别乘电梯,走上去,登上去,爬上去。
【尚哲】许多时候你会把成语的,或者通常已经固定的某一个词汇,改动里面的一个字,刚看还以为是打错字了,仔细去想,才幡然感觉个味。但是,我还是想请教一下,为什么你总是用“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而不是“父亲”、“母亲”、“父母亲”呢?还有,我们习惯那种某某人,姓名后面括号,多少年到多少年,古代的朝代年号多少年,然后加括号,里面公元多少年,很清楚。但是,你不是,你是“公元历”什么什么的。这种写法规范吗?你不担心,不了解你的人会以为你故意增加字数,想多算稿费吗?
【拾穗】为什么我总是写成“我的父亲”、“我的母亲”,记得我回答过,是因为里面有我很特别的感情,养育之大恩大德,我无以回报,仅此多点尊敬。还因为,我的所写是个人的日志,不关出版的事。
作为书面言文,那种姓名加括号的方式,在口语式的日志里,我嫌秘书公文写法,感觉那是文无能。所以我三百万字下来,极少有用括号的。这是一方面的考虑。
另一个方面是,“公元”与“公元历”不是同一义。好像外国影片,看普通话配音的,跟原画面原声的画面下方显汉译文字的,感觉大不一样。
【佳婷】您写的,有的我们还看不懂。
【拾穗】这是个人的日志,没有去考虑读者群,甚至连读者有什么看法都没多想。想过,但没多想。
多想了,考虑读者方面的多了,就必定跟照标准相那样,舍去的,故意不显示的,一比较真实,就发现失真。这不是日志应该的。
当然,在篇幅的长短方面,段落、句节的长短方面,却是有考虑的。这是因为,眼睛面对电脑屏幕,和面对纸质书籍,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影响阅读心理也不同,所以才考虑的。
把段落、句节分截成不是印刷品那样的长,那样的大段;篇幅之间合理配以与内容相辅相成的插图,都能够达到保持所写真实性。
还有,我的所写,如果是给大众读者的,那确实缺少了许多的注释。
由于要保持日志本质的个人性,而不大众化,所以人客有要看懂,只好自己去找资料。人客因此感觉不便。这方面是有遗憾的。倘若将来被作为遗作出现在印刷品间,应该那里面会有别人的注解。
【奚宁】写文章在我们看来很难,你这样天天写,而且天天都有东西写出来,这是能力吗?
【拾穗】因为天天都在过日子,都有事情在发生,在进行,我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
【老舟搁浅】老兄亦庄亦谐,这可以理解,也很值得欣赏。但是,有的话会不会太粗了?特别是一些用性来骂人的句子,有没有担心过会被人说。
【拾穗】确实。
担心倒没有。
骂那些对象,是我个人的日志行为,不骂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也就是说,没有比骂更能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了。
读者,人人皆有性器,已成年,看得懂我的文字,各自性经验能因我的文字激发各人心理的性感受,使我的文句转化为其个人的意境。
适当的用性来骂,粗也好,斯文也罢,即使有说我不该的,我视之柳下惠。
想一想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吧!
柳下惠真能坐怀不乱,只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他自身有生理疾病,第二种是他抱的那女的有生理疾病;第三种,恰恰这一男一女各自都排斥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