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把酒(对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桑麻把酒(对话)
 

行者自觉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2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鸿飞印爪】您在这次旅游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拾穗】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自己有罪过,大逆不孝,对我的父亲实际上施行过长达十年的软禁。我一向认定我的父亲是最柔弱的,但是,因为我自己的行旅在道,反思起我的父亲为了不发出声响,影响到我的工作,以其缄默保持了我们共同生活所在的安静,我才意识和感觉到其坚强和无与伦比的毅力。在我的父亲走后的第十年半,我才感受到在我们家,“父爱如山”之于我的这一伟大作为。
这一负罪感大约从出行的第三、四天开始出现在内心,很快就占据了以后五、六天的行程,成为我此次行旅的思虑绞绳。
      【鸿飞印爪】我想您这么说很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拾穗】出乎我自己的预期。我预期有三:一是避讳,今年虚岁六十九;二是走动,活动我久坐的躯体;三是求知。压根儿就没往我的父亲这方面来想。
  
   
 
      【冇有】不包括参观博物馆什么的话,您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好比说城市建筑啊,马路啊,人啊这些。
      【拾穗】现代化的城市,在我眼里都差不多,倘若走进购物中心、商场,尤其难以区别哪是哪个城市的。所以,走了几天之后,在床上睡醒时,必定先要镇定确认一回:“现在我在哪里”。
      那天准备乘火车往武昌,在岳阳火车站,按照指示牌去到的那个候车室,场地之宽绰,厅堂之大气,座椅之真皮沙发,给我的第一感觉“错了!这是贵宾候车的地方。”再核对,才确认无误,确实是平民百姓可以。如果不是因为一些旅客的横躺脱鞋翘脚,一般人又都交谈大声,还有临近车来前的人群为检票争先恐后扎堆排队,就硬件来看,它胜过机场的贵宾室。
      长沙福州太过互为相像,相像得连马路中间的隔离栏杆、公共汽车站的样式,路线牌,以及建筑物外墙挂满的无层次没规则不美学的广告,都让我厌烦再见。
      郑州火车站的万物错综庞杂、人潮的鼎盛而汹涌,是我一分钟都不想站立的地方。
      洛阳的火车站有四个:洛阳站、洛阳东站、洛阳关林站、洛阳龙门站。我到过两个,一个是从郑州去时的洛阳站,很一般;另一个是专供高铁高速列车的,前景辽阔,让我想到如果演义“中原逐鹿”和“问鼎中原”,那将是何等的壮观。
      洛阳的生活用水的水质,目测就足以让人生畏。酒店盥洗的热水管表面、淋浴器莲蓬头的整体,乃至速热开水壶的内胆和壶口,无一不结着水中含有的钙、镁离子以及碳酸根、碳酸轻根、硫酸根加热后析出的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附着和沉淀的水垢。
      在洛阳,我每天饮水的所费大致要20元。
      【Benjamin】经常听你使用“行旅”和“修行”两个词,为什么不用“旅游”。用“旅游”不更通顺吗?“行旅”和“修行”有什么联系?
      【拾穗】当下泛滥的“旅游”,比较“行旅”,就我自己而言,前者无非花钱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茄子”,后者有苦行僧的修持意识和意志。所以,我用边行走边居歇的行旅,来表达我行我素的素养目的与过程的方式。
      我的素养目的是修行。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把修行集中与佛徒联系。后来觉得这样的联系,会使自我觉悟片面,角色局限,所得拘泥。
      也曾经相当长期地把行旅的修行,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然而,修身修的是肢体的行为吗,养性养的是人心的品位吗,自己没有深究,稀里着糊涂。
      有过几回长途的行旅,从中逐渐感觉和领悟到,行旅的过程既有改变,也有新建。人的目的、思维、行为的因果,上行如上山登楼,下行似顺水推舟,从而非截然的分别,乃是始终的整体。
      首先,我搜集资料,取舍其间,让目的逐渐明确了来。线路和站点有了大概,再端详资料——人文的、地理的、交通的、特别的,记住必要记住的,然后出发。按图索骥纵然见到的是头牛,也有看头,因为图的骥与实的牛可以对照,行者可以获得两个物种的知识。倘若因为没有看见千里马,就以为自己没有收获,那便是自己修行的心,不知正果已显。
      我则将牛拍照。拍牛父牛母牛子女,拍牛栏牛棚牛犁田,拍牛食草牛反刍,甚至拍草地堆堆红糖似的牛粪。
      每天徒步五六个小时,贯穿行旅全过程。程序之一是拍,参观、细看,了解,把握角度是拍的细节。程序之二是坐下整理,像上传百幅的那两组,必须要从早到夜,废寝忘食连续作业十七八个小时。程序不但繁琐还相当枯燥。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在一道一道的程序里感受万物。接受程序的繁琐。在枯燥中发觉兴趣。按部就班进行程序,能让浮躁的心神真正沉寂下来。没有利欲熏心,仅仅谨谨为了“我应该这样做”。
      修行还是在身体力行过程中,大脑不停歇地思考、检点、反省、承认,还包括悔过和认罪。
      因此,这样的心灵过程,前提是见识。不走动无以知天下,没父母子女岂有人伦的知觉?
      修行很须要毅力,意志力。如果说寻求牟利是人类行动的动力源的话,那么,清心寡欲的动力源则是无欲。似乎无欲不可能产生动力,那么,又有谁认为没有感觉到风,就认为空气并不存在呢?
      【遥】先生发表了好些照片,但是看的人却很少,远不像文章那样吸引人,给我的感觉是吃力不讨好,以后还是别做吧!
      【拾穗】参观博物馆,好比听戏。
      外行人是看戏,内行人闭目,听戏。
      从看戏到听戏,要有相当长的看的积累,才能闭目即可见其形态。
      如果只在博物馆里就看见而言论出土的陶器青铜,那顶多不过历史。
      我喜欢读那物件的造型纹理,从中历历在目创作者和工匠制造的事实,与之同在万千年前,这样则似亲历。
      要有亲历感,就务必有人类史的、美术的、思想的、社会的、战争的、文字的、章法的、礼法的、制度的、模具的、陶冶的、火候技术的、动物的、植物的、天体的、地理的,无所不关的一切的一切的常识,作为参观博物馆的基础。
      否则,一物不过一物,甚至残片,石是石,只有年代的标识,没有生动;食是食,觥鬲缶簋甗,觚尊罍瓿盉,甑匜釜钵瓮,奁觯斝卣簠,俎盨盂觞爵,鼎敦豆角彝,壶鑒斗鐎罂,连字都不识,何来意趣!
      半文言的戏文唱词看都看都不懂,哪里有听戏的坐定!
      到博物馆的人数显然要比收视许多“中国”的人少之又少。但能为了那些坛坛罐罐建造庞大的容纳,还是期待将来。
      我每次远行,都拍摄几千张的所见,帮助自己的再见。也寄望我的儿孙将来意识到它们的贵重。
      我个人的《春秋农事》,只是岁月里的自己和自己的岁月作为,本来就不是为他的,顶多为了自己的家人,还有屈指可数的戚友。
      我的个性从无、也绝不讨好任何人。
      演出须要观众,他们说“人生如戏”。
      我从不这样说。早年教过一首或系汉族歌曲之祖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2013-08-25
 
      【本篇有关】
        2013-08-15    2013年博收之旅归述  http://cqns1946.com/contents/9/3780.html 
 
        2013-08-25    因为走而自责出的罪过 http://cqns1946.com/contents/6/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