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把酒(对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桑麻把酒(对话)
 

【师说】学问精益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时间】2010-04-11  09:30-11:00
【地点】剑达的家
【客人】李,29岁,某大学的大学语文教师。剑达的表亲二代。
【话题】李询问剑达以往当教师的体会

(本次谈话陆续追记,分四篇上传。前、后及其间别的话题皆略去。)

(续上文【师说】顽愚不教)

【剑达】最后一点,是怎么样才能成为好的教师。
【李】哦。
【剑达】前面,我说的“好为人师”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首先设计”是教师表现过程的开始,“顽愚不教”是教师对传教对象的判断和取舍,没有讲到怎么样才能成为好的教师。
【李】哦。
【剑达】有一种普遍的认为,要成为好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满腔的热情。世界杯足球赛时,看台上的观众都有真诚的心,都是满腔热情的,但是,仅仅是看客,而不一定是真正的欣赏者,不一定是理解竞争一个脚下之球,一次射门真正意义的足球运动爱好者,更不一定是人类行为学者。本来花钱买票去听的是流行歌曲演唱会某个歌星唱歌的,结果以真诚的心,满腔的热情随着演员的挑动,挥舞起闪光塑料棒,哄然和唱,快乐了,宣泄了,台下的歌声大过了台上的,这不是门口被耍了,闪光塑料棒被卖家赚了,丢失了欣赏,又是什么?
【李】(笑)
【剑达】还有一种比喻,“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说法很老了,好懂。
      就这比喻,现在,我们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收入去解决:就学生方面,学生要水做什么,什么水才对口,多少水才合适?就教师方面,教师有什么水,有多少储备量可以供应,这些水的水源在哪里?
【李】是。
【剑达】工人中有许多是工匠,绘画的人里有很大部分是画匠,舞蹈演员很多只是伴舞,同样,教师中有相当多是教书匠。工匠艺不过师,画匠作不上品,舞者身不出众,照本宣科的是教书匠。
【李】哦。
【剑达】工匠要成为工师,必有精细的技艺。画匠要成为画家,必作品有高的品位。舞者要成为舞蹈家,必能跳大段的技术高超的独舞,而教书匠要成为教师,则必须学有所成。
      什么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就是:在专业学科上要有所成就,在与本专业交叉的交叉学科方面要有所通晓。
      要想学有所成,光勤学好问还不够。要学问精益。
【李】“学问精益”……
【剑达】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什么不是“二人行,必有我师”?因为“三人”中,除本人的“我”,还有二人。经“我”观察、听闻、问答,当然至少可选其一,为一事师、一字师的。即使二者的知识、阅历、经历,都比不过本人“我”,但,二人结合的知识、阅历、经历,甚至分歧,也总有一些、一点是“我”所不知、不确知、不尽知的。所以,学其,以为师。抑或二人皆错,“反面教员”不也是“师”吗?
【李】那是。
【剑达】从这句话来看,孔子不但谦,还辨证。
      孔子还说要“不耻下问”。我从中感觉得到,他有“高”人不止一等的意识,所以把求知要问的对象视为“下”人,因为这话是讲给学生知道的,所以,不止他自己“高”,其学生也“高”。
      孔子因为认为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所以“下”是“下品”,是没读书的人。
      在那样的年代,谁是没读书的人呢?人民啊,黎民啊。
      这就是为什么文化大革命打倒孔老二的发端。
【李】哦。
【剑达】扯远了。回过头来,讲学问精益。
      “学问“,包括“学”和“问”。学,从师,从书。问,问人。师者,人也,所以“问人”包括了问师。
      学校之学问,你是经历过,知道的。我就不说了。
      我就自学和发问说一下。
【李】嗯。
【剑达】自学不象在学校当学生。学生在教室,由教师带 学,领着走,教室光明,前后两个门,书本打开,学起来,走的是捷径,磕磕碰碰的少。自学,好比盲人,独自在前所不知的房间摸索,找寻出路,到处的,不是这里磕,就是那里碰,少不了走错路、重复走。因此,现当代的成功自学者,一定有过粗俗、普遍、广泛、博大、长期、坚持不懈阅读的经历,从有损、有失、不利,甚至有害中,取舍得精,筛选得益。
      因为这样,碰多识广,但未必知之,所以要发问。
      大人和儿童少年在一起,常常能接受孩子们的提问,并且乐于回答。为什么?因为我们做大人的,欣喜孩子的问题里面带 他们的发现,他们的体验,因为我们感动他们的求知欲和虚心、主动和积极。
      但是,如果已经是大人的我们,还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去讨教别人,尤其是同一位,第一回人家还乐意,第二回人家可能就觉得我们怎么连这些起码的知识也不懂,第三回难免人家心烦。
      所以,问要问的“精”。
      要精问,就得对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过滤。过滤,就是一个问题的提出,自己先找答案,象剥笋那样,一层一层地剥,直到还有问题自己解不了了,这时的“问题”,就是“精”的问题。
      我们是大人,我们认识许多字,会看图表,能找到合适范围的书来看,会上网搜索,我们不是不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所以,我们提问的不应该是一般的问题,而是“精”的问题。
【李】是。
【剑达】回到好为人师这点上来,“好”,作为动词,“好为人师”是贬义的,说那些不足以为“师”者的表现欲和拙劣表现,我是反其意而用之在可以和已经担当教师的身上。如果,把“好”,作为形容词,“好为人师”不再是成语,而是“好者可以为人师表”,也不是不可以的吧?
      即使我已经不当教师了,还是个活人嘛,所以,人啦,真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 啊!
【李】谢谢表舅。

                               (2010-04-13追记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