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贯道人物五幅批语自注(陶篇)
|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1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自注02】陶榖名字
这个人的资料好找,因为所谓他的“一夜情”可雅赏,可俗说。要把一个人搞得不是人,就拿性事来传播;被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加油添醋的,最方便的莫过于性事。要不,文人如是,官宦如是,要不怎么一讲就成了“千古风流”呢!
既是文人,又是高官,这些都有的是人,稀罕的是当高官的到外国去,因为诗文,闹得千古风流者,陶榖是其一。要不,以他从使南唐与秦蒻兰的事迹为题材的诗画世道不绝?就连自号“桃花庵主”,自刻闲章“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不也有画作并旁题一绝;即使像与关山月一起合作,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主壁创作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重达3吨左右,被誉为世界上最大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傅抱石,1944年也画过陶榖与秦蒻兰。
【自注03】陶榖的名到底是哪个汉字
在网上查,同是这一个人,名却被成四个:毂、榖、穀、糓。
问题既出在四个字都可以读 gǔ 音,还出在形接近,长相个头像四胞胎,其实即使都是一个妈怀孕的,还说不定爸有四个。它们还真是这样的呢——
① 毂,从车,《说文解字》归车部,古代车轮的木轱辘。成语“毂击肩摩”,形容道路上车拥挤到轱辘相碰,人众多到肩膀摩擦之状况。
② 榖,从木,《说文解字》归木部,因为它就是构树,也叫“楮”,一种落叶乔木。新生枝密披灰色粗毛,具乳汁。叶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全缘或缺裂。初夏开淡绿色小花,雌雄异株。果实圆球形,成熟时鲜红色。皮可制桑皮纸。《诗•小雅•鹤鸣》:“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史记•封禅书》:“後八世,至 帝太戊 ,有桑榖生於廷,一暮大拱,懼。”
③ 穀,从禾,《说文解字》归禾部,粮食作物总称。古代经传常以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称之。《礼记•曲礼下》:“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穀。”
④ 糓,从米,《说文解字》归米部,它还有一种读音 gòu 。当它发gǔ 音时,它同从禾的“穀”通,当它发gòu音时,它同从米的“糓”通。
⑤ 那么,陶榖的名到底是哪个汉字呢?我现在不就已经有了从木的“榖”吗?这是我沿袭大多数人的所用,而以我的依据去推理,则不应该是这个字。我的依据是,按古人表字和名相互关系的原则,五种择一,或并列相通,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或相顺扩充,或延续伸展来推理,若他的名从木“榖”,那就哪种都挨不上。
【自注04】陶榖介绍
① 陶糓,唐昭宗天复三年,即公元历903年生,卒于宋太祖开宝三年,也就是公元历上的970年。一共活了六十七岁。陶榖墓在今陕西省彬县城关镇刘家湾村。
② 字“秀实”。
什么果实“秀”呢?可以秀到一般都用陶罐装来长久储存的呢?谷物。
所以,按我浅薄之理论,其人本是名“穀”,从禾的。
哪座出土的古墓有陶罐藏有乔木果实的?极少吧,反而藏有谷物的不少见。
是不是连本人自己都写别字了?没有证据说其本人亲笔手书就是“榖”,而不是“穀”。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无非两类来源,一是印刷品,一是他人书写转抄。
一错再错,一百次的谎言即成真实, “天”字,原本最上一横要长过下面“大”的那一横,才能表其字的本义,后来被错写短了,写短的人多到不可计数了,那就成了现在的“天”。
连“天”都敢错,都能错,都错成这样,何况“榖”、“穀”仅差别一小横,更何况不过是一个风流人,还何况那年代文字没规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迄今也才整一个甲子,成立于也是甲午的1954年。
然而,有了委员会以后,许多汉字被大陆简化了,搞得类似“麵條”成了“面条”的笑话,“愛”不必用心的民风丧失比比皆是。所以,网络文章有与我理论相同人将 “陶穀”干脆作成“陶谷”,好了,这一来,歧义又有一说: 那陶是在山谷里就地取土烧的……
③ 说是说他“邱州新平人。”
东汉时,确实有新平郡的设置。但是之前秦时设置漆县。之后的北魏,改为白土县。西魏时,设置豳州。唐开元年间,改称邠州。民国初年撤州设县。因“邠”字常被错读成“分”字音,而正确的应该读“彬”,古文通“彬”,表示有文采,所以1964年文字改革时,改称“彬县”。
在陕西省。
之所以要讲的这么啰嗦,尤其提到“西魏时,设置豳州”,是因为它应该非常有名次是。3500年前,周族部落首领公刘在这里建立了豳国。《诗经》“十五国风”中的《豳风》,所描绘的就有这一带当时的风土人情。
“邠”的读音与“豳”同。
④ 家世
本来姓腑,避昔祖的名讳而改姓陶。
他家是历经膝北齐、隋、庸的名门望族。
祖父唐彦谦,自号“鹿门先生”,先任慈州、绛州、澧州的刺史,官至兴元节度副使,后又任阆州、壁州的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其人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於书、画、音乐、博饮之技,无不出于辈流。中和四年(884年)归仁泽撰唐王重荣德政碑,为其所书。有《鹿门集》三卷传世。《全唐诗》、《全唐诗续拾》、《晨风阁丛书》、《唐诗百名家全集》皆有收录。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旧唐书•唐彦谦传》说他“尤能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类之”。宋人杨亿称其“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
父亲唐涣,领夷州刺史,唐朝末年战乱,被邠州节度使杨崇本所杀。
有一说法,杨崇本杀唐涣是为了霸占其妻柳氏。
事实也是,柳氏被夺后,成了杨崇本众多妾婢之一。时年三岁的陶糓从此随母寄生在帅府。
⑤ 生平
本篇略去。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的《列传第二十八》最为翔实。
⑥ 成就作品
著《清异录》。
《清异录》共二卷。是一部它借鉴类书形式,笔记唐、五代时人称谓当时人、事、物的新奇名称,分三十七门:
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
女行、君子、么麽、释族、仙宗;
草、木、花、果、蔬、药;
禽、兽、虫、鱼;
肢体、作用;
居室、衣服、粧饰、陈设、器具、文用、武器;
酒浆、茗荈、馔羞、薰燎;
丧葬、鬼、神、妖。
每门内收若干名称,每一名称笔记一条,言此名称之来历。因版本不同,条数约在648条到670条之间。
此书的价值有三:
第一,有一部分因后代词人墨客的引用,成为典故;有一部分因为民间广泛运用,被汉语词汇吸收。
有资料提到,《清异录》全书条目的三分之一,被《辞源》据为立目引文,而有二分之一的条目,被《汉语大词典》引作书证。
第二,作为为社会史、文化史的原本文献,是研究者参考的必要提携。比如茗荈门的内容,被明朝单独抽出收入专科丛书《茶书前集》。1985年,今人将本书果、蔬、禽、兽、鱼、酒浆、茗荈、馔羞等八门点校注释,作为《中国烹饪古籍丛刊》之一出版,都是还有道德提及出处的著作。
照理说陶榖是会诗词的。但我以想方设法搜索,仅见三首:
《寄赠梦英大师》
是个碑文念得全,聪明灵性自天然。
离吴别楚三千里,入洛游梁二十年。
负艺已闻喧世界,高眠长见卧云烟。
相逢与我情何厚,问佛方知宿有缘。
《石桥》
重重翠幛耸云端,玉殿金楼缥缈间。
圣境不容凡俗到,故将飞瀑隔尘寰。
《题玉堂壁》
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 成语出处在此。
这诗说,光有本事才能,即使当了官,上面也只要你能依样画葫芦就行了。至于当得了当不了官,做得成做不成官,那就要看有没有这命,没这命,也枉然。
我在读这首诗时,在想,其中还有没有包含了他对自己祖父的仕途与终于id归隐,父亲遭遇之下场等等的感悟?
⑦ 轶闻趣事
讲两则。
一则关于“依样画葫芦”。
北宋初年,陶榖的职务是起草规章制度。
这规章制度有文件沿袭可抄,所以他先后起草过后晋、北汉、后周的一些东西,现在到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的时代,仍然。
想建功立业的陶榖上折被允出使吴越国,说服吴越王钱俶投降宋朝。
钱俶招待陶榖吃蒸螃蟹时,从大蟹到小蟹逐一介绍。陶榖笑道:“此乃一蟹不如一蟹。”钱俶叫厨子端一汤来,那汤碗葫芦形。陶榖从未见过此器皿,正观察其异时,钱俶笑曰:“依瓢制耳。”
陶榖这才晓得对方是将曾经的自嘲诗用来反讥之。
二则关于陶榖与秦蒻兰的一夜姻缘
这是绘画和诗歌的题材,唐伯虎们是,于是有了刘贯道的《陶榖一夜姻缘图》,我的针对。
据说,这则故事见于《玉壶清话》,时间在北宋的元丰元年,即公元历的1078年。作者是先前在过西湖菩提寺,年老后隐居荆州金銮寺,在此撰文成编,法号“文莹”的僧人。全书十卷。南宋时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引为《玉壶野史》。
我在网上从头到尾通览《玉壶清话》十卷,却是不见有“陶榖”二字的!更别说什么“陶榖一夜姻缘”的了!
这不就成了怪事吗?
碰巧,我看到郑学檬《评杭州出版社的<五代史书汇编>》,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由傅璇琮、徐海荣、徐吉军主编的《五代史书汇编》,2004年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其中傅璇琮点校的《五代诗话》,勘误补正之处甚多,读过该书的《校点说明》,必有深刻印象 。所以该书的可信度自亦甚高。举例说,《陶榖》条说到榖出使江南,李后主宴其于澄心堂,榖与歌妓秦蒻兰邂逅的故事,与《玉壶清话》(中华本)原书比较,有所出入。《玉壶清话》(中华本) 与薛史、欧史所记同,均作李榖,而《彙编》 本作陶榖,可能是对的。陶榖字秀实,在后周为翰林学士,欧史《王朴传》记云:周世宗“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当时文士中多不欲世宗用武,只有王朴、陶榖、窦仪、杨昭俭皆言用兵之策。而李榖字维珍,官至宰相,也曾指挥过征淮南之役,卒于宋建隆元年。”
哎呀呀!原来故事的主角是李榖,不是陶榖啊!
据说,明末清初之人毛先舒撰的《南唐拾遗记》,犯此事的是陶榖。
最是可信的《宋史》卷二百六十九之《宋史列传第二十八》关于陶榖的年事记载。里面完全没有这桩事情。
无论如何吧,陶榖的名气更“适合”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尤其先经过唐伯虎的情景写真,后还有戴善甫的《陶学士醉写风光好》元杂剧的上了舞台!
这冤不冤浑然的陶榖都是个窦我!
所以,我前面使用连连“据说”,便为的是在此解决。
解决什么?
故事。
故事总还是得讲的,戏既然已经在演,那且将已经加油添醋到乱九十糟的嗪呤哐啷整理一下,主角再让陶榖担当一回——
〖舞台背景〗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封国已是实际高度自主称王称藩,有些自立为帝,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时常发生,以至战乱不止,大唐帝国只是藩镇型的朝廷。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的五十三年里,中原地区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更替,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疆土由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十个政权割据,乃十国。史称“五代十国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大宋帝国,时间是公元历的960年,其年的年号是建隆元年。
五代十国大体上延续唐朝后期的政治体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虽然十国五代,但政治架构大致与上等同。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强干弱枝政策。
〖主角身份〗 后周兵部侍郎陶榖领宋廷圣旨,出使南唐,去到江南,虚借抄《六朝书》,实窥南唐动向,伺机劝降。
〖故事情节〗
陶榖屡屡以上国使者做派亮相,即使在拜会南唐国君李煜时,也言辞傲慢,不苟言笑,故意难堪之。
身为李煜宠臣的韩熙载忿而设计,必要反讥陶榖。
陶榖客居邮亭,一住就是数月。虽然此间甚似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但毕竟冷清,纵然夏夜。于是,有那么一晚,召来侍女中能弹会唱的,让她作陪。因为此女平日皆在亭间侍候,陶榖曾也有感其言谈不俗,姿色楚楚,所以知其姓秦名蒻兰。这一夜听曲,难免动情,不知是一时间的诗兴呢,还是真有想法,这陶榖竟然即席以其作的《风光好》曲,再填了词,赠秦蒻兰弹唱。
次日,国君李煜又请陶榖宴席。陶榖仍然刻板正经。韩熙载请歌伎助兴,此时出台的女子正是秦蒻兰,所弹唱的正是昨夜的:
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瑟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安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到这个时候,陶榖才猛醒过来——自己中了计!
〖故事尾声〗
元杂剧《陶学士醉写风光好》:陶榖无颜回宋,只好投奔那个曾经请他吃螃蟹的吴越钱俶,后与秦弱兰团聚。
关于正史并无此事记载的依据,我在上面已经引经据典说了,这里还有一提的是关于《风光好》词牌,清康熙年间的《钦定词谱》有收,说是陶榖作曲,也例举“只得邮亭一夜眠”、“ 瑟琶拨尽相思调”、“安得鸾胶续断弦”句,但并无全首原词,全首词则是欧良的作品。
晚于康熙年,而是嘉庆年间的《白香词谱》没有收录这个词牌。
由此可鉴故事的史实等等。尤其是“一夜眠”是操作过了的,更甚还只是愿望结合的“姻缘”。
【自注05】关于我的批语
陶榖一夜姻缘图批语
邮亭自古多生事, 岂止君臣慎独贤。
夜适清心孤对烛, 晨当去梦静听泉。
堪怜女子弹琴好, 况得鱼羊陪酒鲜。
赠予新词无执着, 男人短暂亦陶然。
① 明白了以上所写,我的批语已无所谓再说。
② 有什么要补充的话,那就是末句“男人短暂亦陶然”,可以尽人想象。在我写来,“短暂”在这里不仅仅表述时间,更类似这些词汇的本源义: 形势、执着、坚持、强大。还有俚语:大丈夫能伸能曲。
此句淫意,但不荒,不荡,而且,且做真理也。
【自注06】我还有一个分析
为什么我会说“无论如何吧,陶榖的名气更‘适合’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也就是为什么陶榖会跟李煜扯到一件事情上去,而且是合情合理的呢?
① 缘在《清异录》,陶榖在此著作中记了李煜。
《清异录》“第九释族门(二十二事)之第十八”:“偎红倚翠大师”条:“李煜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煜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见煜明俊酝藉,契合相爱重23。煜乘醉大书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久之,僧拥妓入屏帷,煜徐步而出,僧、妓竟不知煜为谁也。煜尝密谕徐铉,言于所亲焉。”
这是成语“偎红倚翠”典故的来源。
② 如果真有陶榖出使南唐的事,也真有韩熙载设计之事,那更合理的应该是南唐君臣不满陶榖的道貌岸然和一本正经,而不是他与伎女的关系。因为那个时代能入宫廷的歌舞伎女必要会琴歌唱和,并不卖身的。世上文人墨客几乎没有不狎妓的,而且越是名气大的,狎妓的人数越多。即使陶榖有赠词一事,即使要纳伎为妾,也不至于被奚落。
之所以要奚落陶榖,是因为要揭掉他的假正经,以其人之言词简照其真面貌。
③ 或许可以看成编造这么一个故事,目的在于报复陶榖《清异录》 “偎红倚翠”把个李煜写的入了下流。
2014-02-18 晨 起笔 02-19 傍晚 合稿 全篇用时二十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