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民俗讲究】认干亲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什么是干亲】      
      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们,通过相互认、拜、结而成的至亲。
      它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历代社会的常有着的亲戚类关系。
      干爹、干妈和干儿子、干闺女,是成对上下辈关系。
      义兄弟姐妹是平辈的两个人,或人数不限的干亲关系。

      【为什么叫“干”】   
      汉民族文化发源的黄河流域,其河南东南部的周口,在拜干娘的民俗上有一规矩,可以很形象的诠释这个“干”。干娘双手张开预先缝制的一条红裤子,左右裤裆故意开口,不缝合,让来拜的干儿子、干女儿从裤裆下钻出。寓意类似婴儿“出生”。“红”代表产妇的出血,不同处在于其亲生母的血是湿的,而干娘的“血”染红了裤子,而且已经干了。
      干亲的“干”,繁体字是“乾”。“乾”,如《易》所指,代表天,代表父亲。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古代汉人在干亲关系上,如何巧妙而又自然地利用汉字“乾”的一字多义,“乾娘”的文字言表,包括了所拜的既有乾坤的天地,也是双全的父母。
 
      【发源的时空和谁认干亲】  
      这一民俗的起源,应该可以推理向两个主要的方面:
      首先是生和育。
      生,主要指婴幼儿的存活。育,养育和成长,
      生而夭折的情况在古旧社会极为普遍。以命相术士的说法,必有子女属相与父母的相“冲”、相“克”的存在,要解决,要改变,佑其“生”而有命,方法有三:一、送人;二、子女不得称双亲“爹”、“娘”,而以“叔”、“婶”,或者”阿大”和“阿姆”,或者“阿哥”和“阿姊”, 甚至直呼其名。三、认干亲。
      起源的其次与过继有关。
      兄弟若有一人因故无子,同胞则以亲子中的一个给其作儿;即使二、三兄弟仅一人有子,也以唯一的一个作为共同的下代,以继香火。福州俗语“一条香线插二(三)只(香)炉”的就是。
      当兄弟间后人过继的办法不能满足“孝道”和“恋子”心理的需求时,领养非亲兄弟之子的方式便应运出现。
      在感觉领养存在诸多莫测问题和矛盾的实例,以及担忧“费用”之下,“认干亲”不乏两全其美。
      南方文人为区别“过继”的“继”的关系,故意在行文时,书面言文写作同音字“寄”;把“干爹”、“干妈”写成“寄父”、“寄母”;还有以近似音,强调仁心的“义”之“义父”、“义母”的(后面我会另有说明)。
      粤语把“干爹”称呼为“老豆”。我们可以观察豆子,一夹(家)皆多子。我们也可以通过关汉卿的元曲名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来想象“老豆”的生命力多么有被借助的能量。
      再说了,所认干亲,虽然认的只是一对,实际上却关系到两户家庭的所有成员,甚至可以扩大到两个家族的沾亲带故,所以,尤为力单势薄者期寄倚老仗势之所喜。
      后来,认干亲的效益渐渐地在生产力的支援、生活经济的资助、家族人口实力的扩张、帮派团伙的集结等等方面展开和张显了出来,“认干亲”又随中原逐鹿的人流,夹带着黄河的尘土,四散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的各个汉民族地区,影响到一些少数民族。
      认干娘、认干爹的“认干亲”,当然随之而有了认干哥、认干姐、认干弟、认干妹的。
      原始的生育命题被演化成五花八门。
 
      【谁找谁】
      认干亲的事,古旧时代多从找人认开始,也有因固有的图腾崇拜推理出来的世象物件。
      找人认,具有神助之外实用的功效,这当然是一般人的首选。
      找人认,实际是找人家认。
      因此,挑选的条件通常有四:属相相生,丁多寿长,事顺诸兴、善德行正。能四大欢喜是极值,能二三也好,起码属相得合。
      然而,这样的人家不多,可能这样的人家已有干亲,不好一再;可能这样的人家,有所忌讳,担心自家的风水因此被分流,对自家的亲生子女不利,不愿接纳。
      那么,命相术士便传出一法——随“天意”,即:要找亲来认的这家小孩的父母,或祖父母中的一人或二人,挑吉日,在天未亮时出门,所碰到的第一位,就认定其人是。
      此人若推托,即请其介绍别人,认之。
      河南、陕西的一些地方,把这这种方式叫“碰姓”。
      如此随机,碰到的合乎自家意愿的还好,倘若碰到的“四”无一合,又不可有违“天意”,心里难免疙疙瘩瘩。
      于是,便有了先与将“认”的人约好,告知自家开门走出的时辰,请对方“正好路过”。这样,既不违天意,又了我意,也顺了人意。此不愧是“约定俗成”法。
      因为天黑,去认的人可能是双眼一花,“看见鬼了”。这鬼名“无常”。怎么办?那就天亮之后,到当地城隍庙内奉祀十殿阎王的阎王殿去拜无常鬼。原理在于,既然无常鬼是阎罗王手下专司拘摄死者之魂的,那么将无常鬼作为寄父,供奉为干亲,那它就不会拘摄寄子女的魂,这样,不就保了长寿吗?江浙,尤其杭州一带地方,此法曾经流行。这一法术可谓“借鬼保人”。
      更有天亮了,还未碰见一人的,那又怎么办?民间的解法是,务必记得第一眼碰见的动物,狗、猫、鼠、鸡,以其进出之门户的人家为是。
      应该说,以上的认法多少有些麻烦,尤其本因属相冲克而为之者,又怎么能刚好能碰到相生的呢?还有,虽然被“认”到的人家谢绝此事,也许要背地里被骂,但也拿人家没办法。
      于是,末法是按“五行缺什么就拜什么”物件为干爹、干娘的。缺金的拜铁器拜石头,缺木的拜树拜木,缺水的拜江拜河,缺火的拜日,缺土的拜山……
      生过两个男孩却都夭折的文七妹,带5岁的儿子毛润芝回娘家,路经一块大石头,叫他下跪磕三个头。这就是后来盛传的毛主席的石娘娘。照常理,认干亲之时,干爹或干娘要给干儿子、干女儿改姓取名,石头自然不能为之,润芝既然是这户人家的第三个儿子,所以“石三伢子”的叫法应该与此有关。但我另有见文,说毛泽东在他的族兄弟里排行第十三,所以他又叫“十三伢子”。此事,是巧合,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神论者破旧立新,恐怕只有无常鬼和阎罗王清楚。
      古旧社会的“认”还有以下的事先辨别:是否是宗亲者、姻亲者、辈份差别者、八字不合者、别宗族结怨者,凡是是的,皆不可取。
 
      【认、结、拜】
      我们从以上认干爹、认干娘“谁找谁”的行为主被动关系来看,虽然“认”有相互性,但需方是主动方。
      “认识”了之后,就有一定的“确认”礼仪情节。礼仪情节是结缘的必要形式,主要的作用于他人的见证,达到公知,以为日后往来的方便,还有背离的监督。未经仪式者,是不被传统社会确认的。
      跪拜是礼仪情节过程中,干儿子、干女儿三跪三拜干爹、干娘的行礼。
      至此,关系就由天地鬼神,干亲的双方,以及其他人们共同确认和确定了。
      我们注意到,与上下辈分认干亲不同的,是平辈的认亲,干兄弟姐妹的“认”,往往是因为事情关系而起因的,或本是同窗、同事,或熟悉的朋友,也常常有陌路相逢,酒桌碰杯、诗社唱和,拔刀相助,高山流水的,等等,这些结缘的礼仪情节过程就删除了钻裤裆和人对人的跪拜,就是有跪拜,跪拜的对象则是天地神灵,干亲乃相互作揖的拜。
      《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水浒传》聚义厅曾经集结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以及蒋介石一辈子不下五十个的义兄弟,皆我了汉族不是认平辈干亲、结义、拜天地神灵之模范。
       现今更有网络牵挂而认干亲的,认、结、拜的礼仪情节很少还有进行。这不但是行式的简化,更是对事情的态度缺少必要的认真和严肃。
 
      【义的意思】
      “义”字的注释古今已经够多的了。
      我在这里说说我的见解:简化字的“义”,繁体字是“義”,上半部分是“羊”下半部分是“我”。
      羊大为“美”。
      “羊”是“我”的财产。
      我顶我的财产为牺牲,舍生取“義”,乃我之美德。
      以相互的美德认之、结之、拜之,岂有不可战胜的?
      舍生取“義”之“我”是什么人?
      “我”是一个既会种“禾”,又会武“戈”的奴隶。
      “我”为了什么舍生取“義”?
      为了不再当奴隶。
      《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水浒传》聚义厅曾经集结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以及蒋介石统帅中国军队一十四年抗日战争,都包含着“为了不再当奴隶”的意义。
   
      【仪式】
      “认干亲”的仪式,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差异颇大,但有一些现在还都还继承传统注意到的:
      1、择吉日,选清净地。
      2、拜。
      3、互换信物,或换帖,即专门制作的契约。福州话有说“换帖兄弟”和粤语又有称呼干爹为“契爷”的,都是例证。
      4、由干爹、干娘为干儿子、干女儿取个名,表示与相冲相克的亲父母“脱”了关系。
 
      【往来】
      干亲中上下辈之间双方的关系,有的按约成为永久性的亲戚关系,好比姻亲,也有往来到小孩子满12周岁的,还有拜过就了的“过路干爹”和“过路干娘”的。
      干亲中平辈兄弟姐妹结义的关系,一般都能名义上终生,但现实多以利益亲疏长短。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