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三忿口》
|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在京剧的武打折子戏里,我感觉最值得欣赏,而且最过得瘾的是《三岔口》。
分明是灯光通亮的舞台,表演的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俩的确都是好人,偏偏要打斗个你死我活。
除了配合动作的锣、钹、板的打击之声,并无对白,其实就是一出中国式的哑剧。
对于许多只看打的好不好的人来说,并不一定要了解剧情。
我这人喜欢上了什么,就爱了解个究竟。结果呢,也才晓得《三岔口》原本不叫这名,而是叫《焦赞发配》。
于是,一连串的问题紧接着出来:焦赞是谁?为什么被发配?发配去哪里?和三岔口有什么关系?
经查,逐一得到答案。
然而,因为答案而又有了另一连串的问题:三岔口的客栈,其店主刘利华夫妇见焦赞和押解来住,最初的剧本是他们企图夜半入室杀了仨,达到谋财害命目的的,而正当摸黑下手时,遇到暗中前来保护焦赞的梁山好汉任堂惠,双方这才开打,怎么经过几个班子的一改再改之后,刘利华夫妇竟然成了暗中保护焦赞的正面人物,反倒以为任堂惠是前来杀害焦赞的。这样,就造成了误会,有了好人打好人的戏剧性。改编这一剧情,改变人物性质,意图何在?又是在什么年代改编的?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联?
还是经查,又逐一得到答案。
回过头来观看武打的编排,我就琢磨起这么一个问题,这出戏的导演和演员怎么能在如此粗蛮的剧情里,表现得这般的细腻?
斗室内在。黑灯瞎火的窄小空间,一桌、一椅、一凳,都在聚光灯照亮的宽大舞台真实显现,但是却是观众完全看的懂得的虚拟。
角色感觉。咫尺之间存在的彼此,以耳听,以鼻嗅来表现似乎真的存在。
二人格斗。一人的刀刃从另一人的头顶削过,这个的刀尖在那个的鼻尖挑动,毫厘之差的设计。
我像是终于的明确了,自己为什么几年来不再看武打的影视作品。
深受传统京剧的表现程式、艺术技巧、演员做派长期熏陶的人,看绳子捆在身上的,吊来吊去的,怎么都只是看。
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