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别小看足以改写历史的小人一句话

   发布日期:2010年08月2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要不是今天瞟了一眼网易上那小小的标题“孙中山:革命第一,女人第二”,我才知道有“张发财的博客”,才知道有个叫张发财的人,才知道他是一位平面设计师,才知道他出版了一本时下很火的、号称“历史爱好者的八卦开胃书”:《一个都不正经》,才会去看他的帖子。
      当然,首先是基于对孙中山这个历史人物感兴趣。
      才会有下面的感觉。

      我当然不会相信一个人写的历史,更不会相信一群本党人编写出来的以本党史作为教科书的历史。
      所以,近些年来,我会多方寻找历史的碎片,作为历史拼图的板块,希望多少能对历史的或一事,或一人,或一物有个我自己看了觉得“是个大概”的复原。
      也因为这样,才知道北京有个袁腾飞。不过,那年轻不仅有气焰的嚣张,有发挥的放肆,有想象力的乱飞,还透出一股油痞气,而他更坏的是,在“还原真实历史”的罩布下,演变出他创作的“历史”。在今年5月9日我写了《【冷眼当前诸热事】讨袁》,标题就已经毫不隐晦地表白了我的看法。
      现在,又推出了一个叫张发财的,似乎更年轻。
      我还没买他的书,应该是用不着买的,因为网上很方便可以免费下载到全本的文章。
      我还没多看他写的全部,但就他博客上发出来的书上的三篇《孙中山:革命第一,女人第二》、《八一八蒋介石的那点事儿》和《八一八鲁迅的那点事儿》,就有了个大概。
      这张发财要比袁腾飞来的乖巧。他不用唾沫星子横竖着飞,而是把人家写的——因为没有标注来历,我只能凭感觉,象是从人家的回忆录、口述、传闻,或者还有其它什么来路的——拿来现成的,一点一拨,就把那历史人物或历史的真像实写了出来,但结论看客自己下。

      例如,写鲁迅的:
      一条在全篇之首:“鲁迅的德语能看能翻译,勉强能听,不会说,英文特差。
      一条在全篇36条之第33:“鲁迅和他弟翻译了《域外小说集》,胡适看完说太牛逼了!这么牛逼的作品十年一共就卖出20本。
      粗看不觉得有什么,或者看过中间的就不再记得起前面的,也无所谓,但将两条放在一起呢,不就意思出来了!
      另一条是“周先生给许广平写信是这样的:‘广平兄,我是你的小白象呀!’那年他44岁。长的又老又黑又瘦。
      单独看这条,也不觉得怎么样,如果把其它四条关联起来,那就事不过三了咯——
      “鲁迅很喜欢马钰(不是全真七子),没事就送书。突然马钰就结婚了,鲁迅就很郁闷。从此一本也不送了。嘿嘿,谁让你送输,输了吧?
      “关于鲁迅和弟妹信子的事情,他任何人都不说,周建人不知道,许广平也不知道。为什么?
      “坊间传闻想起来也有趣,据说周家的光荣传统是大伯子青睐弟妹。周家老大鲁迅喜欢周二的老婆,周二喜欢周三的老婆。周二跟张竞生打仗,老张一句话一剑封喉“你跟周三老婆有事!’周二马上变哑巴。PS:周三老婆是他弟妹也是他小姨子,姐俩嫁哥俩。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周家兄弟绝交信。

      例如,写蒋介石的:
       “坊间传言:宋子文原想把小妹嫁给民国行政院院长谭延闿,谭先生不要转给蒋先生了。
      “陈洁如和宋美龄见过面的,吃的是鸽子。席间宋大姐和宋老三总跟她打听蒋介石前妻的事情,小陈很郁闷。
      两则也并不相干,且蒋介石都不是主动的,反而是宋家兄妹的事了。倘若事实是这样,那么,改写了什么?

      例如,写孙中山的:
      “武昌起义跟孙中山黄兴没啥关系,跟同盟会更没关系。造反的主要骨干都是‘共进会’和‘文学社’的,会员和社员几乎都是黑社会。
      “第一次在广州起事儿的孙中山跑到日本,发现当地报纸没说‘非法叛乱’而说‘起义’。老孙觉得这个词真有意思,于是发出命令,今后闹事都叫起义
      “武昌起义10月10日暴动成功,当时孙在海外黄在上海,两个人根本不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发生,孙是在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一张报纸上得知成功消息,但没有马上回国,而是指示黄兴去武昌观望。他胆小,不敢回来,直到12月局势已经明朗才于25日到上海。
      若三条属实,读之者能不觉得这史实的有趣吗?
      孙中山必定对此不止感兴趣。
      无须三条,仅要最后这一条,一句话足以勒令以本党史作为《历史》的历史改写。
     

      袁某的言语不要找,只要看得见的,无不是他的大张旗鼓的玩意儿。群起而攻之,一个人一口唾沫,他就被淹得个半死。没声音了吧?
      要捉拿张某的茬子,除非封了他的窍门,否则还真不能说他说的有什么大不是——全都是有实据、史有可源的。
      这年轻自己说的:“我不敬畏历史,历史跟我没什么关系,跟我个人没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除非他不在大陆做活人,否则他就得敬畏历史。所以嘛,他顶多也只说到孙中山,还有对着毛泽东的竖像指鼻子说眼睛的,1977年他出生的那年之后三十年的历史,他敢说三道四吗?
      袁某风光过了,轮到张发财了。
      都是找乐子儿事。
      不过,我真还佩服他这年轻,要写那么十来万字的,看起来一句短一句长的,搞出来的啥也不是——不能算是史篇,不能算是杂文,不能算是笔记——,却是历史人物和历史“实事”的出版物,要读多少的书啊。
      找到一篇人家写他的,才知道我前边说他“象是从人家的回忆录、口述、传闻,或者还有其它什么来路的”还真有其事。这位说了:“他曾戏言自己的八卦来源是《故事会》、《知音》、《家庭生活》等。后来他说,他不是为了‘解构历史’,他有些虚荣心,出书是为了“得瑟”,多半还是为了“好玩”。他发布的八卦来源很杂。张发财的父母是教师,家有藏书的习惯,他爷爷、外公留下不少发霉的古籍,这些‘破书’是八卦来源之一。他随手拿起翻看,有趣的就发布出去。他也读《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这类东西,然而看得很慢,他也承认古文读起来很费力。‘最痛苦是读吕思勉的书,半白半古,每次看都是崩溃。’《世说新语》他虽然喜欢,但是里面的内容不是他摘引的那部分,文人笔记他更是不碰。除此之外他读《历史研究》之类,另外有一些人物传记或者回忆录。他也会用Google查一下,印证史料。
      张发财自己说:“我写历史只为娱乐,不求认同。
      的确,这是个娱乐的社会,能玩、好玩就玩,连大便也用塑料做成了玩具的,还有什么不能够玩的?至于能玩多久,也不是青年人挂心的,最好不要玩多久。玩久了,就不好玩了。
      我倒是从另一个网址看到“张发财的八卦历史”,看到他写的,是我过去不曾知道的 “史料”, 短而不乏有趣。同时,我也预感到,这样玩下去,总有一天是要被玩完的。
      张发财,连出书的署名也没个正经的玩。
      他,东北人,现在南宁,本名陈芳茗。

                                2010-08-19

【备注】

      《【冷眼当前诸热事】讨袁》
      http://www.cqns1946.com/news/lsdd/2010/5/1058221120KG61JBD54I52H6IDCDBC.html

      张发财的博客
      http://zhfacai.blog.163.com/

      张发财的八卦历史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468401/

      张发财在湖南卫视节目录像
      http://www.openv.com/play/HuNanTVprog_20100805_724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