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追究不得的语词】缘份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2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我敢说,有十个人,十个人都说过“缘分”这个语词。但是,什么是“缘分”, 十个人可能会说有十种答案。再问究竟什么是缘分,十有八九倒犯了糊涂。


      即使搬出种种词语字典,白纸黑字印刷的明白,看者内心其实不见得明白,原因就在于没有一部经典注释得明白。


      这“原”,有的就说是“缘”。
      这“原因”,也就是“因缘”。

      这“缘分”亦说亦写成“缘份”。
      “份”是在总体、总数、总量中所占有的大小、多少、轻重。
      “分”虽可通“份”,却又有切割的分解、离别的分手之用义。怎能混为一谈?


      不混为一谈,谈的清,指的明的,也不是没有。我讲个故事——
      同样“何为缘?”一个问题,人所得到的答案各一:
      早课和尚的说法:“觉前世,醒今生。”
      午间高僧的禅句:“原是缘,缘是圆。”
      傍晚菩萨上中下指着白云,飘浮在蓝天的,游离在青山的,倒影在绿水的,曰:“是”。
      晚上观音用拂尘拂了一下夜空,圆月中天,同时水中也有了一轮明亮,笑问:“似?”
      人心领神会,却依然道不明究竟。

      然而,国内包括社会科学方面的著述,都有将流行着的而概念未必统一明确的语词“缘分”给予运用的。人们也容易接受。例如政治学有“地缘关系”,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在讲述人际关系时,还有“血缘关系”、“姻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等等。都圈定在“原因”方面。
      有意思的是,阅读同类学科专业的国外著作,并未见“缘”的说法,当然也就没有“缘分”可说,而是直接对关系和是什么关系予以表述。


      百度作出这样的解释:“缘分,亦作缘份,是中国文化和佛教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
      原来“缘分”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与佛教有关。这也清楚了为什么严肃而实际的科学理论不采用它。


      也就难怪说法不一。既然是中国的文化,那当然不能如同看西洋抽象派的美术作品,而应该是类似看汉字的毛笔书法,人人看得懂个是个什么字,能理解为什么是这么个样和为什么那么个样的,就少之又少。真切的知道的,理应写这个字的书者。我呢,恐怕书者也未必知其所写与字意的所以然。

      中国文化熏陶成就的人们,更多的时候会把“缘分”运用在彼此的结合,如“有缘”; 运用在“关系的断绝”,如“缘尽”; 运用在“顺其自然”,如“随缘”,这么三个的来由、终结和心态方面。因此,有了“缘份”和“缘分”的聚合离散。
      人们往往把邂逅认作是天赐的良缘,把主动的施舍作为善缘之始,把不应该有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说成孽缘,把好聚好散的随缘作为自慰,而这一切又无非都在红尘世界,“尘缘”的是。
      在佛家看来,尘缘不断,则苦海无边;欲脱离苦海,必须了却尘缘,到无尘的西方极乐世界去,那里才有一片乐土。
      我又不解:有土,又无尘,这土究竟是什么土?
      看来我究竟缘、缘分、缘份是究竟不清了,但既已知尘缘所在,那就随缘而语吧——
            原是缘,缘是圆,原缘前世后生圆,安知似乎多少事?
            世非事,事非似,世事后生前世似,不觉圆了万千缘。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