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读书如看相乎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1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那天,在地摊上挑选着买书。
      一位戴眼睛的中年妇人问我:“买这么多书,能看得完吗?”
      我回答说:“不是每一本书都得从头到尾看的,着重看自己要的,看不知道的,譬如说这位曾仕强,”我指着手边一叠书中的一本:“他最有影响力的是演讲企业管理,而这本是他写的易经,我就不会去看他的这本书。”
      妇人:“哦。这我不知道。”
      于是,我顺手翻开星云法师的一本书之目录,接着说:“你看,他写关于恋爱的道理,你觉得我有必要去看他写的这方面吗!”
      妇人道:“是啊,是啊,他是和尚嘛!”
      我又说了:“读书也跟看相的一样,看看脸面,也就能做判断了。”
      妇人睁大眼看我。
      我笑笑。
      那天,挑来挑去,我只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左安民的《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另一本是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
      回到住所后,574页的大布头《细说汉字》,我仅翻了十分钟不到,查阅了“一”、“大”、“且”、“也”四个字,再看了看书封页内里作者简介,就批之曰:“此书可小看,不可大看;可粗看,不可细究,仅供参考。”之后就搁下了。

      当前哲学界,周国平是一人物。我已经买有并读完他01年出版05年再版的《人生哲思录》,收藏有他的博客网址,常去看看他随时的思想,而这本《守望的距离》,收集的是他1983到1995十二年间的散文,那是他刚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开始在中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之后的前期笔墨,我想象之,哲思本性的沉重,能以轻松的文学体裁写出,应该是好看的。只是我得另找时间来读它。

      为什么我不想再多看《细说汉字》呢?因为粗看时,以为它有似黄约斋的《字源》,又有如漆小冬的《字说中国文化》,二种编著我是看过的,虽然这类书籍的源头同是汉代许慎是《说文解字》,但它们各有推进,各有特色,所以当时选择了它,回来翻翻,知道虽字数大大多过黄、漆所作,但训诂部分则让我觉得其所收知识不足,又无非是将些他人之著集合排列在一处而已,作为字典工具书它不权威,作为常识它遗漏了已为有识者普遍知之的知识,作为文化传播它没有作者个人的新意表达,所以,我只好将它留作给孙辈去启蒙。

      这样,回头来想,自己回答那位妇人的话,也还有必要扩展些说,完整一下关于我是怎么样读书的。
      刚才我将《细说汉字》与《字源》、《字说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说了心得。
      比较着阅读,包括同时打开几本书,或者仅手捧一本书,脑子里搜索着以往阅读过的可与之类比的书籍、章节、段落、思想、文句,从而感觉新书,回味旧读,整合出我对它们的认知,再与我自己的思想进行关联,由此来为我所用。这是我近二十年来最主要的读书方法。
      二十年前,我的读书方法则几乎是基于单一浏览,对其笔记。
      如果没有二十年前的单一浏览和对其笔记,那么,应该也就没有后来渐臻自然而然的比较着阅读。
      六十年来的阅读,明白出自己的阅读是这样的:
      工具书,查权威的。
      理论书,从源头看起,并尽可能读原著。
      小说,尤其推理侦探破案的书,刚看开头一段,即合起书来去猜想它的大结局。如果自己所想到的与书相同,那可读可不读。若不是自己所想的,那就按篇章如法阅读。提高的是自己对“事件”、“人物”的观察力、判断力,检讨自己对“人生”了解的、理解的点、面、层、体。
      传记,我只看退位政治领袖和确实是文化大名人自己的所写。了解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记述,这是一方面。要说更有意义的方面,是我因此借鉴转化之为企业管理、个人应急应变能力,这是特别实用的,而且颇为有趣的。
      我已经不再看当代的诗作,包括自由体和格律诗词,虽然我自己偶尔还有以此体裁写点东西,但,我既不欣赏别人的,也不喜欢自己的,全然作为木头座椅松动时发生的声响。至于古诗词,我依旧爱不释手。
      阅读非商业运作出版的大家散文、杂集,是我有空就看的。
      在书山上下,见登山者多多,自知既“我无人相”,又“相人无我”,读书如看相。

                                      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