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起,欧阳修在洛阳担任西京留守推官,在任三年。期间,遍访民间,分别整理《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部,记录牡丹的种植历史、栽培技术、品名花期、赏花习俗等,合而成书《洛阳牡丹记》。此系我国第一部学术性的牡丹专著。 传说,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宣诏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日果然满园名花盛开,群臣拜服,皆赞武后驱使花神而使其为之,乃“真命天子”。宋人龙袤将此诗在《全唐诗话》评,说武则天“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清,李汝珍小说《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挥醉笔上苑催花”和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小说武太后那一日独不见牡丹花开,遂怒贬之,从此除洛阳,外地皆不得开的故事。 我不知道,武则天之于此,看似贬的牡丹,实在的是不是以自己的心理诛废传世的有君王宠爱的杨玉环这一女人和包括赵飞燕在内的所有姿色。 岂知,这样的反动反而更使“洛阳牡丹甲天下”句名。 也别说,后来的同样是女人的慈禧则又拨贬为扬,不仅常画牡丹,而且在六十九周岁的光绪甲辰(公元1904年)孟夏作了一幅《牡丹图》,画面三朵牡丹分别红、紫、绿三色,钤以“慈禧皇太后之宝”印章,又借虚岁七十之大寿年,定牡丹作为大清国国花。在颐和园仁寿殿建了国花台,即今之牡丹台。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今戏剧里的贵妃格格等清宫女眷各人头戴一大朵牡丹的出典。 至于太后的那幅画作,据徐州《都市晨报》2006年9月6日报道,已于2005年12月上海信隆拍卖会上拍出,成交价17.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