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不看牡丹的理由——读李白《清平调》三首之外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0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梅、兰、竹、菊常为文人墨客并提,各以赋予苦寒孤洁、深山清幽、亮节虚心、与世无争,或类似的人文寓意。
    牡丹也常是中国水墨花鸟画家所热衷,单画题之曰“国色天香”、“富贵荣华”,百花图则作为花王居中。
    一句“出污泥而不染”,还让荷花也作为中国水墨花鸟画家所爱,当然,其花色、其叶状,亦是极好的素材。
    我从少年起就喜欢看中国画,也学点读古代诗文,受水墨的渗透,也就对梅、兰、竹、菊、牡丹、荷花喜之。
    其中,牡丹传奇尤甚。就读过的有几则还留着印象。

    牡丹最早见著的汉代《神农本草经》,其时不为了观赏花朵,而是其根皮具有清热化瘀功效,而以“丹皮”作为药材被收录。
    隋杨广称炀帝前的仁寿四年(公元603年)洛阳建东都、营西苑,集牡丹品种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先春红、颤风娇等。这是南宋王应麟《海山记》所写的。
    宋樂史撰《杨太真外传》载:开元初年,有牡丹,初开为绿色,盛开成粉色,最后变为粉白色,美名“娇容三变”。

    而唐玄宗、杨贵妃在沉香亭前所观赏的“娇容三变”则一日早中晚三变,更是神品。乐工李龟年欲将歌之,玄宗道:“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于是,宣来供奉翰林李白。奉诏的李白一连填出新词《清平调》三首,玄宗亲自抚琴伴奏,李龟年主唱,宫廷乐队合唱、伴唱,杨贵妃偏旁起舞。
    第一首写的是杨贵妃比牡丹还美,以花与人比: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二首进一步写赛过牡丹之美的杨贵妃,更胜汉代美女赵飞燕:以人与人比: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三首写牡丹贵妃的相映成辉,玄宗欢喜之;以美与心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美人媲美花,帝王爱美人,既然倾国两相欢,牡丹也就从此国色天香,富贵荣华了。
    今有《大唐盛世》京歌剧,以艺术场面大篇幅地再现有那次赏花乐会的宏大。

    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起,欧阳修在洛阳担任西京留守推官,在任三年。期间,遍访民间,分别整理《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部,记录牡丹的种植历史、栽培技术、品名花期、赏花习俗等,合而成书《洛阳牡丹记》。此系我国第一部学术性的牡丹专著。
   
传说,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宣诏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日果然满园名花盛开,群臣拜服,皆赞武后驱使花神而使其为之,乃“真命天子”。宋人龙袤将此诗在《全唐诗话》评,说武则天“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清,李汝珍小说《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挥醉笔上苑催花”和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小说武太后那一日独不见牡丹花开,遂怒贬之,从此除洛阳,外地皆不得开的故事。
    我不知道,武则天之于此,看似贬的牡丹,实在的是不是以自己的心理诛废传世的有君王宠爱的杨玉环这一女人和包括赵飞燕在内的所有姿色。
    岂知,这样的反动反而更使“
洛阳牡丹甲天下”句名。
    也别说,后来的同样是女人的慈禧则又拨贬为扬,不仅常画牡丹,而且在六十九周岁的光绪甲辰(公元1904年)孟夏作了一幅《牡丹图》,画面三朵牡丹分别红、紫、绿三色,钤以“慈禧皇太后之宝”印章,又借虚岁七十之大寿年,定牡丹作为大清国国花。在颐和园仁寿殿建了国花台,即今之牡丹台。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今戏剧里的贵妃格格等清宫女眷各人头戴一大朵牡丹的出典。
    至于太后的那幅画作,据徐州《都市晨报》2006年9月6日报道,已于2005年12月上海信隆拍卖会上拍出,成交价17.6万元。

    今人,河南省孟津县朝阳镇崔月奇老农移栽嵩县白云山黑龙潭的岩石上一株牡丹在自家院落,经五十年培育呵护,居然成树,2008年4月开出了241朵花。成为迄今单株开花最多者。
    据说,洛阳邙山国家牡丹园有株号称“全福千年牡丹王”的凤丹,株高2.6米,花期长达月余,属古老的杨山牡丹后裔,已经千年。
   
又记,花瓣最多的“魏紫”,一朵的花瓣足有六七百片,属名副其实的雍容。
    以色界,“潜溪绯”
,初开银红,盛开的火红最红。

    “野黄牡丹”最黄,色近黄金。
    “豆绿”最绿,花藏叶间,几难分辨。
    “冠世墨玉”,最似水墨之紫墨。
    “夜光白”最白,白得透光,晶莹闪亮。
    我曾以为类似慈禧那样,将数朵不同色的牡丹画于一处是艺术想象。后从资料得知,事出真实。单株“什锦”牡丹绽放的花有六七种颜色,是最杂最多的。
    关于这些,皆书本、画图、照片、网络所得所知。如此写去不知何处收笔。

    我说不看牡丹的理由,不是不看这些不真不切的,而是不再看真切的牡丹。
    事出有因。
    因由很简单——那是距今五年的2003年,在河南洛阳以外的福州闽侯的雪峰寺。此寺以开辟牡丹园而引人入胜已有十几年。我慕名而去,岂知花开过期,焕发过头,雨后满园破败,那一团一团还吊住的褐色抹布块
,荣华相反,富贵何谈,独我孑然此间,观赏玉环自缢马嵬坡乎?观赏慈禧暴尸被弃乎?观赏太白阿谀献媚乎?

    不!

    不看。

    不再看。

    这样说吧,与其思想我的不看,是因为悲剧的结果而否定正剧的喜悦,不如肯定:我是一个特别看重正剧的喜悦之所以转变而成悲剧,其中之规律的人。

    这才是我要写出来的。

    这也才是我。

         

200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