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
●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
●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
|
|
|
用经济社会学探求企业的人力投资
|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4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
关于《人才投资》答出版社责任编辑问(代序)
【编辑】去年春,您联系我们社,说想出一册《人力投资》的书。社里让我来做它的责任编辑......前面我们探讨了关于构思、框架、风格等事项。下面,我想就几个可能会是读者关心的问题问问您.....您写《人力投资》是境遇使然,还是有这样的社科研究计划?
【作者】一,我是“学员”,学界一员工。二,我当时兼职在一家有七八十人的IT外企当职业老总。尽管企业由我起草规定了制度,但是上班迟到、在岗怠工的事时有发生。按照制度,我以迟到当事人月平均分钟工资数的五倍扣除其酬金,还有月奖金、季度奖金。此后,迟到的事压根儿没了,但是,怠工的事仍潜藏不止。外资老板曾经在会议上说“弄不懂你们中国人怎么会这样”,我反驳道:“不要因为这么几个人,就把中国人全体一概口述,否则我们中国人就要令你公开赔礼道歉啦!”被我那一句轻声细语,鬼子瞠目结舌,但那眼睛眼神透出的同样的埋怨。我自己既是瞎子吃汤圆,又是哑已吃黄连。这就是我的境遇。
【编辑】这与人力投资好象没有什么关联吧?
【作者】关联有,也不尽有。其中之所以我有这样的境遇,是因为我有两个处境。你知道,学界的人怕开会,我是很不喜欢参加那些报告、传达精神的会议的,但是为了在年终总结时不至于因为“缺勤”而难堪,才不得不出席,会间或看书报,或心不在焉。会后我再到企业兼职,我就完全不允许类似我的现象出现在员工中有。我知道,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社会角色变化,同一个体因不同角色而出现截然不同心理。
无论是学界还是企业,一种最直观的直接处理或处罚方式就是:在事件的终端部位第一接点就是“钱”——工资或者奖金的扣除。
于是,我有时想到“投资金的是钱”——“成本”;有时想到“扣款的是钱”——“成本的回收”;有时想到“投资的对象是人” ——“劳动力的性价比”和“投资的收获是利益”——“钱的利润和员工劳动力超价值绩效”等等。
有一次,吃饭时间有一个技术员说她母亲买苹果,付的是五斤半的钱,回家才发觉只有三斤八,于是老太太硬是讨回了不应付的钱。他这话引起周围员工的七嘴八舌,大米掺细沙,茶叶残留农药,CD-ROM标着“一级品”结果无论在哪台电脑上也刻不上文件,买房面积少个二三平万——对“短斤少量”小贩的批评,对“偷工减料”工匠的指责,对 “以次充好”“缩水”商家的痛斥此起彼伏。激发了我这样的思考。
商者与购买者,互以商品与金钱交换,前者获得利润。后者满足所需。老板是企业投资者,用金钱购买人力,包括员工生命的每日八小时的时间——有的私企劳动时间远不止八个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心态甚至个性。员工的迟到不就是“短斤少量”吗?怠工不就是“偷工减料”吗?开会心不在焉不就是“以次充好”吗?如果我们愤愤不平这样事情,那么投资者理所当然愤愤不平其用金钱购买的人之迟到、怠工、开会心不在焉。
我在以一次全体员工会上,将我的这个想法告诉大家,此后这家外企员工再没有了迟到怠工的事,我自己在单位开会也专心致志了。
理性的认知、认可和认同,往往比处罚性规章更能治本,
这就是我对探讨人力投资的兴趣由来开始。
【编辑】 “人力资源”方面己经有相当多少的出版物,而你以“人力投资”作为课题,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研究将被评说成“标新立异”呢?
【作者】这个问题就我这个作者而言,有三个答案:
第一,迄今许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万面的研究,研究的是怎么样开发和激发、管理和保护社会人的劳动力,侧重点在于对人的定性,而缺乏对人力的定量。确切的说它的学科归属管理学、人事管理学。项目会计学也将人力成本作为核算的对象,但基于传统,其位置总是在
物质资源核算之后,少有专著。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学研究面临着确认与计量人力同投资的价值问题。要进行人力投资的计量,那么资本的定价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际问题,是作为资本拥有者的资方与作为人力的被雇佣者的劳方之间的关键。因此,我在这册子里用相当的篇幅来阐述关于人力的资本的定价、股份制和管理入股的问题。
第二,“人力投资”研究的是企业对其成员的金钱投资、利益回收。学科归属社会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方面也有差别:前者范围可以是泛指的社会,后者却是有限的企业;前者的主体是人力,后者却是投资者;前者是人力如何在就业单位起作用并取得报酬,后者是企业如何投资给从业者以获得利润。
“人力投资”是企业对劳动力的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人,是提高人的劳动力能力和水平,在社会心理学里属继续社会化。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本身是需要“人力投资”来实现的。
第三,凡事从经济社会学术研究之真有成就者,必想标新立异,必能标新。立异,必成标新立异。标新,就是言论对传统不笼统继承和诠释,立异就是对他见不一概苟同和敷衍。我的研究如果被评说为“标新立异”,要么就是我的理论不足以标新立异,要么就是因为我著述的资本尚待评议。
【编辑】你如何评价你的著述资本呢?
【作者】这个问题我也有三个相关的答案。
一、我长短在学界呆了十八年,写过些什么东西,出过起八种什么东西 勉强可以算作固定资产吧!
二、我有将近十三年兼职的经历。先后经管过的企业有贸易公司、百货公司、房地产集团、外企驻在机构、外企;就过总经理、总裁特别助理、首席代表、高级顾问等职。期间,还任教,当什么主任,职位颇可。因此有操作和参与人事、财务、生产、执行的实际;有企划、经营上至数千万元资产、末至一分钱帐目的经历;有招聘、培训、安排、管理多达三干职工、少则十名的过程;有应用他人学说时实证理论的研究,有归纳自己感知再作求证终成己说的过程——这是活期储蓄。
三、我多少认真地读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分析过人家在书上说了些什么,在书的最后我列出了其中被我采用了的,即参考文献——应该是借贷关系。
我第一、三的些许资本也许于学界前辈和同仁是不足启齿的。我之所以还是说了,是因为第二资本的积攒之非常。
【编辑】关于经济社会学在人力投资方面的研究,你觉得与你经济学研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什么?
【作者】这正是我希望通过这册子向读者表述的我的见解。 经济学作为理论科学,是一门成就很高的学科,已相当正确地阐述了各种经济问题。一般而言,经济学的分析为了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始终坚持着其在经济领域内说明的完整性,因而往往轻谈或者干脆回避引进非经济因素。
实际状况则是,人类要满足经济欲望,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合作、组织、交换、竞争、支配关系等社会过程或社会关系。因此,人类的经济行为也总是社会行为。
以企业投资而言,企业投资行动是以经济性目标,即追求利润为其唯一最高的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当企业曾经投资的对象离开企业到新一个企业的时候,这个人力带着上一个企业的投资到达新企业,因此新的企业将减轻对其人力同一方面的投资。相对的利润因此也增大。然而,投资者选择了可以满足企业行动的人力组合,这种组合与最大利润未必是一致的。这就不得不用经济社会学来探求现代企业的目标结构中人力投资的因果关系。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下属体系。
一般社会学的行为论,在经济社会学中当然就成了经济行动论,分别涉及各个经济主体的行动,如家庭经济行动、企业行动、公共部门的行动等。我的这册子是用社会学的行为论观点,分析企业行动中的人力投资行动。其实,还有人力消费行动和人力资源储备行动,都需要经济社会学。我们把职业、学历、社会出身阶层等有关作用地位的变数,把价值指向、社会意识等有关态度因素的变数,把家庭类型、家庭周期等有关家庭经济等等具有社会学特点的变数作为必要的变数,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有其共同的对象,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因而当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
经济社会学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二是用社会学的概念、工具及理论体系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
强调经济社会学定义的上述两个要点,是为了具体地反映经济社会学的性质,即:一,说明经济社会学使用社会学的观点;二,说明经济社会学使用社会学的概念结构。简而言之,经济社会学的分析,则主张依据社会行为理论及社会体系理论,从经济领域之外选择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的“变数”。
【编辑】在编审过程中,我觉得你的见解的确有独到之处,而且文笔有如你现在的说话,直率而不失严谨。请问,你希望你的《人力投资》会被读者认为是一种教科书吗?
【作者】(笑)读者如果将我这个“东东”——一对不起,借了一个网络用词--当为教科书,那实在不是我的所愿。一个册子,只是作者的说话。负责的作者至多不过是在认真理论其个人的理论。教科书则是不得误人子弟的很是正确的结论,很是全面M表述,很是完整的道理。从来没有人会真把一般的小说作为教科书。现在也不怎么会有读者把一般的理论书籍作为教科书。时代毕竟今非昔比了。
何况,事实上 我在册子中所涉及的人力投资只是投资人力和人力所得报酬的关系这一方面,自棚为“侧重”,其实就是“片面”。
【编辑】说到你的说话,我还觉得你有点幽默,甚至是黑色的,涩的,和你书中文字的流畅明白截然不同。你认为呢?
【作者】是的。不仅你这么说,和我交往比较多的朋友也这么说过。现在我们是聊天,没有什么必要拘谨的,我很随便。幽默,那是很需要容智的。如果你不加上"黑色的、涩的",我是不敢当的。将近花甲之人,活到这份儿上,还有什么可张扬的。我常常自贬,是真心的自我解剖后的自我点评。至于写学问的文字,黑不起来,写得涩了作甚!
(2003年2月11日 张之洞路)
【编辑】从选题到书出版,有十个的时间。现今,您此,有什么新的感想吗?
【作者】这个选题——课题,我将之视为一颗石子。我是投石问路。谢谢给予我投石的际遇。感谢你的辛苦。谢谢读者。谢谢大家侧目于它。
(2003年11月26日 晴雨巷) 【编辑】去年春,您联系我们社,说想出一册《人力投资》的书。社里让我来做它的责任编辑......前面我们探讨了关于构思、框架、风格等事项。下面,我想就几个可能会是读者关心的问题问问您.....您写《人力投资》是境遇使然,还是有这样的社科研究计划?
【作者】一,我是“学员”,学界一员工。二,我当时兼职在一家有七八十人的IT外企当职业老总。尽管企业由我起草规定了制度,但是上班迟到、在岗怠工的事时有发生。按照制度,我以迟到当事人月平均分钟工资数的五倍扣除其酬金,还有月奖金、季度奖金。此后,迟到的事压根儿没了,但是,怠工的事仍潜藏不止。外资老板曾经在会议上说“弄不懂你们中国人怎么会这样”,我反驳道:“不要因为这么几个人,就把中国人全体一概口述,否则我们中国人就要令你公开赔礼道歉啦!”被我那一句轻声细语,鬼子瞠目结舌,但那眼睛眼神透出的同样的埋怨。我自己既是瞎子吃汤圆,又是哑已吃黄连。这就是我的境遇。
【编辑】这与人力投资好象没有什么关联吧?
【作者】关联有,也不尽有。其中之所以我有这样的境遇,是因为我有两个处境。你知道,学界的人怕开会,我是很不喜欢参加那些报告、传达精神的会议的,但是为了在年终总结时不至于因为“缺勤”而难堪,才不得不出席,会间或看书报,或心不在焉。会后我再到企业兼职,我就完全不允许类似我的现象出现在员工中有。我知道,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社会角色变化,同一个体因不同角色而出现截然不同心理。
无论是学界还是企业,一种最直观的直接处理或处罚方式就是:在事件的终端部位第一接点就是“钱”——工资或者奖金的扣除。
于是,我有时想到“投资金的是钱”——“成本”;有时想到“扣款的是钱”——“成本的回收”;有时想到“投资的对象是人” ——“劳动力的性价比”和“投资的收获是利益”——“钱的利润和员工劳动力超价值绩效”等等。
有一次,吃饭时间有一个技术员说她母亲买苹果,付的是五斤半的钱,回家才发觉只有三斤八,于是老太太硬是讨回了不应付的钱。他这话引起周围员工的七嘴八舌,大米掺细沙,茶叶残留农药,CD-ROM标着“一级品”结果无论在哪台电脑上也刻不上文件,买房面积少个二三平万——对“短斤少量”小贩的批评,对“偷工减料”工匠的指责,对 “以次充好”“缩水”商家的痛斥此起彼伏。激发了我这样的思考。
商者与购买者,互以商品与金钱交换,前者获得利润。后者满足所需。老板是企业投资者,用金钱购买人力,包括员工生命的每日八小时的时间——有的私企劳动时间远不止八个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心态甚至个性。员工的迟到不就是“短斤少量”吗?怠工不就是“偷工减料”吗?开会心不在焉不就是“以次充好”吗?如果我们愤愤不平这样事情,那么投资者理所当然愤愤不平其用金钱购买的人之迟到、怠工、开会心不在焉。
我在以一次全体员工会上,将我的这个想法告诉大家,此后这家外企员工再没有了迟到怠工的事,我自己在单位开会也专心致志了。
理性的认知、认可和认同,往往比处罚性规章更能治本,
这就是我对探讨人力投资的兴趣由来开始。
【编辑】 “人力资源”方面己经有相当多少的出版物,而你以“人力投资”作为课题,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研究将被评说成“标新立异”呢?
【作者】这个问题就我这个作者而言,有三个答案:
第一,迄今许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万面的研究,研究的是怎么样开发和激发、管理和保护社会人的劳动力,侧重点在于对人的定性,而缺乏对人力的定量。确切的说它的学科归属管理学、人事管理学。项目会计学也将人力成本作为核算的对象,但基于传统,其位置总是在
物质资源核算之后,少有专著。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学研究面临着确认与计量人力同投资的价值问题。要进行人力投资的计量,那么资本的定价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际问题,是作为资本拥有者的资方与作为人力的被雇佣者的劳方之间的关键。因此,我在这册子里用相当的篇幅来阐述关于人力的资本的定价、股份制和管理入股的问题。
第二,“人力投资”研究的是企业对其成员的金钱投资、利益回收。学科归属社会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方面也有差别:前者范围可以是泛指的社会,后者却是有限的企业;前者的主体是人力,后者却是投资者;前者是人力如何在就业单位起作用并取得报酬,后者是企业如何投资给从业者以获得利润。
“人力投资”是企业对劳动力的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人,是提高人的劳动力能力和水平,在社会心理学里属继续社会化。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本身是需要“人力投资”来实现的。
第三,凡事从经济社会学术研究之真有成就者,必想标新立异,必能标新。立异,必成标新立异。标新,就是言论对传统不笼统继承和诠释,立异就是对他见不一概苟同和敷衍。我的研究如果被评说为“标新立异”,要么就是我的理论不足以标新立异,要么就是因为我著述的资本尚待评议。
【编辑】你如何评价你的著述资本呢?
【作者】这个问题我也有三个相关的答案。
一、我长短在学界呆了十八年,写过些什么东西,出过起八种什么东西 勉强可以算作固定资产吧!
二、我有将近十三年兼职的经历。先后经管过的企业有贸易公司、百货公司、房地产集团、外企驻在机构、外企;就过总经理、总裁特别助理、首席代表、高级顾问等职。期间,还任教,当什么主任,职位颇可。因此有操作和参与人事、财务、生产、执行的实际;有企划、经营上至数千万元资产、末至一分钱帐目的经历;有招聘、培训、安排、管理多达三干职工、少则十名的过程;有应用他人学说时实证理论的研究,有归纳自己感知再作求证终成己说的过程——这是活期储蓄。
三、我多少认真地读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分析过人家在书上说了些什么,在书的最后我列出了其中被我采用了的,即参考文献——应该是借贷关系。
我第一、三的些许资本也许于学界前辈和同仁是不足启齿的。我之所以还是说了,是因为第二资本的积攒之非常。
【编辑】关于经济社会学在人力投资方面的研究,你觉得与你经济学研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什么?
【作者】这正是我希望通过这册子向读者表述的我的见解。 经济学作为理论科学,是一门成就很高的学科,已相当正确地阐述了各种经济问题。一般而言,经济学的分析为了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始终坚持着其在经济领域内说明的完整性,因而往往轻谈或者干脆回避引进非经济因素。
实际状况则是,人类要满足经济欲望,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合作、组织、交换、竞争、支配关系等社会过程或社会关系。因此,人类的经济行为也总是社会行为。
以企业投资而言,企业投资行动是以经济性目标,即追求利润为其唯一最高的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当企业曾经投资的对象离开企业到新一个企业的时候,这个人力带着上一个企业的投资到达新企业,因此新的企业将减轻对其人力同一方面的投资。相对的利润因此也增大。然而,投资者选择了可以满足企业行动的人力组合,这种组合与最大利润未必是一致的。这就不得不用经济社会学来探求现代企业的目标结构中人力投资的因果关系。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下属体系。
一般社会学的行为论,在经济社会学中当然就成了经济行动论,分别涉及各个经济主体的行动,如家庭经济行动、企业行动、公共部门的行动等。我的这册子是用社会学的行为论观点,分析企业行动中的人力投资行动。其实,还有人力消费行动和人力资源储备行动,都需要经济社会学。我们把职业、学历、社会出身阶层等有关作用地位的变数,把价值指向、社会意识等有关态度因素的变数,把家庭类型、家庭周期等有关家庭经济等等具有社会学特点的变数作为必要的变数,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有其共同的对象,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因而当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
经济社会学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二是用社会学的概念、工具及理论体系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
强调经济社会学定义的上述两个要点,是为了具体地反映经济社会学的性质,即:一,说明经济社会学使用社会学的观点;二,说明经济社会学使用社会学的概念结构。简而言之,经济社会学的分析,则主张依据社会行为理论及社会体系理论,从经济领域之外选择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的“变数”。
【编辑】在编审过程中,我觉得你的见解的确有独到之处,而且文笔有如你现在的说话,直率而不失严谨。请问,你希望你的《人力投资》会被读者认为是一种教科书吗?
【作者】(笑)读者如果将我这个“东东”——一对不起,借了一个网络用词--当为教科书,那实在不是我的所愿。一个册子,只是作者的说话。负责的作者至多不过是在认真理论其个人的理论。教科书则是不得误人子弟的很是正确的结论,很是全面M表述,很是完整的道理。从来没有人会真把一般的小说作为教科书。现在也不怎么会有读者把一般的理论书籍作为教科书。时代毕竟今非昔比了。
何况,事实上 我在册子中所涉及的人力投资只是投资人力和人力所得报酬的关系这一方面,自棚为“侧重”,其实就是“片面”。
【编辑】说到你的说话,我还觉得你有点幽默,甚至是黑色的,涩的,和你书中文字的流畅明白截然不同。你认为呢?
【作者】是的。不仅你这么说,和我交往比较多的朋友也这么说过。现在我们是聊天,没有什么必要拘谨的,我很随便。幽默,那是很需要容智的。如果你不加上"黑色的、涩的",我是不敢当的。将近花甲之人,活到这份儿上,还有什么可张扬的。我常常自贬,是真心的自我解剖后的自我点评。至于写学问的文字,黑不起来,写得涩了作甚!
(2003年2月11日 张之洞路)
【编辑】从选题到书出版,有十个的时间。现今,您此,有什么新的感想吗?
【作者】这个选题——课题,我将之视为一颗石子。我是投石问路。谢谢给予我投石的际遇。感谢你的辛苦。谢谢读者。谢谢大家侧目于它。
(2003年11月26日 晴雨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