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福建妇女社会地位整体水平的主要问题存在于:
1、地区性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地区、丘拔地区、山区;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开放迅速与成效快的地区、传统农业计划经济仍未根本改观的地区;城镇、农村;都市、县城、村落等,各比较对象社区间的差距都存在着,有的社区间差距相当大。本调查报告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己就福建省不同地区、社区福建妇女社会地位的状况和原因,作了类别性的分组研究。这里不再重复。
2、地区性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差异甚大。闽南地区的妇女参加经济活动的人数最多,劳动创造的价值也最高。随者改革开放的局面拓展,务农、经商、下海、上山等无所不能;集体、国营、外资、合资、个体等性质的企业和单位中妇女无所不在,尤其是惠安、莆田一带的农村,男性强劳动力普遍外出劳动打工或经商贩运,当地妇女往往在操持全部家务的同时,还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闽西部分矿产资源枚丰富的地区,妇女参加经济生产劳动的人数之比例较小,经济活动的范围较窄。闽北山区农村妇女绝大多效和绝大多数时间操持家务,依靠男性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共与分享的现象较为普遍。闽东一带经济发展有限,妇女除比重不大的一小部分能“自食其力”外,无论城乡都有更多的人要寄希望于家庭中的男子。以都市为载体的福州、厦门,以及以老工业为社区的三明、南平等地的妇女,参加各种工作的比重最大,在社会上的法律地位、政沽地位、经济地位以及在家庭中的地位普遍较高。
3、提高素质的起点普遍低于男性。以文化程度为例(略)。(表14-8)所显示的情况:,参照(表14-5)所显示的情况·进行比较说明,尽管在校女学生各层次文化程度的人数增加的幅度、速度都超过在校男学生,但田于女学生人数原有的绝对值远远低于男学生的,女学生人数占女性人口数的比重也明显少于男学生人数占男性人口数的比重,所以在校女学生文化程度构成及其比重的绝对状况仍然处于在校男学生的情况之下。同样的原因所影响到的现状,还可以从各种文化程女的两性人口状况比较中发现。子·包括妇女在内的社会以此作为妇女的美德加以沿袭。在福州地区,以福州语系为主要交际工具的相当多婚姻家庭,“约定俗成”由家庭中的主妇掌握经济管理,夫妇共同操持家务的现象在城针社区尤为普遍·妇女的家庭地位貌似高于男子,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则说明,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正是妇女对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的一种非实质性的“拯救措施”。在福建,有49.2%的妇女和54.2%的男子认定“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福建妇女此数与全国妇女的50·4%相当,而福建男子此数与全国男子的51·8%则多了2.4个百分点。福建妇女中在“希里自己生为男性还是女性”的问题上,有38.2%的人“希望自己生为男性”,而福建男子则只有7.2%的人“希望自己生为女性”,即假若可能重新出世的话,希望不是现在这种性角色者,妇女比男子多31个百分点。反之,有24.2%的福建女性和60.4%福建男性在可能有的类似情况下,仍想是现在这种性角色的男子比妇女多36·2个百分点。此中听有缘由虽非三言两语可以了之,但却无疑是在福建妇女有限的自我意识与以男子为实质主角的“社会认同"有限之情况下,福建妇女社会地位事实上低于男子杜会地位的一种结果。
(1990年调查。主编《福建妇女社会地位调查》1994年出版,第十四章写作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