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筛谷(披卷)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场院筛谷(披卷)
 

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啼哭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啰,这个婴儿刚刚堕地。你瞧!他的眉宇紧皱,小拳紧握,细弱的腿脚竟然懂得配合着瘦小的手臂,在空气里拼命地抗争……他哭了!天啦,这哭声就象是“苦哇—苦哇!”莫非他已经感到自己往后做人的艰难?
          ——陈文科(男,1958年出生福州市人,工人)

 
     这是事实: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啼哭。
     这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事实:所有的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都是啼哭。
     也许就因为事实是人所皆知的原故,所以人们才忽略了对事实来由的探究。
     科学站到事实的面前,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它在已知“是什么”之后,接着又提出了“为什么”。
     医学解释道:新生儿大声啼哭,表示呼吸道已经通畅。
     但是,此说并不能回答以下的问题:
     哈哈大笑同样可以表示呼吸道畅通,新生儿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笑呢?
     其他任何动物,甚至诸如猩猩、猿猴这些高级哺乳动物,出生后为什么都不用啼哭来表示呼吸道畅通呢?
     对此,动物学、生理学、行为科学的回答相当精彩,笑是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唯有人类才具有。笑既然是情感的流露,就不是先天的,而只能是后天的。是经别人调养后才会有的。婴儿大约在出生后的第三个星期开始发笑,那是他(她)生理上感到满意的表示。三个月后,婴儿会对所有的人笑,包括对他(她)做鬼脸的人也笑,显然,他(她)是因为有人作伴而不感到“孤单”和“寂寞”。到了第六个月,婴儿变得只对他(她)友善的或逗他(她)乐的人笑,这表明他(她)似乎具备了“安全感”和“不安全感”的辨别能力;无疑,他(她)喜欢“安全”。第十三个月左右,婴儿将因为自己的某一动作曾经把别人逗笑,而可能重复那个动作,在再次把别人逗笑的同时,自己也发笑,婴儿终于学会了与别人“交流”的全过程,并从这一过程中学会表现自己的“能力”。
     动物学、生理学、行为科学在追究婴儿啼哭的原因时,界说分明。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的第一次啼哭与此后所有的啼哭绝非相同。新生儿的第一次啼哭是在身体离开母体之后,脐带搏动停止之时开始的呼吸。助产医生是在听到他(她)的啼哭之后,确认他(她)具有单独个体存活的“意义”了,才剪断脐带的。也就是说,新生儿在末被剪断脐带之前,还不能算是完全脱离了母体的单独个体,人生下来的第一次啼哭即在此际,他(她)在用口腔呼吸导致了一种声音的发出。这种声音连同新生儿手足的动作,被人认为是“啼哭”。新生儿的脐带被剪断以后,他(她)的啼哭已不再是先天的。这种后天的啼哭,出自他(她)本能的饥饿感、冷热不适感、疾病痛苦感。婴儿在未学会笑之前,通过自己啼哭得到别人对此作出反应的感觉,“明白”了啼哭的作用,于是才获得了用啼哭来与别人“交流”的本领。
     现在,科学可以下一个结论了,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啼哭”——呼吸。
     世界上有的现象愈复杂,科学的解释愈简单!相反,有的现象愈简单,科学的解释愈复杂。
     当医学、动物学、生理学和行为科学潜心解释婴儿的啼哭时,社会心理学却把视线转向了与新生儿有着直接人际关系的人们。“因为人与动物都需要其他人与其他动物,所以考察单个孤立的有机体的行为就没有多少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心理,家在考虑个别有机体的行为时,往往就假定有其他有机体的存在,这种存在依靠心理过程和社会成果起作用。”①
     社会心理学希望知道,人生下来后的第一次啼哭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影响?
 
     我挑选世界纪念50亿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就社会心理学所提出的问题,前往福州市仓山区医院、福州市协和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在产妇病房做了随机抽样访谈。人们这样告诉我——
     访问谈话(一)
     值班医生李沵(女,1955年出生,江西省上饶市人,大学本科毕业),说实在的,我已经听惯了新生儿的啼哭。在医学院实习期间,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哭声,当时印象很深,感想很多。现在,那些印象都没了,被产妇的嚎叫冲淡了。您听过那种嚎叫声吗?真的,有时候我真想不干临床的工作。但是,今天我有一点儿不一样的想法,我想,世界上的第50亿个人或许就是由我接生出来的。
     访问谈话(二)
     产妇林念(1962年出生,福建省连江县人,中技毕业,工人),我当时的感觉是……是个男孩,因为哭声特别响亮,我的疼痛感一下子都没有了。过了一会儿,护士把孩子抱给我看,我才知道生的是个女的,我全身又都病了起来。我怕见到他(指她的丈夫) ……
     “他”(产妇林的大夫,1962年出生,福州市人,中技毕业,干部):当时我在产房门外,里面只有我的爱人一个人在分娩,所以孩子的第一声哭声传来,我也以为是个男的。我一直等着里面有人出来报个确实的口信。去年,我的妹妹生小孩子时,也是在这家医院,小孩生下来后,医生就笑嘻嘻地出来说,“恭喜!你的孩子是个男的!”那医生误以为我是我妹妹的丈夫了……这次,好不容易出来个护士,没什么笑容,只淡淡地扔过来一句话,“没事了,女的。”我突然有一种……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现在总不能把她塞回娘肚子里去吧!只得“既来之,则安之”了。您说,是这理吗?
     访问谈话(三)
     产妇刘小卿(1966年出生,福州市郊人,小学毕业。务农兼小贩),我是剖腹产,能听到小孩的哭声,很小声,象猫儿似的。我没什么感想,哭就是哭,谁生下来不哭!
     张红艳(产妇刘的大姑,1959年出生,福州市郊人,务农):我们一家听说她难产,要开刀,都吓坏了,后来医生又告诉我们说,小孩生下来还没哭,医生们用针扎小孩呢!再后来,说是哭了,我们才放心。记得我生我那鬼东西时,一听到他的哭叫声,我就明白我自己没死。嗨!女人生孩子最危险,弄得不好自己就死了。
     访问谈话(四)
产妇滕青青(1963年出生,杭州市人,高中毕业,出纳员),我痛得真想快点死!不过,这小家伙的第一回大哭大嚷,倒使得我再也没有死的念头了。在我听起来,那哭声就象是在叫我 “妈妈!妈妈!”……您问孩子的爸爸吗?他在部队,当个小官,一年到头守在一个岛上。我临产了,婆婆拍了个电报催他请假回来,可他还没回音。他没听到孩子的第一回哭声,这也好,他最烦人家哭了。
     访问谈话(五)
     值班护士017(女,1968年出生,广东省梅县人,中专毕业),您千万别把我的姓名写到您的书里去,我想自己取个笔名,以后发表我的诗歌作品时用……当我第一次听到那种哭声时,我非常激动!您知道,这是一个人的诞生啊!我曾经在我们的陈医生那里看到一本《助产士手册》。陈医生的爱人在那本书的靡页上题写了两句话,“人诞生后最先见到的,不是他们的父母,而是助产士。因此,助产士永远是人的第一个榜样。”当我迎接了一个新生儿时,我又怎么能不激动呢!虽然,我也害怕听到产妇的哭喊,但是我觉得“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才使平凡的女性变成伟大的母亲!
     访问谈话(六)
     (404病房2号床位的产妇正在清理物品,她就要出院了。她的婴儿睡着了。襁褓和物品一起堆在床上。她流着泪,拒绝交谈。看上去她最多只有22岁。有一个小伙子来接她出院。他除了说自己出生于1967年外,什么都不说。他们走了。)
     值班医生邱玉贞 (女,1941年出生,福建省建宁县人,大学专科毕业):我在接收她住院时了解到,她还不到结婚的年龄。因为被男的骗了,噢,就是刚才陪她走的那个男的。他们发生了好几次关系,也用过避孕方法。怀上这个孩子时,那个男的要她来做人工流产,她却坚持要把孩子生了下来。双方的家庭都反对这门婚事。男家说这个女的人风流;女家说那个男的劳教过,现在搞个体生意,有钱也没面子。但是,孩子还是被生了下来。生的是个男的,开头男家很高兴,来看过;后来听医院告诉他们,说小孩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要待以后作详细检查才能确诊,他们就又反对那个男的跟这个女的办正式结婚手续了。不过,就这几天他们俩在一起的表情来看,他们还是有一点青梅竹马的样子。我断断续续的就打听到这些……还有,据说他们正在想法子把小孩送给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抚养。不过,人家难免要疑心,男孩干嘛不要嘛!唉,这孩子还是当时就流了的好!
     访问谈话(七)
     产妇兰田玉(1955年出生,福建省福安县人,畲族,居民)。我身子一下子空了的时候,我就担心她怎么还不哭。人家说哑巴生来就没声响。后来,听到她哭了,我担心她是不是缺腿少胳膊。您想,手术室里又是刀子又是剪子的。一不小心不就伤着孩子了?现在经过检查,一切正常,我可得好“记住林大夫、丁大夫……我不在乎生的是男还是女,我一是没有那么多封建脑袋瓜,二是政策规定少数民族可以生二胎,三是生男要是没本事还不如生个有本事的女娃。对不对?
     张志强 (产妇兰的大夫,1958年出生,福州市人,中师毕业,教员),我教小学算术课,1加1等于2,谁都懂。但是,对于成家来说,一夫一妻相加,应该变成3个人才是。对吧?我们结婚A年了,可就还是1加1等于2……所以,那天半夜里听到孩子的哭声,我就知道,总算1加1等于3了,我们的爱情从此有新的内容了。我每天都故意叫这小女娃哭儿阵,婴幼儿保健书里说的,哭可以增大孩子的肺活量,哭也是一种运动。
     郭燕(产妇兰的婆婆,1937年出生,福州市人,初中毕业,干部):女人才知道女人的甘苦。那时候我也守在手术房外边,一听那孩子的啼哭声,我就猜中了是个女孩。我担心我的老伴心里不痛快,好一阵子才下到一楼挂了个电话,报了个信。那老头居然在传呼电话站给了人家3元钱,还说这是“讨个吉祥”。他为了给小孙女起个名字,在家里已经足足查了一天一夜的《辞海》!
     访问谈话(八)
     产妇李(1959年出生,天津市人,成人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合格,从事文艺理论工作),我怀着一颗生命之星,我不仅仅将他看成胎儿。当我剧烈阵痛的时候,我一直提醒自己,这是我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个精灵的唯一机会。我很清楚地听到他的第一次啼哭声,我觉得他和所有的人一样,开始了人生的咏叹。我不大明白其中的含义,因为每一个人出生的背景并不相同。我只希望这孩子的出世并不仅仅是享福,没有受苦作为陪衬、奠基,享福了也会感到腻味。痛苦自愿承担起幸福的奠基,这痛苦便是伟大的事情。母亲的伟大恰在于她在痛苦中分娩了一个完整的人。我生的是双胞胎,一男一女。男的不大爱哭,可是一哭就来势迅猛。女的爱哭,却缠绵不绝……
     殷(产妇李的丈夫,1961年出生,河北省承德市人,大学本科毕业,翻译),对于我来说,听孩子的哭声,就好比听到一种我还很陌生的语言。
     “咕呱”代表什么意思,特别是您刚才叫我回忆和理解他的第一次啼哭,我确实至今尚未知晓。
     李:我理解他们的哭,他们哭的意思,不是要吃,就是要拉。至于人生下来的第一次啼哭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我觉得只有他们长大了以后,他们自己才能翻译出来。
     我对自己在“有特别意义的日子”里所作的访问谈话感到满意。实际上,为了保证这次访谈的成功,我先前己经作过两次同样命题的试验性谈话。人们所告诉我的内容,远比我预想的多得多。就是现在,我一边听取当时的录音,一边将这些谈话摘录成前面的那些文字的时候,我仍然觉得,人们的每一种诉说,都在阐明着一个道理。
     该做出判断了,人,生不由己。作为他人生活的产物,生产者的生产动机、态度、情绪,使人在未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定成为了“人”际关系的对象。只是当他(她)的“啼哭”,使得他(她)作为个体的人,而得到别人的确认之后,这些关系才转化成为“人际关系”。正如马克思和思格斯所指出的:“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 (通过劳动)或他人生活的生产 (通过生育) ——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②
     社会心理学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啼哭”,经过孕育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宣告诞生。
     有人倘若无视于此,那么,对人际关系的解悟将难以追本穷源。
     人们倘若忽视于此,也许,将无法认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人生的第一件事并不是为了啼哭。

————————————— 
      ①参见[美]克特•W•巴克主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页。
      ②参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页。
          (1988年9月出版《人与人》—1.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开始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