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做客 • 请客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02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我的母亲一辈子就带我去做了一回客。我大不过五六岁,在南平,一个夏天的午后。去之前,我的母亲教我,见了人,得称呼“妗嬷”。那房子我还记得清楚。对那人的模样印象特别深,因为我大约知道,她必须是我的父亲或者我的母亲的舅妈,我才那样叫她的啊。怎么见面了,她不但不老,甚至不比我的母亲岁数大呢!
      我的母亲为什么去的,我不晓得,跟她说了什么事,也不记得。只记得,我的母亲去之前,买了两大包的鸡蛋糕。好像没讲几句话,她连茶也没上,我的母亲就告辞了。从此,我们也不见再有提起这门亲戚的。
      我总是在老人家去世之后,才有完没完的记起这事那事,到这里岂不又添了件永远无法了解的疑!
      所以,我还是乘自己健在时,尽可能写些亲历的事,说个来龙去脉,也好不存无知与疑问给子孙后人。
      今写的“妗嬷”,是关于做客的。至于写请客的,则是感想。
      我童年的那个时代,社会很风行大人带小孩去做客,尤其是喜宴。我的母亲从不这样,我也乖,从不吵闹着要跟去。直到我大了,才渐渐明白许多东家不得不在正席之外,另要开支儿童席的良苦心情。也才更加崇敬我的母亲的清心和高洁。
      我生平正式做过几回客,多不胜数,记忆最深的当数第一次。
      第一次做客。
      第一次失礼。
      第一次不该。
      都在那第一次。
      时间是1965年春。我正在单位当“实习”。
      地点是福州的泛船浦,一座三层的青砖小洋楼。
      主人是我的父亲的亲姑丈和亲姑姑,我称作姑婆翁和姑婆的。
      我的父亲一辈子都感恩戴德这位姑丈,因为有他在民国邮政局的官位,才有了我的父亲一生的正职,所以,我的父亲每逢他们生日和年节,必要寄奉钱款,以表心意的。
      我年幼时见过姑婆翁和姑婆,他们老不溜秋,和蔼慈祥。所以,当表伯——既是他们的长子,也是我父亲的表兄,还是我同一个单位的老职员——来招呼我去时,我就应声而去。
      举办的是家宴。
      理由是姑婆翁的寿诞。
      一张不大的圆桌。
      一些上好的盘菜佳肴。
      一围我能称谓出的亲戚:姑婆翁、姑婆、表伯、表姆、表叔、表婶、三表婶。
      再就是我。
      我知道三表婶是二十岁出头就守寡的人,又是哄我睡觉的长者,所以格外亲切。
      但,那是一桌只说“吃菜”,甚至连“吃菜”也不能多嘴的酒席。
      老式的家风,我在电影《家》里面见过。
      这是第一次做客。
      我的第一次失礼是不懂要送寿礼——后来,我的父亲在家书里批评了这太不该,因为这分明我是个“代表”,自责教子失误的导致等等。还说,另有赔礼的信函专门呈寄给姑婆翁和姑婆了。
      其实,到我的父亲寿终正寝,我也不敢报告说,我还有个大不该:那天回来,单位里要好的几个青年问:“怎么今天去做人客,回来还连吃两块面包?”我口无遮挡:“那样哪里能吃得饱啊!”引得大家大笑。不知这话有没有传到表伯的耳朵去。要是真传了去,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不从地底下跳出来呵责我忘恩负义才怪!
      要说我自己请客。这一平生请过谁谁谁,请过多少回,没个底。但有三点是这些年来每次都必要颠三倒四考虑的:一、在哪里吃?二、请客人吃什么?三、怎么样才能不失礼?
      在这日志里,我不怕人笑:这三个问题只有一个核心:得花多少钱?
      做客我也怕,怕无功受禄,怕无以回报,怕报不对称。
      请客我更怕,怕人家吃不饱,怕上百元,怕捉襟见肘。
      毕竟上了年纪,个子从1米7老缩到1米68,人也变得小气了。
 
                                                201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