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桌旧事
|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这里要写的肉桌,是福州方言指说的卖猪肉人的砧板。
在我尚且能够记得的肉桌旧事里,最早也最清晰的是南平胜利街的,时间当在1949年,甚至更前的年份。我尚不满3周岁。
之所以如此划定时间,是因为记忆里特别印象深刻的一面旗帜。那旗帜,到我有见识了,才晓得那是中华民国的国旗,有一如诗的说法,叫它“青天白日满地红”。
那年月肉桌的样子我也还能言表,其一是一大截的原木,剥皮撇圆成了长方体;其二是横着,由在下四角的木头粗腿立住;其三是面上满是刀痕斧迹,总是中间的微凹;其四是外观虽然油光发亮的,却不是油渍,而是日常清洗,油水吃进木头而成的。
那旗帜不再插了。
也没见那位置插新旗。
那面差不多与肉桌桌面相当大小的旗帜,说是插,实际打草结绳将旗竹杆子的下半,捆在根碗口粗的圆木柱上。
那是一联七八张的肉桌,排在民居高宅的老墙之外,上面用杉木的树皮压平了,勾肩搭臂地铺成遮盖,日雨不侵,而那些根圆木柱当然是竖立其间作支撑的。
说“打草结绳”,现今即使在山区农村集市,也不再见有。草是芦苇叶。芦苇叶的叶片一个半指头的宽,长短都在一米六七,韧性忒的好,有毛病则在于叶片的两边有锯齿,常会割伤皮肤。卖猪羊牛肉的人,把客人要的秤好,算了钱,就从肉桌边平放的二三十条芦苇叶里抽出一条,双手各以食指和中指夹住草的头尾,左右反方向那么一绞,“绳”就有了,再把肉放在绳的中间,一提一结就有了提手的。
因为,那排肉桌直到1957年还依然,那时我已11岁,懂点事了,这些粗细的事才新之当初,旧到今时的还清清楚楚。
再见肉桌,却在上个月去尤溪的桂峰镇村行旅时,偶得的。
感慨何止肉桌!所幸重见由此及彼的民生、风情、森林和带锯齿的野草、荒山!
事实上,这大几十年间,我还见过相同格局和用材,包括上盖下立的肉桌集市,那是1982年,我出差乘车路过周宁——是个福建人十有五六不知本省有此县的偏远山区。所不同于早先南平的,是肉桌夹道,不是单列,而且里外人声嘈杂,不是市已散尽,不见人影的安详。
桂峰镇村的肉桌仅一件,因为晌午过已,连店家和卖猪肉的也不知去哪里歇息去了。
这景象,才是我世纪关怀的思之原头。
2012-12-21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