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馒头
|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我知道世界上有馒头,比知道肉包子要晚八年。
知道肉包子时,我三岁。那时我们家住在南平胜利街,一个冬天的下午,我的母亲带我在楼下莺姐家闲聊,莺姐的长子林坤略比我大几个月,而次子——大拇指多生了一个,绰号“十一指”——还在怀里。大人小孩各一张矮小的板凳,大人相对而坐,小孩乱来,这里拖拖,那里挪挪。正无聊时,有一挑担卖食的吆喝声由远至进,我的母亲出去,回屋时左右手各捧着一白色的冒着热气的东西,一个给了坤,一个给了我。大人们高兴,教我们小孩认识“这是肉包!——说‘肉包’!‘肉包’!” 肉包的白色是什么做的,大人没告诉我们小孩,我们小孩只管好
吃,也没想问,也不会问,更没必要问,里面的馅是肉做的,这我们知道。这是我十一岁以前,唯一吃过的一次肉包。
十一岁时,我已经跟我姐和姐夫到了武汉。在武汉大学二区员工食堂,第一次吃了稍长方形的——没有馅的,区别于肉包、糖包的;没有葱花卷的,区别于花卷的——馒头。要说这一年嘛,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七年。一个一两的馒头,2分钱。此时不到用粮票的岁月。
武汉之地,主食亦米亦面,自此便知肉包子是面粉包的,花卷是面粉卷的,馒头是面粉做的。
馒头可以用来沾人血吃,治肺痨病,那是初中《语文》课本选编鲁迅小说《药》里写的。读书九年,至此我既没有想象力,也没惊恐感,都是内容的文字,不觉恶心,倒是生生地记住了馒头的这一功能。时年已是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一年的上半年,一个一两的馒头,3分钱,要粮票的了。
从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一年的下半年开始的两年多里,也就是我上高一、二、甚至三上的时年,寄宿生星期六下午到星期天的晚上,学校允许退伙的四餐,我会将因此而得到的一斤四两的粮票和三毛三分的钱之其中的八两粮票和二毛二分钱,买两块馒头,星期天一早带到学校附近的湖北省图书馆去,直到傍晚人家关门。两块或四块馒头,一块四两或者二两!今天的人可以不信那样大的食物,而我当年确实如此而充饥,而果腹,而支撑精神粮食;今天的人可以怀疑食物的重量,那时的人们却知道那“单位”计量的方法——下10斤的面粉,每个2两的,和面之后,将长长的生面胚切的结果一定是50个,再蒸;每个4两的,一定是切25个——有社会诚信的存在,没有置疑的来由。
到我给小孙子买“旺仔小馒头”时,
公元已经不在上一个世纪了。馒头可以是其实的饼干,可以是膨化结果,可以不再是主食,可以只为零食,当然,不知道粮票的人们没有必要知道,用过那薄纸片儿的人们也模糊甚至忘记了图案。
如今的馒头,可以油炸,也可以保持本身,相间搭配摆盘,盘中放一小碟甜炼乳,拿着馒头沾着炼乳吃,鲁迅死了,要不这花样不会叫成“金银馒头”。
所以,这类最普通的最简单的家常之食,大可咬了咀着嚼罢咽下胃去,果腹而已,大可不必历世经史地有什么好写。
却有二点,我觉得有必要记记:
一,馒头是谁发明的。
有说“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三国时期,蛮洞主孟获常袭扰蜀国之南,诸葛亮亲自带兵讨伐之。孟获平定,兵士返程,过人烟极少瘴气毒重之泸水时,有将领提出必按俗礼以17颗“南蛮”俘虏之人头祭祀江神,方保顺利。诸葛亮建议改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成“蛮头”。
我看,这活儿不过是诸葛亮借民间馒头食物的而已,哪是他发明了馒头!
为什么我敢这么说?根据在下面:
二,《荀子•正论》:“食饮则重大牢而备珍恠,期臭味,曼而馈。”唐代杨倞注解:“曼,当为万;馈,进食也。列万舞而进食。”
又,唐•徐坚 撰三十卷《初学记》之卷二六,引“晋 束晳”之《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於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馒头“之前的写法是”曼頭”。
荀子,公元前313年~前238年。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
束晳,公元?年~300年后。
荀子比诸葛亮早三四百年提到馒头。
束晳在诸葛亮之后,最接近其人事的年代,只将民俗道来,并不关诸葛亮。
嗨!馒头!有常物必有历史,我不亦六十六矣。
2011-10-30 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