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香云纱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广州有间店铺,专门卖香云纱成衣,灯光不很亮眼,展示的样品虽然也有明丽的,但多以暗色为主,服装的样式又多是中老年的,在巨大的商业广场大厦里,颇给我这样年纪的人一个怀旧的机会。
      有大几十年没见香云纱了,这一见,而且是回来查了“香云纱”后,方知香云纱是一种纱绸制品,因为制作的过程必须先把桑蚕丝的织布用薯莨的汁水浸染,再用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日晒加工才成,而薯莨为广东特有的植物,那河涌淤泥又非珠江流域的不可,所以,最初起始于公元1403的明永乐年间,广东就开始生产并随漂洋往东南亚的华人出口。这种岭南独特的夏季服装面料,俗称纱组织的为“茛绸”,平纹组织的为“云纱”,因为穿着走路时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笼统称作“响云纱”,再转以谐音以及经由香港的出口成了“香云纱”。
      怪不得那时我的母亲说到它时,第一个字的发音不是福州方言平调的“香”,而是挑高调的“响”,原来当时福州人是沿用的称谓是“响云纱”,而不是“香云纱”呢。
      眼见现在的标价,纯真丝的每件都在千元以上,而非纯真丝的则只用半价或三分二的价格,但仍然比一般丝绸品贵许多。由此推及,不管是什么名称,不论时日今昔,这香云纱的卖价都不菲。

      我的母亲有过一件无袖的香云纱长衫。照说男人穿的不收腰的那才叫“长衫”或者“大褂”,女人穿的有收腰的应该叫“旗袍”,但福州方言旧时一概只有“长衫”的说法,所以,我的母亲有过的是一件无袖的香云纱长衫。
      我的母亲有那件无袖香云纱长衫的年月,约莫在我六七八岁时,也就是1952到1954年间,后来,改成了短袖的上衣,开襟依旧是在侧面,用的依然是同样布质的云扣。
      同期,我的外祖母也有一件香云纱长衫,袖子过了胳膊肘为止,袖口要比现今短袖的大过许多,有点喇叭形的。只是没见过她有改制。
      可惜,我的外祖母和我的母亲穿着不同款式香云纱长衫都没有留下照片。现在,只能从网上找到更早过那时期十来年的别人家照片,处理成大致的样子,权当真物。


      我的母亲将长衫改制成上衣,应该不是因为香云纱的陈旧或破损。因为还是长衫时,非到走亲戚或赴宴喝喜酒,是舍不得从箱里拿出来的。我的母亲穿上那长衫,总说凉爽。牵住我的手,走起路来,那漆亮亮黑色会闪出细细的花纹图案。那图案就跟我们家夏天睡的可以折叠的竹凉席一样。所以,在老大不惑之年,若不是再见香云纱和查阅资料,脑子里还留着香云纱是特别特别细的竹丝编制起来,表层涂了黑油漆的呢。
      我的母亲之所以将长衫改制成上衣,应该是那以后已经没人再穿不论是旗袍还是大褂的长衫了。
      改制成上衣后,每年的夏天,都有见到我的母亲穿它,好象到1976年,那衣服也还在,不过有一部分黑色的退成了深棕,其它都完好。我的母亲不再穿它。现在我想来,可能是老人家扣扣子的不方便吧。
      凭借我们家那年月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我的母亲平日节俭的持家,这香云纱的布料不会是自己买的。若是自己买的,那一定是在百货店布柜当营业员的小姨给推荐的,也一定会听我的母亲连续几天夸我小姨的。但没有。所以,联想到我外祖母同期也有的一件,我忽地联想到是在南洋走船常常落脚在香港的我的三舅回家来探亲时送的。只有这样,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我的母亲、外祖母、三个舅舅和一个小姨都已过世,这香云纱牵出的一丝,却缠绵了好几天。

                                                                               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