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我的事业无钱赚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0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有的小事,还真不好较真。就拿现在要写的这篇文字为例,意在谈我在职业和事业的两方面感受,按日常作文的习惯,得认真一下关键词“事业”、“职业”、的意思,于是查看了“事业”、“职业”,“业”字我早年就知道,原先繁体的“業”,是个象形字,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 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但是,本来清楚分辩得了的“事业”、“职业”还真地糊涂到疑问起我有事业吗?我曾经的职业是不是我的事业?
      “人生识字糊涂始”,那就糊涂着说我这不挣钱的事业吧。
      第一次正儿八经稀里糊涂秘密白白和“事业”关系起来的是在少年先锋队的队旗下,领头的老师说前半句“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们一群小屁孩庄严地宣誓后半句“时刻准备着”。
      时代教育了我,对共产主义事业有过的认知包括:蓝图画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苏维埃加电气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土豆烧牛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具体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添砖加瓦”、“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所以,那年代的人,学习是为了建设共产主义事业,工作是为了建设共产主义事业。那年代,就业被所有的人郑重地说成“参加革命工作”。
      因为革命工作,所有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劳动报酬。除了“劳动最光荣”的荣耀感之外,可以赚到一份工资。
      记得,1964年高中毕业的我,1965年正式参加革命工作时,日记里就写过“虽然我只是一个仓管员,但是,我能为建设祖国,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添砖加瓦,是无上光荣的。”
      因此,可知,这个时候的我对“事业”、对“职业”已经既能区别开,又能关联起来。虽然,我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8元。毕竟,那是自己赚来的钱,我可以用其中的9元做伙食费,1.5元宿舍房租和水电费,2元生活零用,3元寄回家给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剩下的存入银行。
      直到我退休的那一刻,我才重新再一次审视我的“事业”和我的“职业”。事实上,在先前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已经清醒的完全地意识到早先的“共产主义事业”对于我来说,只剩下了“事业”。因为我“职业”的终结,很自然地问自己——我未尽的事业将怎么样去继续。
      正是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我不得不追问在它之前的问题:我的事业是什么?
      经过反复的反省,我得出最后的准确的答案:我没有事业。
      不得不再紧逼更前的问题:我为什么会没有事业?
      我只有职业,主业的、兼业的。都是工作,领的都是与之职位相应的工资。
      为什么过去没有考虑到做一番事业?
      想过,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考虑,工作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职业”和“事业”混为一谈。最不该的是,半百之年的我,在咬文嚼字时,把“事业”分解成动词的“事”和作为宾语的“业”,如敲击古乐架大版所悬挂的钟磬之作业,等同了“工作”,反而远不如当初“工作是为了建设共产主义事业”,区别开了“事业”、“职业”。
      活活套得出一句“事业工作糊涂始”啊!
      自此,我干脆以“事”作为动词,只是无论主业和兼业,我都不再有“业”了。
      似乎不甘职业的无了,从来也没有过自己的事业,找来事事的《春秋农事》。
      不堪与权贵者的政治、企业主的利润相提,《春秋农事》无钱赚。
                                      
                                      (2009-04-03 广州日志)
                                         2009-04-08
 
      背景音效节选1950年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1962故事片《英雄小八路》周郁辉词、寄明曲的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1978年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