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纸趣
|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0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当代的幼儿绝大多数会打电子游戏,会玩魔方,会玩拼图,会画画;会投身学习唱歌、跳舞、弹琴、跆拳道,会津津乐道肯德基和麦当劳,却少有折纸——顶多有男童折过纸飞机,一二次以后,兴致已往其它商业成品。
周围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在物质欣赏和某几个方面的观念,甚至使用的物品都相当“潮”,但上述的现象还是让我惋惜。
惋惜可以从我对纸的兴趣开始谈起。
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婴幼儿老把给他买来看的书撕了。我却大加赞赏。告诉家长:撕纸的动作必要左右手的配合,表明了他的方向感和力量感;撕纸的过程是他对纸质的认识,以及对其它物质认识在记忆里有过比较——试想,为什么他会“老”撕书,而不撕塑料的东西?为什么塑料的东西他采取的是扔?我提出的这一思考,不就能提示家长们有个理性的认识吗?再就是撕纸的过程,可以让幼童敏感的听力感受“撕破声”,从而获得“成就感”。当然,这一“成就”具有破坏性。然而,不用担心,同样的兴趣、重复的行为,不久就被新鲜的事物所取代,“破坏”将停止、消失、转移。倘若家长有耐心,不妨在他破坏之余,当着他面,边说边做地把撕破的纸页粘接好。别以为他太小,听不懂,相信心灵的感应在相互实践“破坏”与“建立”的对立,“重建”对“破坏”的作用。
当我家的子女撕书的时候,我尚未获得理性的认识。到我觉悟并总结出条理时,恰是家中孙子孙女大撕特撕纸页,其乐致穷之日。
我自己应该也有过相同的兴趣和本能的动作。应该很快就被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所制止。
我的母亲一定警觉到“撕书是败家子的前兆”。
我的父亲则一定以“学者读书人,即使童生,皆不可用有字的纸擦屁股,不可撕书,否则有辱夫子”为由施教于饭桌边上。
所以,照此说来,我对纸的兴趣不可能始于一般的撕纸。
起于习字?也难。因为幼童的兴趣一定被笔下的显现所兴致勃勃,而无视存载的存在物。
我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记忆里,让我对纸感觉兴趣的,大约在我一岁半两岁时,我的父亲当着我的面,用纸折叠老虎、飞机、鸽子、没篷的船、有篷的船。
折纸的兴趣一直延续到上了小学,小同学之间交流的纸玩具。譬如:四个手指头套住、纸上写了“东”、“西”、“南”、“北”几个字、可以张合变换的纸玩意;纸裤子、纸衣服、正方形纸球,等等。
我的父亲每到逢年过节,家祭祖先时,会将我的母亲买来的一叠叠金银纸铂,折成“金元宝”、“银锭”,烧供先祖。那色彩耀眼,非常感人。
纸趣的有增无减,还可以关联到电影《白毛女》喜儿过年的用红剪窗花。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手工劳动课,老师就有教我们剪纸的。那种叫“蜡纸”的纸,正面上了色的
光泽,跟打过蜡的差不多,一纸一色,五颜六色,背面还是原来的白纸。也可惜,现在再也没看到什么地方还卖这种纸的。
小学时另一种纸趣,还与收集水果糖包装纸有关。那时,水果糖或圆,或椭圆,或小方块,每颗各有一纸包装。纸型都有印花,透明的,不透明的,花色图案成百上千,尤以上海糖厂的最好看。儿童并不是能常常有水果糖吃的,只能等待婚庆的喜宴,大人们带回的“酒包”,以及小朋友之间的“以物易物”。
糖纸有的还粘点糖,必须先清洗、晾干、压平,最后夹进旧书本里。
虽然这些不过是小时的儿戏,不过剪几张圆花盘图案,剪一回纸的灯笼,剪二三纸的故事人物,收集些在大人眼里漫不经心无所谓的东西,但却影响到我一生喜欢摆弄剪子,喜欢剪纸艺术,收藏,喜欢美术绘画和工艺美术,甚至关乎到我的色彩美学的知识。
非是“今不如昔”论者,也不否定当代各种商品开发年幼儿童智力的作用,我只是觉得在亲手“制造”和“欣赏”两方面,缺失了最简便,也最能一举多得的纸趣。
2012-08-09 有感于“别动!那是剪刀!会剪到手的!”
【备注】本篇的配图分别来源国内外剪纸艺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