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细囝没腰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我在上初中之前,只两回有过用裤腰带的经历。
      一回是1950年,我的母亲把我的父亲一件旧衣服改成我的西装,配的是西装短裤的那阵子,前后大约三五天的光景。那时,除了睡觉,其它时间就光听到我的母亲重重地说我:“还舍不得把裤子拉上去!”“裤子又掉下来了!还不知道!穿好!”听得我有听跟没听似的。所幸,我的母亲带我去照相馆拍了张照片,现今是个见证。
      另一次是我二舅结婚时,1952年。我是跟在新娘背后的“小天使”,专门帮着提婚纱裙尾的。所以,照相馆就将男童的成套西装,连他亲戚的两个女孩一起租给了我二舅。这天,系我裤子的是一条布的细带,也老是掉,站在轿车我二舅的两腿之间,还被我二舅呵斥过:“七岁了,连穿裤也还穿不清楚,饭吃到头顶中去了!”也有意思,那天还专为我这“小天使”和两“花童”合了影,成了今天的见证。
      只是有那么一天,我的母亲又带我去裁缝店量身,准备给做新裤。那老板鼓动着问探:“现在走时穿有裤带带的洋裤,你怎么还给他做背带裤啊?”我的母亲回应说了:“细囝没腰,穿裤带带裤,一天到晚掉,不成事……”
      打从那以后,我才从稀里糊涂里明白了出来:怪不得我从小到大,都只能穿背带裤啊!原来是“细囝没腰”!
      当我说“我有腰!我的腰在这里啊!”我的母亲就斜了我一眼:“大人讲话,细囝莫多话来!”因此,我还明白了——小孩不仅没腰,连申辩权都没有的。

      那年代,男孩的背带裤,跟大人工裤一样,大人不分男女单一式——裤的正面上加有一方稍微成梯形的兜,左右上角各开一个扣眼,裤的背面左右屁股上方的裤头各车一条背带,背带端各钉一粒纽扣。
      穿的时候,左胳膊弯到身体的背后,将右边的那条背带提着绕过头和脖子,把扣子扣进左扣眼,然后,右胳膊弯到身体的背后,将左边的那条背带提着绕过头和脖子,把扣子扣进右扣眼。这样,背带在身后形成一个交叉,什么目的——也许,为了好看——不知道。
      让任何大人来做,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这动作,在他们的眼里,小孩却那么的笨拙。我的父亲老跟我的母亲嘀咕:“这细囝,你看到底哪里有没有一点失窍,怎么连背带都扣错边了!要不就带带在后面打打缠了也不知道!”
      如果我说:“要是细囝什么都会了,那就成大人啦!”那一定要挨骂的:“别的不会,就会顶嘴!再敢顶,拿把针来,把嘴给缝上,看还敢不敢!”
      所以,细囝明白了什么是权威,什么可以和什么不可以,什么是服从。
      也别说,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与以后的学校教育的结合里,细囝慢慢懂得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以及以“顺”为行的“孝”德。
      感恩我的母亲,感恩我的父亲,感谢所有教诲过我的师长兄姐和亲朋好友。
      有人会批判我如此的以身说法,以“人权”和“现代教养”观念来批驳我潜在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意思。然而,以《家》、《春》、《秋》最为代表的小说人物,其反封建和鼓动叛逆的,以不同人物命运的结局来诱导民主的,并不是当今的所谓的“教育”。只要深究觉慧、觉明、觉新三兄弟,为什么在同一个家庭里,命运却大相径庭,那么,我们就不难晓得:因为他们彼此不同个性的使然。为什么个性会大不同呢?因为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见识的、阅读的不同。同样的要受到呵斥,同样的要受到制度的酷治,因为见识过的、阅读过的榜样的存在和作用,最终他们各人不同。
      我不但没有因为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的呵斥、打骂而记恨,相反,我之所以能成人,能实现他们的寄望,即使在内乱欲崩之长年,能爱家忠国,不弃不离,奋发图强和自力更生,我以为自己是有了严格的家教基础和厚实的阅读建筑。也可以说,基础是民族的传统,建筑是西方的或西化的人文,而不是在国土上,在国人间,在国情里,以一点西洋的皮毛以为是成衣的裤子,穿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在我们的大人,尤其是肥佬的裤子老是往下掉时,也要孩子穿西裤。
      我为人之父时,也打孩子,甚至我的孩子反抗道:“你打吧!反正我是打大的!”而我却告诉孩子:“如果我今天不打你,你大了,到社会上,也要被别人打的!那时,你就受不了了!”
      背地里,我哭过,流过伤心欲绝的泪。
      孩子不知道。
      我知道。
      我还知道什么?
      知道西裤要裤腰带,细囝没腰。
      还有,孩子深深地爱着我。尽管我对孩子有过许多过分。
                       
              2010-05-28 
      也算继《我有过一次不是自杀的经历》之后,对现今社会时有发生青年自杀之原因的另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