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地方观察撮要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0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我这人每到一陌生之地,无论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即使县乡镇村,都先找书店、垃圾堆、小吃店、公共厕所,作为概览,以撮要人文与民生的真相。
      书店与垃圾堆是相对的。前者是精神食粮的买卖场,卖家卖什么书,既受当地人文市场需求而定,又受店商预订者的见识和理念所诱导,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应着当地相当一段时期内的行业、知识的结构,人事的爱好与需求。后者则是人们享用物质后的废弃所,究竟废了些什么,弃了些什么,从包装、品种、品牌、数量目测有多少确实是垃圾,有多少属浪费,是可以推论出些当地人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乃至经济贫富大致程度的。这二者都还可以以规模推及城市的大小。
      小吃店和公共厕所也是一对。前者上口。后者下口。餐桌、蹲位、内装修、用具、清洁、卫生,同样可以觉察到当地人的习惯、审美、公德,从而可以推想当地精神文明的高低。
      为什么不去看大商场、超市、饭店、酒楼呢?一是大城市都有,即使不是千篇一律,也无多差别,我没兴趣。二是北京、上海、广州,我都看多了,不再是陌生的了。
      即使这样,到广州,我必先去购书中心走走。
      相比来看,就规模而言,同样是购书中心,广州的空气要比北京王府井购书中心的更通畅,毕竟北京的建筑物老旧了。浏览书籍的品种,广州书店之商业的、企管的、金融的,基本趋向实用,而北京的则有许多高深理论大布头,书价不但贵,而是昂贵。广州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古籍的、进口外文的又似乎别具一格,我甚至在这里,可以找到印刷数极少的古文献,不能不惊诧中国最大商业城市有着这类孤僻专业和特别需求的学者、读者。
      我在北京,喜欢在王府井逛企管类,偶尔也买一二本这方面外国理论名著的大布头。回到福州来啃,更不想去福州市新华书店总店,虽然我家离那里慢步不过十二分钟的。
      一个地方的发展,何必一定要去看什么成就展?观察书架,它们实际上就是一面当前的巨镜。
      我在广州,最要驻足的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光是个人文集就有几百种。真实洋洋大观啊!这里即使不是周末周日,平时也永远都是摩肩接踵的。店员推车送书上架的频率之密、之勤,是我在其它任何地方未见过的。福州的书店更没有这样的景象,有品位的品种少之又少,不要说分门别类,就连象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最具影响力的权威的老牌之出品,也形单影孤,少有人问津,也就难怪反而是通俗的印刷品占据了大量的书架,有时店员的人数还多过顾客数呢。
      上海福州路那里是这个大都市最大最老的书店。跟上海人一样,那里的书细致到精明,同一种书上架的不一定多,但几乎应有尽有,不怕你买不到,只怕你想不到。
      我在广东,东莞书店里最多的是手工业机械生产、维修类的书,鹤山的书店没有几本企业管理的书。在福建,南平书店绝大部分是少年儿童读物,在顺昌书店家庭烹饪、毛线编织为数不少,在古田书店大半是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可惜,我走南游北到过中国的好些乡镇,没书店的居多,遇集市日子,有个把与影碟歌片同席的书摊。
      真欣赏在东京、在纽约的任何一家小吃店里,小小声音的轻音乐流淌,可以独自看书、阅读和笔记功课的景象。
      还怀念上厕所时,在蹲坑时随意翻阅一书、一报,实在没有办法了,撕下一页一版揩了屁股的岁月。

                    2010-03-04  午后写到傍晚  03-05 修改并03-06 上传于山令艮土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