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关于真理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1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六十年代,中学《俄语》有篇课文,内容是有位农民带着“什么是真理”的问题,四处寻找真理,最后在列宁那里得到了真理。
      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真理”这个词的中文,它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很神秘”,“要找到真理是很不容易的事”。
      我没去查阅关于“真理”这个词确切的意思,如果就常识来说,真理必须是所有成年正常智力人共认的、确实符合事实的道理、规律、本质。就一般的强调“颠簸不破的真理”来看,我望文生义,真理就是真的道理,是不会颠簸得破的。
      因此,颠簸得破还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应该有黄金的、钢化的、玻璃的、釉瓷的、陶土的、纸张的,等等材质之分,可以是尿壶,也可以是茶杯、酒瓶、坛罐、面巾盒。总之一旦是“真理”了,“真理”就是容器。
      如果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曾经是“真理”的到后来不被颠覆得破碎了的。用排他法,凡不为所有成年正常智力人所共认的道理一概排除后,所剩的真理已未必要去追才能得知了。律法有时效性,道德有时代性,思想有阶级性,宗教有派别性,审美与修养有关,意识与教育有关,修养又与人文有关,教育又与目的有关。这些容器所容纳的“真理”,即使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几成绝对的“科学真理”,都被颠簸得就要破了。那么,还能剩余的、够得上我所谓真理的,就只有我们自己的身体了。
      例如,地球上有男人、女人、性发育不完整的“两性人”。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经历了万年人类史。要说这个真理是陶土的坛罐,还是黄金的尿壶,已不重要。
      例如,恩格斯在1884年出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他的这一人类“两种生产”的思想,是我迄今最能够直接体会和感受到真理——黄金材质的。比较恩格斯伴随马克思共同写出的主义之釉瓷的、宣言之纸张的,它是真正颠簸不破的。
      例如,生命来世的那一秒钟开始,也就是走向死亡的开始。这也是尽人皆知无人能够否定的永恒道理,所以它也是颠簸不破的真理。说这是黄金的、钢化的、玻璃的、釉瓷的、陶土的都可以,问题是纸张写出来,有的人还是忌讳。
      我想,如果那被颠簸得裂了缝的曾经是“真理”的,还是不是真理呢?
      例如……(我就不举例了)
      有两个问题我蛮困惑的,就是:谁说的才是“真理”?谁来鉴别是不是真理? 
      历史无数次地让人民看到,当朝共认的真理是国君、帝皇、领袖、半御用哲人说的,由一些君子哄抬、附庸、诠释其主的所说,而成其为真理。国君、帝皇、领袖,各有在位时间与更迭,于是“真理”昨是今非,“是”与“非”却是那些君子变节而为之论的。
      于是,我将那些说出来的颠簸得破的“真理”,比喻成是国君、帝皇、领袖、半御用哲人用不同材质制作的容器,那么,豁然开朗了那“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的何以可大可小,可方可圆?以君子个人入了哪种的容器,就成了那器物里的形状之东西来看,原来是因为“君子本无形”的。我还真不知君子这“无形”是其本身不是东西吗?
      不论是谁,摸着自己的身体,多少可以感觉得到真理。这些真理未必都要追寻。

      (3月1日拟题“真理未必都要追寻”已月半,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月15写了此篇,并改题。适逢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的胡耀邦逝世二十周年之日,顺致敬意。)

                                      200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