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遍的感觉
|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1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我习惯淋浴前先就着脸盆洗头,而且抹了香皂洗。这样洗,可以观察自己一天之间会产生多少头皮屑,也好知道头皮细胞功能失调的轻重程度。洗过那么几回,得出了个经验,第二遍抹肥皂洗出来的头皮屑要比第一遍的多多了。
以此经验,推而用之到半自动洗衣机,真的,又发现第二遍放洗衣粉洗衣服洗出来的污水色要比第一遍的深。
于是,我开始思考“第二遍”现象。
记得有一天,我问过云儿,为什么他炒的菜远比爸炒的好吃。他说,看起来炒一道菜不用起锅一炒到底,但实际上,要有两下,第一下是菜下锅后炒几个来回就下了调味料,第二下是继续炒或者闷,这样味道就吃进菜里边去了。我们家前些年吃饭的人多,特意选派云儿去过家庭烹饪学习班学过厨艺,他说的应该是有道理的。我把他说的两“下”,当成两“遍”,那么,我知道那第二遍的作用是让菜吸收味。
怪不得吃不完的煮米粉,第二遍再煮了吃,感觉口味远比第一遍的好。
我是一向重视第一遍感觉的。小说读第一遍觉得最精彩的,读第二遍就再也没有同样的感觉了。戏剧看第一遍激动之处,看第二遍就平平了。旅行走第一遍觉得特别值得观赏的景点,走第二遍虽然还悦目,但未必赏心。批改学生论文或阅读网上文章,也是以第一遍的感觉为重。甚至,我会在带着目的见陌生人时,注意观察对方,以获得“第一印象”。
按社会心理学所说,如果一个人此后一成不变“第一印象”,作为对同一事、同一人判断的依据的话,理论上就属于受“首因效应”的误导。
还好我还知道这点理论,也知道自己的不是,所以常提醒自己,应该从第二遍、第三遍找感觉。
所以,过去当教师,主持毕业论文答辩会,我提出的问题一般都会是三题或三题以上,然后,还请应试的学生出一道问题问考评的老师。这样可以比较相互对应的程度。
做职业经理时,招聘员工,我出的笔试题也都是三题或三题以上,面试的时间一般都在十分钟或十分钟以上。
在这两类现场过程中,我都有意挪点时间不看应试人,或看自己的茶杯,或看窗外。这样,就将整个过程看到的应试人分成了“第一遍的感觉”和“第二遍的感觉”。
有意义的是,第一遍看人的感觉也许很不“顺眼”的,到第二遍看,感觉会“顺”起来,或者第一遍感觉一般的,第二遍会觉得“越看越耐看”。
人有必要通过时间的接触、实际的交往,由表及里,才能有逐渐肯定的感觉。
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来说,第二遍的感觉如果有变于第一遍,无论如何都会做出是否还要通过第三遍才能加以判断的决定。所以,我很重视由第二遍感觉得出的印象,它有纠偏的承先,又有决定是否还要继续深入的启后或放下。
不知别人的经验怎样,我之所以以第二遍的感觉为重,或许有自己的年纪、阅历、见解诸因素在内。应该不是所有人洗头、洗衣服,都要第二遍的吧,也不是凡是烹饪都讲究第二遍的吧;有许多书,有许多文章,真的只要看一眼就感觉一点意思也没了,甚至连“遍”都谈不上。
有一种情况我是坚决不来第二遍的——听当代流行歌曲,第一遍听时,我能听懂的歌词不能过半的。
(2009-04-14 日志)
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