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厝旧瓦(照片)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厝旧瓦(照片)
 

孤山断桥(二十一幅)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0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从杭州城往西湖去,先见到路旁就近处的一短桥,玉带式的,拱洞不到半圆,所以不隆起地高,以略微带红的大方块花岗岩砌垒的造物。此即著名的“断桥”。
      这断桥,建造之后,必是应在冬春的交际,那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积过的雪已化,未尽地残着,萧瑟的风里,人心思春却茫然于黑白境界。难得文人想出“断桥残雪”来名其景。
      我去过三四回那里,每回都接连闪有二念:这桥没断啊!莫非先前断过,后来续接了?
      今次去,查看得两个说法,感觉其中之一在理。
      这两个说法之一是:孤山的路,到此就断了;之另一是,唐有木桥,无名称,宋建新木桥,名“保佑桥”;及元,有段姓人家修石桥,称“段家桥”,俗话“段桥”。直至康熙二十八年,即公元历的1689年,工匠制作杭州十景屏风,“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六景名称今古全同,三景小有改动——今“苏堤春晓”,时“苏堤春柳”;今“双峰插云”,时“两峰插云”;今“三潭印月”,时“三潭映月”,唯这“断桥残雪”,其时乃“段桥潺雪”。
      此屏风,高2米,六扇对折,现存古巴国家博物馆,古巴革命1959年胜利前,归当地一座西班牙贵族的别墅。
      我以为,“段桥”的才正是。
      今人所见,实物1941年再造之后,屡屡修整,即使冬雪不化,形状亦现代“化”了的。
      断桥的名气,无论“残雪”还是“潺雪”,今游之客,已绝大多数不以景为然,“到此一游”的拥堵,使本“段”不该“断”的“断”了,这已不在再话下,即或许仙与白娘子的桥上戏剧,没看过的也比景的好懂。
      景者,何如色耶!
      去孤山,走断桥,横贯西湖,嫌之远,我沿北山街步孤山路,近了许多。
      孤山,西湖中之岛,“海拔38米”,减去西湖路的海拔26米,其山在地面的高度仅12米!在我之故乡福建南平,随随便便一道坡都不止这数。
      又,就孤山,看孤山,唯单独慢慢地走,尤其要在黄昏的时辰,要有丝丝的细雨,才可能心境至孤家寡人。因为此地,先后曾经是大清帝国皇帝的行宫、寺院,而“澄观斋”、“涵清居”、“西湖山房”、“揽胜斋”等等的等等,眼前荡然无存一栋一梁一瓦一砾!能看的,就只有地面上,一方方大玻璃之下,被文字标签注明的某某“遗址”。
      我在千万“登”山游客里,看尽人群繁杂如春花的无名堂,听足男女喧嚣似飞瀑的野花倒垂,纵然力争特立独行,也无法想象曾经存在的皇家世界,更丁点感觉不到呼啦啦大厦倾的历史。就连“孤山”,究竟因为皇帝的谦称自己为“孤”,而名其山,据为己有呢,还是它本身的地理位置这无旁待,也无从知。
      更荒唐的是,那遒劲饱满匀称的山名,二字孰人题写,查遍网上数十篇,无一个言及!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写的极是——“人”在“山”,“仙”也。是故,在“孤山”上的人,全成了仙。
      那么,到过断桥的人,不至于也都姓“许”吧?
 
                                2014-05-07    严重感冒中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