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把酒(对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桑麻把酒(对话)
 

【问心有馈 5】所谓修身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1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一、为什么现在网络上频繁出现关于“修身”的话题?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想治理好他的国家;就必须先治理好国家的人。要想整顿好自己的家,就必须先整顿好家中的人,必须先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修正。要想进行自我修养的人,就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思想端正之后,自我修养才可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之后,其家庭的整顿才可有序。家庭整顿好之后,去治理国家,国家才可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天下也才可平定。
     这话出自《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就是自春秋与战国的交届时期以来,千年传承的《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是“修身”。
     现在的人们因为发现自身处于物质繁华、物欲横流、人心飘忽、人性浮躁,人际虚伪之中,常常无奈自己,无奈别人,无奈社会,无奈前途。这样,就有人假老祖宗的教条来开个话题。
二、那么,你怎么看“修身”呢?
     我注意到这个教条的理论逻辑的合理。同时,我有例证证明这个理论的逻辑理想与实际的相背。例证之一,即中国同期历史的一对伟人,他们分别是毛泽东、蒋介石。
     毛泽东少年、青年时代不仅没有致力家庭的整顿,反而因为与父亲的反目走向叛逆。但是,他治理了国,一呼亿应,平了天下。究其一生,且不论其心正乎,其意诚乎,光看其婚姻家庭,皆离“齐家”甚远。
     蒋介石生来与父无缘,一生以与宋氏婚姻为转折,笃信基督,婚姻家庭、子女教养,皆合“修身”、“齐家”,然民国离了六朝古都,国民党天下倾倒。
     我也读过一些中国历代的伟大人物的传记,几乎无一能够是符合这千古鼎鼎的教条逻辑的。
     为什么?
     我的认识是,因为客观的社会不是人人遵循这个教条的逻辑演进,因此,主观愿望的“修身”,终敌不过客观的现实。这已成为不变的事实。
     因此我不再将“齐家、治国”作为我的“修身”目的。
     我“修身”目的,在青年、壮年和中年,确定为“做个正派的人”, 而在年过半百以后则明确定为:“为了我自己获得更深刻的更广义的人生快乐,从而让与我关联者也快乐”。这也就是我《五十自寿•集字》最后的三句“未知已知,如何了知?善道德哉!”的意思。
三、那么,你是怎样修身的呢?
    以我拙见,《大学》“八条目”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一次序是与人生的年龄阶段有关。
     因为,我领悟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归纳自己的人生,说:自己十五成童之岁,是入大学之年,心志坚明,故自此始志于学。到三十岁,所学经术已成立,自我根柢的有力,可即为,不可即不为,已不是权变之道的外力所能摇动的了。四十岁时,经验的积累,使得自己遇事可以做出决定,无可,无不可。及年五十,学《易》之后,才知受命于天,而立命则完全在于己。六十岁后,耳的功力已经达到闻他人之声,即能通晓他人心意的程度。至七十岁时,心已修正,顺心而为,动念不离乎道,为所欲为,自然也就合法。
     在众多讲解孔子的这段话的儒家学者中,我觉得,明万历吏部文选郎中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的《讲义》所说,最是道理精辟。顾氏认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
     反省我的人生,少年格物,壮年致知,中年诚意,虽也修境,却极自负,到来常常不堪败零。半百正心,渐入悟境,偏甚愚顽,所觉往往离经叛道。花甲修身,时不我待,开始耳顺,但不知从今九年之后,七十可否从心,所证之境,又当如何。

四、不是说“修身养性”吗?你的修身有什么效果呢?
     因为修身先得诚意,继之正心,所以我曾经简单地认为,自己对别人怀揣诚意,处事正派,即算修身的基础。现在回过头看,就觉得,仅仅是怀揣诚意,处事正派,而语言过分犀利、语气没有平和,要求别人也对等诚意和正派,结果也是口不饶人,手不收拳的。在我2007年5月1日《【人本咏叹】最异常愤怒之前会潜意识微笑》里面,我写了我中年出口和年过半白出手的事。
     我通过“修身”,觉悟出许多过去误以为是的。例如其中一条,我现在的是——“该出手时不出手”。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是“得饶人时且饶人”,因为“饶人”是坚持一个观点,即对方是错的。我的“该出手时不出手”,是说,也许自己是有理的,但未必对方就没理;就算对方无理,也一定是事出有因。这样的一时间“不出手”,就有一时间来平心静气,反思彼此的过程,发觉自己的过错、对方的心理、其中的误会。
     这样,我的性格变得不像过去那样气盛、刚烈了。
五、能够进入这样的境界,与你退休有关系吗?
     有极其关键的关系。因为退休了,不必再参与竞争,也就没有了功利的需求,人际的关系减少了,那些频繁因为工作问题、处事原则、办事方式而发生矛盾的时空也就不存在了,没有必要防御和抵制,或者顺从什么人了,这样,人的心理自然而然趋向平和。
     因为有了这样的分析和预测,所以我毅然不再工作。也因为这一年半来的切身体会,所以,更能够理解和谅解于今这物质繁华、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之所以飘忽,人性之所以浮躁,人际之所以虚伪,以及种种的无奈了。
六、你的“修身”目的除了于己快乐,与人快乐,再也没有因为“齐家”、“治国”的什么未如愿吗?
     我家,有我的子孙后代来齐之。我国,有我的子孙后代与同代来治之。这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因“修身”而可如愿的则是生死不在话下。

           200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