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宴图卷》笔记(下篇)
|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0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十八学士”都有哪些人,唐太宗为什么要旨意阎立本为他们画像,使命褚亮作赞呢,这是我读画的重点。
《历代名画记》:“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察、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助”。
《唐书》、《资治通鉴》、《唐诗记事》则有姚思廉而无姚察。
《唐会要》:“及薛收卒,征东度州录事参军刘孝孙入馆”。
《梦澳笔谈》:“多与旧史不同。姚柬字思廉,旧史乃姚思廉,字简之。苏台、陆元朗、薛庄,唐书以字为名。李玄道、盖文达、于志宁、许敬宗、刘季孙、蔡允恭,唐书皆不书字。房玄岭字乔年,唐书乃房乔字玄龄;孔颖达字颖达,唐书字仲达;苏典签名旭,唐书乃‘助’。许敬宗、薛庄、官皆直记室……”
可知“十八学士”尽管人有更迭,书记不一,然而褚亮都在其中,是不变者。
是故,钦旨御用画师阎立本作,再命御用文士褚亮题赞,自是理所当然的得便。
有意义的是褚亮为什么会是理所当然,而不是“十八学士”里的其他?
我把当前查阅到的资料整理了一下——
话说隋炀帝时期,官阶二品、軍位“柱国”的杨玄感策划谋反,被识破后降职为西海郡威定县主簿。
正在六亲相保不能时,之前过往甚密的褚亮,愿与之同行。
一路行至陇山时,杨玄感病死,褚亮亲加棺敛,路侧掩埋,慨然伤怀,还即兴题诗于边塞之树。
诗写的什么,没有留存下来,倒是其人树上题诗,颇被人讥笑,而且逐渐传到京城。
在传去京城之前,就近为自称“西秦霸王”的陇西薛举所知。
薛举正在起兵反隋,需要政见一致的人才。召褚亮为近侍之臣“黄门侍郎”,传达诏令。
后来,薛举病死,他的軍队被右武候大将军统帅之唐軍所灭。
这个右武候大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大唐开国的高祖李渊的次子,也就是以后成为唐太宗的李世民。
这时候的,李世民不但是“右武候大将军”, 再功臣被授“尚书令”,还因驻军在秦地,加封为“秦王”。
李世民早有所闻的褚亮,于是乘机以灭隋一致为缘,以礼接见褚亮。
褚亮也见机口才,从容自陈主张。
李世民赏识倍加,赐缎二百、马四匹,随从回还京师。
旋即,褚亮又被李世民授以“秦王文学士”。
因此,褚亮有了上疏进谏的机会。
自寇乱渐平,唐高祖每冬畋狩。秦王文学士褚亮上疏《谏猎表》,曰:“臣亮言: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救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理,废寝忧民,用农隙之馀,遵冬狩之礼。令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回玉銮而藉丰草,引金阵而满平原。尽心目之娱,玩罘不乐。发弓而迫狡兔,飞劲矢而摧高鸟。期固畋弋之恒规,而皇王之壮观。至於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强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不能当其愤气。虽复孟贲在左,夏育居前,卒然惊窜,事生虑表。如或近赴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後乘,犯宫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陛下以至圣之姿,垂将来之教,降情纳下,无隔直言。臣叨逢明代,游宦藩邸,身渐荣渥,日用不知。敢缘天造,冒陈丹恳,上触宸严,伏增战越。”
此文《全唐文》收录在卷一百四十七。
同时期为畋狩事进谏的还有十八学士之一的于志宁。
高祖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这是就李世民的爹唐高祖李渊这方面说的。
从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而言,只要李世民征伐得胜归来,“军中宴筵,必预欢赏”。这当儿,李世民喜欢周围不单有歌舞侍从,更希望听些“从容讽议”,从中获得裨益。
到李世民称帝为唐太宗的贞观元年,褚亮即为“弘文馆学士”。贞观九年,进授“员外散骑常侍”、封“阳翟县男”,拜“通直散骑常侍”、 “弘文馆学士”如故。贞观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
唐太宗李世民巡幸辽东时,下诏褚亮的儿子遂良为“黄门侍郎”时,对褚亮这样道:“昔年师旅,卿常入幕;今兹遐伐,君已悬车。倏忽之间,移三十载,眷言畴昔,我劳如何!今将遂良东行,想公于朕,不惜一儿于膝下耳,故遣陈离意,善居加食。”亮感激涕零。
到褚亮老年卧病不起,唐太宗又是诏下遣医,又是赐药,还派使者问候不绝。
褚亮八十八死的。
唐太宗获悉褚亮死讯,次日不视朝,赠“太常卿”, 谥曰“康”,陪葬昭陵。
关于褚亮、褚遂良,网上可查见许多,这里不引。
褚亮仅是十八学士中的一人,就有这么长的故事。那么,其他呢?只需网上搜索,皆有详细,此不笔记。
查阅他们的资料后,我有三方面的得知:
第一,究起十八学士各人,都是"官二代”,甚至"官三代”。
第二,所谓“秦王文学”、“弘文馆”,其实是政治文官,起谋士的作用。他们的加官进爵和在位的待遇,与各人在政治上的作为成就直接关系。
第三,十八学士之间,许多是连带的、举荐的关系。
这三方面又给了我三个联想:
第一,世袭看已无“制”,但千年有“度”。
第二,以“文化”冠名的”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建设“,就是政治。”纯文学“那是用处女屄在做的一种中国梦。
第三,”人脉资源“,汉民族亘古的必须。
唉!我这不又说叉了嘛!
回来——
因为,我查到的“秦王文学”的发端,或者说它的根本,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政治,就是为了夺权,就是阴谋。
唐高祖李渊一共有二十二个儿子,其中与窦皇后生的,有太子李建成、次子秦王李世民、三子卫王李玄霸、四子巢王李元吉。
这四个人里,本是隋王朝贵族爵位“唐国公”的李渊,敢于“咸阳起兵”反隋并大获全胜,接受的就是次子李世民的主张和战略。而李世民在统军作战方面,确实有战必胜,屡建功勋,名声最盛。
基于世袭,将来继任父亲皇位的是李建成。
不甘于此的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清晨,也就是公元历的626年7月2日凌晨,带兵杀进长安城北宫门,一举杀兄诛弟,自己登上了皇位,是为唐太宗,改年号“贞观”。
大内皇宫的北宫门又称“玄武门” ,所以史称这起事件为“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兵变不久,李渊逊位,李世民新登大宝。
国史历来就是在位王者的意淫,何况唐太宗虽然在位时间才二十三年,但其“贞观之治”却余响千古。“玄武门之变”始末因果,当然也就由他奸了去。据说以长兄李建成与四弟王李元吉对他的功名妒忌,排斥他,是“玄武门之变最“适当”的理由。
据说,据传说,据分析者说,策动“玄武门之变”的重要人物中有“秦王文学馆的十八学士”。
因和为是——
第一,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尽管此人也是起兵反隋的,却死活要争雄称霸——归来,乘父亲高祖李渊大悦,已经封了他的“天策上将,设天策府,置官属”,建议“开文学馆,延纳英俊”。得允,“秦王文学”、“ 秦府文学馆”应运而生。
第二,招收的学士,在组成上的别出心裁和别有动机。十八学士或隋朝旧臣,或王世充的旧部,之所以能够集结在一起,是因为为了一个共同的政治目标。有人以这样的文字描述: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跟他们谈论了一阵子文史,研讨了几次经籍,很快把‘争嗣’的主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面”。于是,“秦府十八学士宵衣旰食、匍匐案头”,李世民则“常常是闻鸡即起、深夜问计,十八学士只好‘更日值宿’,以应人主的不时之约。这些人中,”数司勋郎中杜如晦、考功郎中房玄龄最得倚重,房‘善建嘉谋’,杜‘临机能断’,王朝马汉,一哼一哈,在李世民篡嗣夺嫡的斗争中数出奇计、力挽危局,立下了盖世功勋。”
这些半真半假、半古半今的说法,或许是?
第三,李世民与褚亮关系可见一斑。其实,十八学士一律配享五品俸禄,食有鱼、出有车,还命善为帝王写真的画师阎立本为他们画像,“藏诸凌烟阁,留待后人看”。这恐怕连李白也哪个吧?
第四,贞观元年,“文学馆”更名为“弘文馆”。 贞观二年,十八学士全数加官封爵,杜如晦房玄龄、位列尚书省左右仆射,直至左右丞相,其尊荣显贵,一时人望之极。
第五,正因为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阴谋,十八学士实际就是“帮过皇帝窃国的大贼臣”,而且又是“奴才眼里无领袖”的奴才,所以,这些个人物要是泄露点滴出宫,那天下九州岂非流蜚滔滔四海!这是李世民称帝后的一块心病。好在李世民唐太宗还是明智权术的大政治家,类似恩宠褚亮那样的做法,也施予十八学士其他多人,但死的死,辞的辞,走的走——
素以直谏为忠的于志宁竟连话语功能都完全丧失,没了上疏言事的记录。
专事谱牒的李守素,贞观十二年,受命重订《氏族志》,李世民审阅着志稿,发现山东的李姓竟然列于皇族李姓之前,按下奏表,再无下文,李守素后来一连三个月没领到薪俸。
十八学士退出了初唐的政治舞台,故事好玩,好玩在值得玩味,历史的,政治的,汉民族的,国事的。
《春宴图卷》,或者说《十八学士图》,是这些人最得意的时候。正如曾纡所题,我们不也因此“足以想见一时风尚”。
2014-02-04 12:30 ~ 02-05 02:20 初稿 16:00 ~ 19:10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