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点击画面即可看到原尺寸清晰图文)
杜秀常是我初中时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两家都住珞珈山三区,相距不超过 80 米。
他让弟弟和妹妹跟父母亲住一间,自己睡小间。
所谓的小间,类似现在人们说的杂物间或者储藏室。好几户邻居并排的平房,单层单间,狭长的里面刚好就够放一张单人床;前面开扇一人宽的窄门,后墙偏上处开个半张报纸大小的气窗。
盛夏酷暑,武汉的气温最高可达 41 摄氏度,那样的小间极少有住人的。
可是,秀常不但乐得住,还睡的是不透气的老式军用折叠床,帆布的。
他说自己就喜欢凹在里面的感觉。
有一年的暑假,有一天的中午,太阳白花花的老大,我去找他。
只见:那扇门敞开,帆布床里的他正睡午觉,身上竟然还盖着一条军用毛毯!橄榄绿的,稍显黄旧的,很厚实的那种。
要不是我叫他几声,他还睡得石沉。
醒来。
接下去的事,具体是不是去游泳场,我给忘了。
五十七年前的事,我哪能都记得。
然而,没病没灾的杜秀常,居然能耐得住那闷头烧!而且他从凹槽里慢吞吞地侧身坐起,慢吞吞地把毛毯往里往下退,那慵懒的样子,却一直都奇怪在我头脑里,到现在,也都无法理解:怎么可能,而且真的能睡的着,睡得那么舒服!
好几次我想拿这件旧事去问秀常,到头忘了问。
也想过,怎么把这事给写出来,结果总也没个文章。
今日以上,只是将来作个药引子,有毛病治治也好,没啥事说说也罢,讲讲我在大热天盖厚毛毯睡觉的事。
前提已时过境迁,我在的现代,跟秀常所处的当年,境地、空间、设备、条件,都有着完全的不同。
最起码,我的大热天盖厚毛毯睡觉,是在开启冷气的空调房间里嘛!
这习惯,我至少有二十年了。
之所以会这样,跟偶然看了一篇日本医学文摘有关;又跟仔细读到一篇英国的医学研究报告,感觉理论依据十足有关;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确有亲身实践和体会。
那篇日本医学文摘说: 在躯体和内脏器官活动的时候,人体皮肤最合适的气温是在 22 到 24 摄氏度之间,而最能让人舒适、深度睡眠的室温则是 18 摄氏度——颈部以下盖松软的被子或者毛毯,厚度以个人感觉温而不热为好;面部露在空气中,脑部可依照个人的习惯戴或不戴睡帽。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夏夜,不用开空调,室温就这度数,好睡至极。
在国内住酒店,我把空调定在 22 摄氏度。盖被子。
在家,看书写东西时,空调开到 25 摄氏度,穿短袖衣短筒裤;睡觉时调到 23 摄氏度,盖拉舍尔毛毯,
倍儿爽!
睡帽,我戴过,那是冬春之交在西藏行旅,冰天雪地里搭帐篷宿营时,不得已的;日常没这习惯。
睡眠时的室温,我尤其重要:在有冷暖设备的空调机时,我都把它调节成这一档。
许多年后,读到英国的那篇医学研究报告,更让我的“适度感”恒定了下来。
研究项目“外界温度对睡眠质量与寿命的影响”。
跟踪调查的对象包括:
1 、不同纬度的人群;
2 、不同室温分组的猩猩群;
3 、不同室温分组的小白鼠群。
结论:
1 、外界温度对睡眠质量影响是显然的;关系到寿命的长短。
2 、 22 到 24 摄氏度是人体肌肤感觉最合适的气温,大脑能够较长时间运作,注意力集中。
3 、人体躯干在有适度保温的状态下, 18 摄氏度有利于睡眠的质量;睡眠的深度是睡眠质量的最重要构成,关系到动物的寿命——非冬眠类的动物,深睡者的寿命长过浅睡者,尽管浅睡者的日常睡时之和要比人类的长,但寿命反而短,最为人们可见的家犬、家猫即是典型。
4 、地球高纬度地区人的寿命普遍高于低纬度区人,即寒冷地带的人比较长寿,但并非因此而认为纬度越高,人寿就越长;人寿最长的相对是在北温带的中横带。
5 、此结论非绝对性,其它因素也都在产生影响。
回头来说,我是遵从了科学的,属于一种保健。那么,当年我的好朋友杜秀常之异常,则是出于他本人的本能。我巴不得英国的科学家把他招去,像小白鼠似地,拿他来观察观察,研究研究。
哈哈!
20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