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低级难堪中豁出去的结果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1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人家说的低级的那事,我正襟危坐,以为高级,被难堪了,就不知所以地做了自以为是的事,结果呢?我说完这事,就知道了。
      讲一件1985或者是1986年冬天,距今二十三四年的事。
      虽然忘了具体的年月日,但时间是上午,事的整个过程还如刚才。
      部门领导通知我,让我准备一下,明天有鹿儿岛大学的四位学者来访,想就“福建传统民俗的现存情况和流传给鹿儿岛的影响”跟我们交流一下。
      从所在的部门来看,我们部门应该是对口的。从专业方向来说,要我去很勉强,因为我从一个工人转到这样的单位时间不足一年或刚过一年的,专业的走向虽然已经上报,还有待同意,职称是没有的。估计是我们那个部门实在找不到人,但又不能缺这个对口,所以部门领导就让我参加。
      我进门时,正在准备茶水的一位男士问:“哦,派你来啊!”
      我对这个单位是陌生的,而这个单位应该对我不陌生。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知道自己没根没底的。所以,到时间我找了个最靠进出口的门边的最角落位置坐下。
      我们这一边坐的都是我们单位的,加我四个。
      时间很准时,九点半开始。
      大会议室里,和我们相距十二三米的那边,是日本客人,都有点年纪的,还有一位年纪也不轻的女翻译。
      第一个程序是主客分别介绍本方出席的学者。
      负责外事的那位先做了自我介绍,接着介绍我们单位的历史学的一位副研究员,文学的一位研究员,之后他轻轻地咳嗽了一下,把我介绍出去:“还有这位社会学方面的。”
      我第一次对职称有意识,就是在那一轻轻的咳嗽声和这样的介绍之后。
      在我看到对面的日方客人埋头笔记时,我的第六感特别敏锐地让我察觉到,我们中方的那二位学者在打量我,而且是从头到脚来回的扫描。
      也就在那一刻里,我为自己特意一身西装革履而后悔,觉得竟然未与另外三位同样穿身便装。
      幸好我很快被交流话题所吸引。那是我第一次与外国人在正式场合照面,第一次听到国外学者谈关于科研课题的目的,第一次学习到与会学者交流的话题和阐述的方式。
      日本学者在表达希望听取哪几个重要民俗的意愿后,就不再多话,顶多是感谢语。
      我们这边,文学研究员引诗据文,前后讲了四十分钟,全然陶醉其中。所讲的内容,我自学文学时都已耳熟能详,所以听起来已不新鲜,倒是难为了那位女译员——中国人,在日本已经二十七年。虽然我那时内心只懂一句发音“八嘎呀鲁”日本话的意思,但从她每翻译一句都舌头打结和皱眉头来推测,估计浪费了这位文学研究员的许多原意。
      不过,很令我惊诧的是,这位文学研究员不但没有一丝的遗憾,而且得意至极。我看得到他写给他身旁那位负责外事的纸条:“中国文学博大精深。” 
      那位负责外事的抬头看了看日本客人,微笑着。
      我看日本客人的笔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动作。
      历史学副研究员的发言,我当然也完全听得懂。在半个多钟头里,他只讲一个民俗:端午节的演变史。我觉得有趣。女译员翻译得相当流畅,表情也轻松活泼了起来。可惜日本客人也没做什么笔记。在他讲完时,日本客人也致答谢,其中有句是“先生所说的是我们来之前,已经在我们大学拜读过的您的一篇论文,所以,我们今天能亲耳听到先生的讲述,感到特别愉快。”
      历史学副研究员很为此高兴。
      负责外事的同志看了看手表:“这样吧,现在将近十一点了,大家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他的目光应该是扫了他左边的二位和对面的那边。
      “能不能请这位先生也谈一谈,社会学方面是最直接关系我们此行访问课题的。”日方最年长的一位伸出左手,示意向我。
      “那你就说几句吧!” 负责外事的同志侧向我,小声叮嘱道:“时间差不多了。”
      我打开笔记本,翻到前一个晚上准备的发言提纲,豁了出去。我讲了三个民俗:婚嫁和丧事的请柬书写,福建鼓山涌泉寺的求子里俗,福建乌龙茶的品味讲究。日本人疾速地连续笔记,中间有时插话提问。前后约莫三十分钟。
      对于客人的感谢,我是得意的。至于我左边前辈和负责的人有何感受,我已不在意。
      走出会议室时,自知位卑的我走在最后,听见他们三人笑谈,意思是这不过是低层次的交流会,应该让民间组织参加,我们学者不对口。
      我明白。管他们的。
      1991年,我开始策划创建国际文化交流讲习所。后来的日中交流开发中心株式会社,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由日本人投资起来的企业。结果就这样了,我不得不天天西装革履出入其中十来年。
                                     
                              200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