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读画如读书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0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春秋农事》里有两个半篇的标题直接用到“读书”一词的: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6/2046.html   2007-03-23“【我与读书】夫妻感情”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8/1459.html 2009-08-12“老来半读半翻书”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6/2758.html 2011-11-11“读书凭我兴”

各篇内容我忘记的没剩多少,单从日志的时隔来看,下上篇都只两年多,而就题意来说,越往近来越把卷情淡,也越不故意。再究岁数说,616365,肯定的是:愈发自我,愈发自心。

2012年到当前,七年多的时间里,六十年嗜读书如命的我,再没认真地读过哪一本书。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原因,道理,心态,之所以,应该先后在“老来半读半翻书”和“读书凭我兴”中表述过。此不赘言。

以下,记一记这七年多的时间里,我转向读画的心得。

也就是2012年到2018年的5月,我没认真读过一本书的这七年,反而读了1304幅古画,上至先秦,下线划到大清帝国的。还有358幅中华民国到1937年的近代画。

古画中的567幅,各以格律诗词日志了570多首,自诩为“古画今题”。近代画里,好像也写过,但为数不上10。主要是顾忌到版权的问题,宁可比时限的制度更少那么几十年。

我读画的驱动力,在于既是宅佬了,还几乎退出社交和不及世俗,又精力旺盛的状态下,必要有个生活可以料理,做为思想的安全通道。

至于“古画今题”给亲戚作谋生之材,实在是附带的一举。

讲到读法,我是受郭老郭沫若先生“要把厚书读成薄书,要把薄书读成厚书;要把活书读成死书,要把死书读成活书”说法启发的。

关于这一说法,我在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7/1223.html 2013-05-09“雨中屁事”里有提及。虽然近些年有传说是数学家华罗庚一次演讲所言。郭老夫子因1949年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屈尊于恶,行了阿谀献媚的文,以后受到大众鄙视。我的看法是:但且不说他只为自命苟且,并未直害他人,理应要比无数与之等级大知识分子的直接坑害他人、造成人命,要好的多,何况就关于读书的方法,还是要分开来理论的。就像,秦桧被千古唾骂,但今人仍不离不弃地最普遍、最广泛、最通常、最正式公文、印刷品等等使用他创造的宋体字。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我们这些非政治人物的平常人,理当以平常心对其方面分别,是非求之实用,才好。是吧!

话说的有点偏了。回到正题来。

确切地说,我的读画法就是基于郭老的读书法,衍生脱化而来的:“在实际中读出关联,在虚无处读出觉悟;把定格的画面读成动态,从呈现的画幅感受逻辑的故事。”

再就是,青年时学画梅时,受过画师先生一段话的启发。先生讲:“要把单朵的花画出个性。画下一朵时,犹如人的交际,打招呼的,对话的,相背的,衬托的,要让它们彼此产生关系,有个关照。这样,赏画的人才可能听到花朵之间的物语。”


201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