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之于程式的过年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2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家有老年人,当称其人为“老人家”。

堂有祖宗牌位,可谓“承脉”。

屋有子孙回来,算是“人气”。

桌面摆些供品;放炮、点香、燃烛、烧纸;跪拜、叩首、除夕、守岁;开门、迎神;走亲、访友、作揖、贺禧、祝福,这叫“礼仪”。

以上,按顺序来,分内外事,总而言之,统而曰之,是“过年的程式“。

六七十年前,我小时候,这样的程式让人感受过年真的是“过年”,有着非同一般的庄重、隆重、慎重;也因此而获得非同一般的灵性、心灵;感觉穿的虽然是衣服,但它是新衣新鞋,是跟“年”一样的“新”,得跟“年”一样须要珍惜,得跟“年”一样须要爱护,得跟“年”一样须要大吉大利,别弄脏咯;端的虽然还是那碗,可这日子千万别不小心给打破或者摔碎叻,万一碎了,赶紧笑说“岁岁平安”,不可以因为吓着了,哭呀,掉眼泪什么地……

七十几岁回想六七岁的事情,人情世故之所以在我们家还保留着程序,是因为我还在。

因为世态、社稷态、人态、时态,都变得随便的多了,所以,我嘛,对于程式流于程式的表象,已经不再抱怨,没再叹息,而是默然接受现实,好让孙辈们更多更自由更自在地、机不可失地把握手机:“这里wifi的密码是多少?”

当“家”成了“这里”的时候,家长就必须默认自己不再是“家长”;当“这里”被说成“那我当时还很小”时,老人家就笑笑,看着听着,在祖宗的牌位下,不去想其他。

压岁的钱啊,还按历年的旧制吧:未婚的,无论男女,无论多少年纪,都算“小孩子”,每个365元。

不一样的是,孙辈已经开始给我“红包”孝敬了。我收过手,揣入上衣贴胸的口袋,一时或一夜,然后原封不动地交回:“拿着吧!还有温度在!”

这是我们家过年的程序之一。

用手机微信发红包,来往甚是便捷,账目嘛,我就没个记数,即使大约都说不出来。糊里糊涂的老糊涂。发出去没心疼,收进来没高兴,全是程序。

我不喜欢这玩具的意境。要不是现在这年纪想到已故亲人他们没得玩,我完全可以不理不睬。

我或“8、或“6、或“3”的,作为“将雅就俗”的“将就”,“将俗就世”的“将就”

“将就”于年发、时顺、春生。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