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错评判标准的思考
|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23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老舟搁浅”抱怨他刚看一半的文章,有事去,再点进去,却见“404”。
记得在我注了册的“360个人图书馆”里有收藏,查到后发了过去。
而后,我自己也重新浏览了一遍。
原文像是讲稿,是教授对口专业的课题,关于中国人自以为的文明与西方文明史的正误。歧点在于文明史的时间长度。教授持执世界学界公认的评判标准。
学识欠缺的我,不但一年半前收藏它时,获得了常识的补充,尤其在国家政治史学方面,长期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有了教授的论点、依据、逻辑和结论之说法的师导和弥足,今天再读,关于“对”“错”评判标准的思考又扯了出来。
之前,已有的问题包括两类:历史的理论、现实还在延续的生活:
一、历史的理论方面:
1、文革结束“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的一系列政治行为,我的问题是:被谁颠倒,颠倒之前的真实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要颠倒,颠倒的依据有哪些?由谁重新颠倒,重新颠倒的依据是什么?“重新颠倒”若是还原真实,已经时过境迁、家破人亡、朝政更迭、代代换人、社稷重修的了,依据又是什么?
2、上世纪末以来二十多年间,几乎各种学科、各种业界、各个立面,都因为技术、科学、封存资料的开放、当事人的揭发和回忆、学术的研讨于追究、民间遗物的举证,等等新鲜稀奇层出不穷,已经被反反复复颠来倒去再颠又倒的,要么“这回总算对了”,要么“结果还是错的”,要么“迄今缺乏证据”。例如不是现当代政治,而是古代史的问题,以上教授提到的史上有没有过“夏”朝,还有未提到的“‘元’时期中华是不是被灭国”,评判分道扬镳,一条道上五车的学几乎空载“材料”,另一条道上扬鞭策的“爱国主义”马,踏平九州只为“上下五千年的脉络从没间断”和“中国必胜”。
二、现实还在延续的生活:
1、最近刚刚新闻追踪的“‘冰花男孩’乘飞机被接到北京,看到屋子里有暖气很惊奇”,诱发全国性微信热议,其中在热热闹闹中,发出质疑声的有:“谁在这样做”、“目的究竟是什么”、“有没有考虑过对这一个孩子的影响利弊”、“必须拷问对贫困地区儿童的救助精准责任在谁”。
实际是,前十几年,由华东地区某特大都市有一些精明人专程到过贫困地区,找合适的十二三四岁女孩,结对子,认干亲,提供学费,成为当时新闻。三四年后,因为一起“申请违约索赔案”而导致的揭发说:“到时间被接到家来的‘干女儿’、‘干孙女’,实际上成了不必付工钱的保姆”。
那么,以上涉及到的各种各样的当事人,包括新闻采写的写手,此一时彼一时所作所为是对或错,评判依据是什么、标准呢?
2、因为微信视频的始作俑者和推手数以亿万计,其中最博得点击率的有一类特别“搞笑”:三岁大的小孩,大声与家长斗嘴,一来一去,相互不让,小孩子边哭边申辩,大人边逗边说。看客说“小孩聪明”的,为小孩子才思敏捷伶牙俐齿乐不可支的,哈哈大笑。
那么,究竟可乐还是应该批评家长的行为,依据呢?是对,还是错,谁对谁错,对在哪错在哪,评判的标准呢?
上述一二,我嘛,无知,也就无奈。
总体感觉,国史庞杂,政要莫衷,社会变化,道路错综,人心叵测,不是哪个中国大陆人当今可以说的稍微靠近真实的。而能一言以蔽之的,汉语就剩“对”咯!相当有意思的意思在于:能跟自己对的上的,就是“对”,对不的上的,就是“不对”,就是“错”。“对”、“错”的评判标准,全在于自己的认知。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