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辨物】火柴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05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有的小孩特别喜欢玩火,玩火柴。

因为火的燃烧态势和温度变化。

因为火柴的便捷和操作简单。

因为一根火柴,一划就火,一火就着,一着就光,煞是好看,更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奇特。

南平还是小县城时,鳞次栉比几乎全是木屋板房,大约每三四天,全县的某个地方就免不了一场火灾发生。

其中不少跟小孩玩火有关。

我的母亲没告诫过我“细囝不许玩火”之类的话。

我天生不喜欢玩火,也从不把玩火作为乐趣。

我的儿孙们生来也如此。

只是,他们在我的诱导下,不划擦地拿火柴玩一种我们之间的游戏:

把一屉盒的火柴,从火柴盒里倒在桌面,成横七竖八的一乱堆。

任意取其中一根。

用这根火柴去将其它的火柴挑拨开来,而不致使别的火柴被引动。

哪怕极细微的动了,也算失败。

以最终成功拨出多少,分胜负。

这一游戏可以作为幼儿的观察力、细心、专注、定力、耐心和耐力之素养和基训。

这一玩法,含我已有三代传承。

事实是,作为大人,我独自也无数次在孤寂或心绪不宁时,以此来调整自己无奈中的不知所措。

火柴数最多时曾经同时堆过4盒。

都还好,我们谁也没想过要划火,要擦出火花。

现在的家里,连一根火柴都没,用打火机,不为吸烟者,而是以备煤气灶有时点火器不灵,借作生火的。

孙辈们已然只有别人家电器使用电线老化,导致楼房起火的逻辑,不再有火柴引发火灾的推理案例,而我,心底里还有十一岁前,一听到“火烧厝”叫喊时的胆战心惊!

说到火柴,我觉得有必要写的,有三个记忆是具有辨识意义的:

第一,  中国现代工业的最初普及,是从生产火柴推广的。也就是说,火柴生产的工业化,

可谓是“中国”名称伊始,即中华民国的地方第一产业。

南平县火柴厂,在四鹤,旁边有道流水。

第二,火柴包装盒面上附着的单色或双色刻板印刷物,是手工的。盒的外壳、抽屉,也全是手工的。至少到1957年,在山城南平还是这样。

那时候,我还是小学生。最要好的同学叫薛光中。我们家都在胜利街。我去过他家。见过他的母亲、他、他弟弟薛光正,围坐在很矮小的饭桌旁糊火柴盒。

火柴盒的柴皮很薄,到现在我也没弄懂,那是怎么样能成一张张的。
做屉,先要把柴皮折叠成形,再裱以极薄的蓝灰色纸。

做壳,亦如此,只是裱的纸有图案了。

每做一个或几个,就往桌下边的大篮筐里推落。

光中说,他的母亲每天晚上都要糊到半夜一两点。

光中、光正,以及妹妹,他们的父亲因为是民国时期的警察,“解放”后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被抓了,关进牢了。他们的母亲是小学老师,在我的记忆里,她几乎没说过话,很和气,很善良,很弱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处级干部出差才有资格乘坐民航客机,其他下级得有特许。我得过一次特许。机上的纪念品是现今不可能再有的:一盒火柴,长梗的,5根。

现今这种火柴,一盒有装10根的,在婚宴上送给嘉宾,寓意红红火火,十全十美。


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