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莫名的哀戚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06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认识的人亡故,对其忆念回想追悼,都是人之常情。

即使只是新闻里的死者,寄云托星发点感叹,也合得世理。毕竟世象有过呈现。

而我却因为七拐弯八抹角听来的、毫无关系的、连见面都不曾的人,其在不当死的年龄死去,竟然会哀戚了又哀戚。这样的事情,虽然极的少有,但我记得在《春秋农事》里有一篇。

这个清明,又很自然地想到其人和听说的其不当死。

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有类似于我的莫名哀戚。

对这种哀戚,既然我界定之为“莫名”,也就是无法解释的。

于是,又自问:会不会是“天生”的?会不会是命里注定了终于“无缘”的“有缘”?

倘若“是”,那么,我就实际上接受了世俗杜撰的“前世”、“现世”、“来世”之说法,就堕入了佛祖释迦牟尼不曾说过的“轮回”;就只能顺从了“孟婆汤”、“奈何桥”、“黄泉路”的道教演义。

但是,我不。

因为我得不到旁证,哪怕一丝的依据都没有见着。

这样,每次关于对其人的的哀戚,最终都以无声的心叹,潜入无月的黑夜之深水。

自知我是个非常之人。

如果我正常,应该就不至于这样,无中生有出一份无缘无故的哀戚,并在特定的日子或者特定的场面——譬如清明节,譬如白发人送黑发人之际;譬如那年在洞庭湖看夕阳,却去感想旭日;遥望君山,竟然奇想到“如果那是太阳的棺椁”,心思特别痛楚。

曾经,我这样想过:如果我认识某人,这某人也认识我,那其人死了,死的很突然,死的很意外,死的很不该,那么我的哀戚就有了至少可以说得通的“因为”和“所以”,那就成了有名目的哀戚。但是,接着,我又想了:认识的人非正常离世的,不是已屈指数不了的多了吗?怎么就无类似于对不认识人的哀戚呢?

只有一种可以解释,别人说的,那就是:“相见不如不见”。

是不是可以转换成这样来认识:了解的越多,优缺点看的越明白,感情的评说就越有附着的事件具体,而无知和不晓则无所谓,无所谓即可完全按照自己的幻想去幻觉?

这难免太浪漫,甚至可以写诗。

那诗应该是抽泣的才是。


2016-04-04  丙申年三月廿七 清明日